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地球物质的人为转移与地球物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航天活动向外层空间迁移物质形成的地球转动惯量改变,重叠1998年以来,从高纬度向赤道方向上,巨大物质发生再分布构成的地球转动惯量改变,和它们致使地球自转速率的变慢,重合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性变慢,以叠加的效果影响地球物理环境;以及与地壳差速旋转的巨大地核,及覆盖地表的水,包裹地球的大气层,在地壳转速变化时,完成其相互问角动量交换存在的时间滞后性,将会在一些瞬时段突出物质转移对地球物理环境的作用影响.讨论航天发射从地球迁移到外层空间的物质,正将形成一定规模的物质群而改变地球系统的空间结构,且现时,太空武器化竞争已剑拔弩张,其一旦加剧了航天活动构成外层空间新物质体系圈层的发展,其过程对地球物理环境的影响,合并地球自身多重因素的作用,可能会增大突破维持稳定自然环境的某些临界条件的几率和增大突发事件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42.
许红涛  卢文波  陈明  李瑞青 《岩土力学》2008,29(7):1900-1904
微差爆破实践中,由于延期雷管通常存在延期误差,不能准确按设计延期时间起爆,导致各分段爆破产生的震动可能发生叠加,引起质点振速超标。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微差爆破中,这种因雷管延期误差而产生的震动叠加现象更不容忽视。应用遗传算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可得到由于雷管延期误差导致震动叠加后的最大可能放大倍数,以此来评价雷管延期误差带来的危害性,可为工程实践中的爆破网路设计和震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边水油藏水平井三维产能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钻井技术的快速发展,水平井成为开发边底水油藏的常规方法。相对于普通直井来说,水平井能在较低的生产压差下获得更大的产量。但水平井开发边水油藏时油水渗流规律复杂,求解三维渗流下的产能难度大。将水平井抽象为无限导流线汇,先用傅立叶变换求得点汇条件下问题的解,然后根据叠加原理求得三维线汇解。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对比发现,此方法比Joshi的二维产能公式更贴近现场生产实际。由此证明此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现场的水平井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44.
1954年长江巨洪中物理因子的叠加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利华  陈雄 《地理科学》2004,24(6):753-756
分析了形成1954年长江巨洪的物理因子,指出现有研究主要侧重单个物理因子对1954年长江巨洪的影响。事实上,1954年长江巨洪是这些因子叠加作用的结果,并且因子越多,叠加作用越强,巨洪的量级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5.
中国含油气盆地以叠合盆地为主,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造成盆地内部多期古隆起的复合叠加;目前对于多期活动古隆起复合叠加过程的解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为例,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资料,应用构造解析和古构造复原的方法,明确轮南古隆起经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前古隆起、晚奥陶世古隆起形成、晚泥盆-早石炭世叠加改造、晚二叠世-三叠纪古隆起定型、侏罗纪-古近纪古隆起埋藏和新近纪以来构造掀斜6个演化阶段;揭示现今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前中生界隆起是由位于研究区西北侧北东向展布的晚奥陶世古隆起、研究区中部北北东向展布的晚泥盆-早石炭世古隆起和研究区北侧近东西向展布的晚二叠世-三叠纪古隆起三者复合叠加而成;不同时期古隆起成因机制有差异,但都与盆地周缘洋盆闭合、造山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6.
尚义—隆化区域断裂呈近EW向分布于冀北地区,活动于新太古代晚期(阜平晚期),全新世至今仍有活动,探讨其形成与演化历史,对进一步研究冀北地区地质构造、矿产分布及新构造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统计该断裂中的构造岩及指向构造,发现尚义—隆化区域断裂为复杂的强变形带,韧性变形与脆性变形相间,具有长期及多期活动性、倾向及性质多变等特点; 尚义—隆化区域断裂是冀北地区不同时段不同级别构造单元的重要分界线之一,对两侧地质历史的发展及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构造叠置关系、糜棱岩类变质程度与区域变质作用的对应关系,以及剪切指向组构反映的活动方式与区域构造运动主应力的对应关系,重新厘定了构造叠加改造关系及变形期次,结合前人构造岩的变质矿物年龄,将该断裂划分为2个构造阶段、9个构造活动期。  相似文献   
147.
A modal procedure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multistorey structures with high-damping base-isolation systems was proposed. Two different isolation devices were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an high-damping laminated rubber bearing and a lead-rubber bearing. Starting from deformational properties verified by tests, the isolation system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three different analytical models (an Elastic Viscous, a Bilinear Hysteretic and a Wen's Model) with parameters depending from maximum lateral strain. After non-linear modelling of isolation and lateral-force-resisting systems, the effects of material non-linearities were considered as pseudo-forces applied to the equivalent linear system (Pseudo-Force Method) and the formally linearized equations of motion were uncoupl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defined by the complex mode shapes. The modal responses were finally obtained with an extension of Nigam–Jennings technique to non-linear and non-classically damped systems, in conjunction with an iterative technique searching for non-linear contributions satisfying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constitutive laws. Since the properties of the isolated structure usually change with maximun lateral strain of isolation bearings, the integration of a new set of governing equations was required for each design-displacement value. The procedure proposed wa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n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odal and total seismic responses in some real cases. At first, a very good agreement between non-linear responses obtained with the proposed mode superposition and with a direct integration method was observed. Then a comparison of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three different analytical models of the isolation bearings was carried out. At last, the exact modal response obtained with analytical models depending from the design displacement of the isolation bearings was compared with two different approximated solutions, evaluated using mode shapes and isolation properties,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under simplified hypothesis.©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8.
环境影响评价中多源排放的浓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评价区进行网格化处理,然后根据评价项目和污染气象特征选择适当的浓度预测模式,最终绘出某种污染物在某一气象条件下各网格上的小时平均浓度叠加值或等浓度分布图。经应用验证,该方法具有数据准确、运算速度快、图型美观等优点,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9.
金川硫化铜镍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汤中立 《现代地质》1990,4(4):55-64
金川矿床产出于过渡区,位于中朝地块西南部阿拉善边缘隆起上,含矿岩体是多期上侵贯入形成的,时代为1509~1526Ma。 导源于地幔深郎富硫的铁质超基性岩浆,沿超壳深断裂上侵到达地壳岩浆房。注入岩浆房的岩浆在橄榄石结晶温度的区间内,发生熔离作用和橄榄石结晶作用,按重力效应正岩浆房中自下而上先后形成了矿浆、富矿岩浆、含矿岩浆和岩浆的分层格局。随着温度下降,在构造应力脉动式驱动下,岩浆房中自上而下按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的顺序,先后分别沿相同通道上侵、贯入于现存空间成岩成矿、每次上侵、贯入的浆体都沿着前次浆体的下侧部和根部定位。 整个成矿过程由岩浆房中的深部熔离、橄榄石结晶和重力分层作用→第一期次岩浆上侵→第二期次含矿岩浆上侵→第三期次富矿岩浆贯入→晚期矿浆贯入→接触交代成矿→热液叠加成矿,构成一个完整的硫化铜、镍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时空分布系列。  相似文献   
150.
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总结我国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理论的相关研究进展,首次提出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理论的概念,并按照各种具体理论间的联系,构建了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理论的框架体系。基于对我国旅游形象研究及实践发展趋势的分析,以该体系为参照,依据各个理论间的逻辑关系,提出“黑匣子”(Black Box)理论,将7个代表我国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研究发展方向但又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假设为7个等待开启的“黑匣子”,并预测旅游形象不对称作用将成为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