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391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619篇
地质学   1210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对基坑降水中渗出面产生的机理、影响渗出面高度的因素、渗出面高度的计算、渗出面对基坑工程的危害及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工程实践证明,基坑降水工程中渗出面的研究对解决基坑降水中遇到的相关工程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2.
为进一步研究地下水曝气原位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含水介质对原位曝气技术修复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量水相中的柴油在曝气的开始阶段被去除,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染物去除率不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污染物去除率与时间关系曲线符合对数曲线规律,相关方程为y=alnx+b,R2=0.802 4~0.907 1,相关性较好。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影响较大,渗透系数与污染物的去除率基本呈正相关关系,渗透系数越大,污染物的去除率越大;含水介质密度与污染物去除率基本呈负相关关系,含水介质密度越大,污染物的去除率越小。  相似文献   
963.
以沁水盆地南部为研究区,以山西组3号煤储层为目标层位,根据该区的地应力场特征以及晋城市寺河矿煤样的三轴压缩实验结果,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该区3号煤储层的地质模型,模拟水力压裂过程中地应力场和储层弹性模量对裂缝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的起裂压力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无关,随最小水平主应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变化范围为10~25 MPa;裂缝的最大缝长和最大缝宽不随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变化而变化,随最小水平主应力和煤岩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最大缝长介于36~83 m范围内的概率最高。模拟结果和现场数据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对于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井水力压裂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4.
针对当前瞬变电磁勘探中存在的接收有效面积较小的问题,提出使用接收有效面积更大的磁棒代替传统的接收面积较小的空心线圈,并在山西大同进行了试验,取得理想的探测结果。将改进装置用于西藏某钼矿勘探中,探测深度达到1 000 m,远远超过原有装置的探测深度,为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应用于更深度空间探测矿和石油提供了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965.
选取对潜流交换具有重要影响的河床地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数值模拟(MODFLOW程序)的方法研究在河床横剖面地形不均匀的条件下,潜流交换量的空间分布以及地下水流场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在河床地形起伏不均的情况下,潜流交换量更易发生在河道的深水区域;地下水流向受河床地形影响较小;近河床界面处的地下水流速受地形起伏影响剧烈,深水区域的地下水流速远大于浅水区地下水流速;通过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河床地形起伏是引起潜流带渗透系数非均质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6.
邢杰炜 《水文》2012,(4):71-73
传统浮标投掷器采用手动刀割型式,效率低、可靠性较差。本文所述的无线射频遥控浮标投掷器,采用遥控浮标投掷器中的开关来控制直流减速电机运转,使浮标悬挂杆同步转动,当浮标悬挂杆由水平转动到垂直方向时,浮标在重力作用下掉落。依次操作,可以连续投放多个浮标。浮标投放设施的运行以交流电动机作为牵引动力,从而实现浮标法测流设施的高效、可靠运转。  相似文献   
967.
深孔取心钻探设备是为满足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3000m深部取心钻探需要而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套科学钻探专用设备,包括KZ3000型全液压钻机以及深部钻探配套用高压泥浆泵和钻杆钻具等。该套设备集全液压、高速顶驱、大口径、深部取心于一身,具有综合能力强、工艺适应性广、操控智能程度高等特点,在WFSD-2孔深部取心钻探中,各项功能满足设计要求,应用情况良好。该套设备作为我国深部钻探装备的阶段性创新成果,在科学钻探、深部找矿和浅层油气钻采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68.
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藏改造的重要措施,压裂液性能则是影响压裂增产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配液质量好、配液效率高是压裂液配制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当前压裂液配制难题,以及稠化剂和固体添加剂的特性,指出制约配液快速性的关键因素。基于实验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压裂液快速配制新工艺,并采用PLC控制,实现配液过程自动化。新的配液工艺和配液装备已经在大庆油田应用两年,工业化应用表明:该工艺胶液粘度释放快,胶液中没有水包粉现象,且具有计量精度高、添加剂混合均匀,发液速度快等诸多优点,证实了新工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9.
Preservation of cyclic steps contrasts markedly with that of subcritical‐flow bedforms, because cyclic steps migrate upslope eroding their lee face and preserving their stoss side. Such bedforms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from turbidite outcrops and cores as yet. A conceptual block diagram for recognition of cyclic steps in outcrop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is tested by outcrop studies of deep water submarine fan deposits of the Tabernas Basin in south‐eastern Spain.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 that depositional processes on the stoss side of a cyclic step are controlled by a hydraulic jump, which decelerates the flow and by subsequent waxing of the flow up to supercritical conditions once more. The hydraulic jump produces a large scour with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flames) preserved in coarse‐tail normal‐graded structureless deposits (Bouma Ta), while near‐horizontal, massive to stratified top‐cut‐out turbidite beds are found further down the stoss side of the bedform. The architecture of cyclic steps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large, up to hundreds of metres, lens‐shaped bodies that are truncated by erosive surfaces representing the set boundaries and that consist of nearly horizontal lying stacks of top‐cut‐out turbidite beds. The facies that characterize these bedform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described as turbidite units in idealized vertical sequences of high‐density turbidity currents, but have not yet been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bedforms produced by supercritical flow. Their large size, which is in the order of 20 m for gravelly and up to hundreds of metres for sandy steps, is likely to have hindered their recognition in outcrop so far.  相似文献   
970.
地下水在渗透介质中的流动是连续的,但却由于补给与排泄条件的变化,地下水的运动处处存在着差异。通过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形成、发展历史的回顾,简要总结了由沙槽试验获得的地下水在均匀流场中的差异性运动特征。作者对其原因或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不同直径"类达西试验装置"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渗透过水断面不同,所获得的渗透系数值不同;且过水断面越大,所测得的渗透系数的值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