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26篇
  免费   11580篇
  国内免费   15854篇
测绘学   8016篇
大气科学   9204篇
地球物理   14416篇
地质学   36254篇
海洋学   8186篇
天文学   2458篇
综合类   5029篇
自然地理   10397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684篇
  2022年   1905篇
  2021年   2232篇
  2020年   2440篇
  2019年   2947篇
  2018年   2352篇
  2017年   2727篇
  2016年   2884篇
  2015年   3211篇
  2014年   3719篇
  2013年   3987篇
  2012年   4102篇
  2011年   4408篇
  2010年   3658篇
  2009年   4293篇
  2008年   4270篇
  2007年   4725篇
  2006年   4523篇
  2005年   4039篇
  2004年   3670篇
  2003年   3449篇
  2002年   3059篇
  2001年   2681篇
  2000年   2487篇
  1999年   2281篇
  1998年   2002篇
  1997年   1808篇
  1996年   1635篇
  1995年   1409篇
  1994年   1377篇
  1993年   1174篇
  1992年   870篇
  1991年   641篇
  1990年   530篇
  1989年   421篇
  1988年   336篇
  1987年   211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43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 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鸟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一麦拉一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一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972.
在对Snake模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图制图的需求,从3个方面对Snake模型进行改进:首先建立Snake模型中参数与道路曲线形态特征的关系,以更好地保持移位前后道路形态的相似性;其次控制Snake模型中外力的传播范围,以尽量保持要素位置的准确性;最后,通过道路交叉点的权重属性控制,保证移位后各交叉点的连通性以及道路的整体拓扑关系不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道路网移位整体思路,并采用改进的Snake模型对其进行移位,解决空间冲突。  相似文献   
973.
个旧地区拉丁尼克期火山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期玄武岩的岩石类型为杏仁状斑状纤闪石化玄武岩,属于硅不饱和、富碱、高钛,镁、铁偏高,铝偏低,具有大陆碱性橄榄玄武岩的组分特征.该玄武岩为陆内拉张环境下基性程度高、分异程度低的幔源岩浆分异的产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并与拉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74.
地面核磁共振模型约束反演含水层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电模型的地面核磁共振感应电动势是含水量的非线性函数.引入模型约束的迭代反演方法求解该非线性问题的反演.在反演过程中,根据理论公式计算迭代过程中灵敏度矩阵,并采用平坦模型和光滑模型两种约束.对均匀半空间、层状导电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了反演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约束迭代反演方法能从地面核磁共振感应电动势获得含水层较为合理的含水量及分布,且该结果可以从作为初始模型的均匀含水量分布反演得到.对无噪音数据,平坦模型和光滑模型约束对反演的含水量分布影响不大;但当数据存在一定的噪音时,平坦模型约束将比光滑模型约束获得更为精确的含水层参数.  相似文献   
975.
区域矿产评价模型——以赤峰红花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中,区域矿产评价模型包括远景区圈定要素组合、远景区优选要素组合、矿床数估计要素组合和资源量估算要素组合,它们成功地解决了矿产预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对赤峰燕山期红花沟式岩浆热液型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预测,共圈定远景区11个,其中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3个,C类远景区4个;预测潜在矿床数8个,潜在资源量306.532 t.本区该类型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76.
松辽盆地白垩纪湖泊水体温度与古气候温度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沉积物沉积的第一场所是湖底,湖底温度的高低影响沉积有机质的保存,也影响湖底下部地层的温度。了解古水体温度尤其是古水底温度情况成为评估松辽盆地白垩系生物气勘探前景的必要研究内容之一。根据已有的古气候研究成果与现今气候对比,得出白垩纪松辽盆地年平均气温约为14~24℃。再根据水库温度的计算方法和利用已有的古纬度及古水深的研究成果计算得出,白垩纪松辽盆地古湖盆水体表面温度为17~25℃;水深大于20 m的深湖区,水底温度为6.2~12.5℃;湖底最深处温度为4.0~11.3℃;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湖水分层明显,湖底温度季节性变化很小且温度较低,约为8℃。湖底的低温对松辽盆地白垩纪生物气勘探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77.
赵振宏  王冬  陶正平  李瑛 《地质通报》2008,27(8):1131-1137
地下水流系统和循环模式分析是研究地下水形成机理的基础,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高原在含水系统和众多地下水排泄区的控制下,形成了多个不同规模、不同循环深度、相互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PACKER系统分层试验测定的不同深度水头的数据证明,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流系统存在托斯多层水流模式,区域性水流系统一般包含浅循环、中间循环和深循环3个循环系统。浅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在200m以内,深循环系统的发育深度大于400m。  相似文献   
978.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of volcanic volatiles and petrologic estimation of the total mass of volatiles erupted, we showed importa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Mesozoic and Cenozoic volcanic activities on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hina. The volcanic activities include western Liaoning and Zhangjiakou Mesozoic intermediate-acidic explosive eruptions, southern Tibet and Shanwang Cenozoic volcanism, and Mt. Changbai volcanic eruption around one thousand years ago. The paper predominantly discusses the earth’s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 ozone depletion, acidic rain formation and mass mortalities of vertebrate induced by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volcanism in Chi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Bulletin of Mineralog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2007, 26(4): 319–322 [译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相似文献   
979.
This paper presents pelagic records of planktic foraminifera, as well as data of stable isotope stratigraphy and carbonate stratigraphy since 3.5 Ma B.P. from site ODP758 in the Ninetyeast Ridge of the Indian Ocean. Based on these data, manifestation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f major tectonic and environmental events such as the rapid uplift of the Himalaya Mountains, “middle Pleistocene climatic transition” and “mid-Brunhes dissolution event” in the region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indices and changes in terms of foraminifera assemblage, paleotemperature, paleosalinity and themocline from site ODP758, the authors deduce that the paleoclimatic changes might correlate with the mid-Pleistocene transition at 1.4–1.7 Ma B.P. The changes of CaCO3, mass accumulation rates (MAR) of CaCO3 and non- CaCO3 MAR indicate that the loaded terrigenous sediments increased at 1.7 Ma,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uplift history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s shown by the available data. The last two changes coincide with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ence they are called “Qinghai-Tibet movement” (1.7 Ma), and the “Kunlun-Yellow River movement” (1.2–0.6 Ma). The changes of the CaCO3 content, coarse fraction (> 150 μm) content and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biostratigraphy show that strong dissolution of abyssal CaCO3 occurred in the study region during 0.5–0.4 Ma. The even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mid-Brunhes dissolution event” in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of the Atlantic Ocean, Pacific Ocean, Indian Ocean and Nansha sea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7, 26(12): 1627–1632 [译自: 地质通报]  相似文献   
980.
通过对井田内泉和暗河流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永宁镇组一、三段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为井田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流的渗透补给;煤层上覆地层飞仙关组为相对隔水层,厚度大于500m,下覆无强含水层,其地下水对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采用比拟法对井田的涌水量进行了预算,推算该矿井开采设计涌水量为13 238m^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