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630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entrifuge Modeling of Rock Slopes Susceptible to Block Toppl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mar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entrifuge tests that were aimed at validating the Goodman-Bray method for rock slope toppling analysis. The Goodman-Bray method was extended by the authors to accommodate non-persistent basal planes of rock columns. Two gypsum column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anchors were used to represent the failure modes. Measured critical centrifuge acceleration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numerical modeling. A background of the toppling slope failures associated with a large hydropower project in China instigated the need for the centrifuge study. The centrifuge model tests used an artificial rock. The observed failure mode did not follow a straight failure plane as proposed by Goodman and Bray. The failures revealed a bi-planar slip surface with a deep-seated portion near the toe of the slope. The outcomes of the centrifuge tests illustrated the need to search for the critical failure surface when performing a toppling analysis. The search technique is similar to that usually performed in a conventional sliding analysis.  相似文献   
72.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2002,22(4):312-322
1999年 5期《第四纪研究》刊登的“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论文 ,内容丰富 ,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和新鲜讯息 ,发人深思。本文就部分内容进行讨论 ,认为根据新近若干冰期降温值较大的信息 ,就得出冰期降温幅度为过去认识的两倍的普遍性推断 ,还为时过早。青藏高原新近研究表明夏季降温值是较小的 ;冰川平衡线高度取决于以夏季温度为标志所提供的消融热量与全年降雪积累量的平衡 ,单纯就降温值 ,不能决定平衡线下降值 ;全球各地气候、地形差别很大 ,冰期变化也很悬殊 ,不存在全球均一的 1 0 0 0m左右平衡线下降值 ,干旱区的下降值多低于此数。青藏高原末次冰盛期 (LGM)冰川堆积 (终碛、侧碛 )和侵蚀形态(冰斗、槽谷 )一般保存良好、形态鲜明 ,较易识别 ,近年已获取测年资料 ,证明过去地貌法判别的LGM冰川规模 ,并以此决定的LGM平衡线位置基本恰当 ,当然也有误判者。从 2 0世纪 2 0年代起 ,研究者逐渐认识高原内部主要是中西部LGM平衡线下降值较小 ,经过多次改进的LGM平衡线高度分布图显示约有 1 /3左右地区 ,平衡线下降值不足 30 0m ,实为世所罕见。其原因可能主要在高原西北部是全球惟一高海拔寒旱核心区域 ,为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冰川分布区 ,以现代西昆仑山崇测冰川、古里雅冰帽为例 ,平衡线高度  相似文献   
73.
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及气候要素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丰季人体热量平衡方程的建立与计算,结合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新陈谢特点,分别建立了不同的体感温度模型,经与我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体舒适度统计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证明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人体感温度模型更具有普遍性。还分析了风,湿度,辐射对体感温度的影响效应。这些结果将为拓宽舒适度服务范围,建立以人体舒适度为核心的城市气象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芜湖江东船厂新建船台滑道位于有较厚软弱土层的岸坡上。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和刚体极限平衡理论结合的方法分析岸坡稳定, 对不同潜在滑动面进行探索, 求解最小安全系数及相应滑动面位置。分析结果已在施工实践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5.
胶南榴辉岩矿物氧同位素平衡及其Sm-Nd年代学制约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苏鲁地体中的胶南榴辉岩进行了矿物氧同位素分析,并与同一手标本矿物的Sm-Nd内部等时线定年和Nd-Sr同位素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石榴子石与绿辉石之间的氧同位素平衡与否能够对矿物Sm-Nd同位素体系的平衡状况和内部等时线定年结果的有效性给予直接制约。合理的石榴子石+绿辉石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产于两矿物之间达到并在峰变质条件下保持氧同位素平衡的样品中,而两矿物之间处于氧同位素不平衡的样品不能给出正确的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同一矿物在手标本尺度出现显著的O-Nd-Sr同位素不均一性,据此对这些元素在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的扩散速率顺序进行了估计,不仅得到了与实验扩散系数相吻合的结果,而且由此估计出在峰变质条件下达到矿物内部同位素均一化所需要的时间应大于10Ma。  相似文献   
76.
本文将异常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及平衡深度等概念和构造研究联系起来,着重探讨压力系数在构造发育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ver since Charney et al.[1] studied the multiple equilibrium states in atmosphere with highly truncated spectral method in 1979, many Chinese researchers, such as Li Maicun et al. (1983)[2], Liu Chongjian et al. (1983)[3], Miu Jinhai et al. (1985)[4] and…  相似文献   
78.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equilibrium figures surfaces of equal density, potential and pressure concur (let call them isobars). Isobars may be represented by means of Liapunov power series in small parameter q, up to the first approximation coincident with centrifugal to gravitational force ratio on the equator. A. M. Liapunov has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the universal convergence radius q : above mentioned series converge for all bodies if q < q . Using Liapunov's algorithm and symbolic calculus tools we have calculated q = 0.000370916. Evidently, convergence radius q 0 may be much greater in non-pathological situations. We plan to examine several simplest cas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find q 0 for homogeneous liquid. The convergence radius turns out to be unexpectedly large coinciding with the upper boundary value q 0 = 0.337 for Maclaurin ellipsoids.  相似文献   
79.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祁漫塔格成矿带中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本文基于前人对该矿区地质特征、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TOUGHREACT数值模拟软件,针对石英-晚期硫化物成矿阶段进行成矿过程化学反应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建立地质概念模型和网格化物化参数的设置,在设置的时间步长内对多相流体流动和热对流传导、溶质运移以及地球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矿区内不同温压条件下成矿元素化学平衡浓度变化的总体趋势以及对方铅矿和闪锌矿矿物溶解沉淀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从250℃降至155℃时,Pb2+的化学平衡浓度出现骤减;当温度从300℃降至100℃时,Zn2+的化学平衡浓度出现骤减;由于矿物的沉淀需要消耗大量相关的成矿元素,方铅矿和闪锌矿最佳成矿温度范围分别为155℃~250℃和100℃~300℃;不同温度和压力对成矿元素化学平衡浓度影响不同,温度是控制方铅矿和闪锌矿沉淀化学反应的核心因素,压力的影响较小。模拟结果与传统地质解译结果相对符合,证明了模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李一良  王峥嵘 《地球化学》1998,27(5):442-451
根据激光探针分析含尖晶石橄榄石中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反应增量法计算矿物对氧同位素分馏曲线,得到正尖晶石-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高于含尖晶石橄榄岩的相平衡温度,而用反尖晶石-矿物的对计算的氧同位素温度则很接近含尖晶石橄榄岩的相平衡温度,较为合理,因此地幔橄榄岩中镁铝尖晶石的氧同位素组成继承了其母体反尖晶石特征,即与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平衡的是反结构尖晶石,在其发生相变作用变成正结构尖晶石时未发生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