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2篇
  免费   1025篇
  国内免费   1160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1244篇
地球物理   1418篇
地质学   1908篇
海洋学   1118篇
天文学   207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92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我国冰冻圈变化的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其中冰冻圈由于其脆弱性与灵敏性而首当其冲.同样,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冰冻罔而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产生很重要的间接影响.通过论述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选取较为典型的领域,在时空尺度、作用机制以及影响过程等方面,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冰冻圈变化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气候变化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通过冰冻圈变化的作用之后可以加强或者削弱,从而为制定冰冻圈变化的适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以科尔沁沙地阿古拉苏木为典型代表区域, 应用1987-2006年20 a间12幅遥感影像及相应气候数据, 分析了地表环境变化与气候变化间的响应关系, 提出了表征响应敏感程度、影响程度大小排序的气候因子影响指数(CFII). 结果表明: 近20 a研究区地表环境变化表现为不断恶化的趋势. 各类地表环境变化与气候因子变化间有着良好的响应关系, 各类气候因子变化以不同方式和过程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表环境的变化. 响应敏感度最大, 即对地表环境变化影响最大的是相对湿度, 其次为降水量和蒸发量. 水分条件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三峡大坝下游溶解氧变化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三峡工程坝区水域实测数据,分析了水库蓄水以后大坝上、下游断面溶解氧浓度和溶解氧饱和度的变化特性,探讨了水位、流量因素对大坝下游水体溶解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坝身孔口过流水体大量掺气后进入下游河道导致下游水体溶解氧浓度和饱和度显著增加,甚至达到超饱和状态。由于电站过流基本不改变水体溶解氧量,在电站和坝身孔口同时过流时,两种水体掺混后,下游溶解氧量主要受流量比的影响。此外,下游溶解氧量随流量的增加和下游水位的升高而增大。过坝总流量超过35 000 m3/s,下游水位超过68 m以及坝身孔口过流流量占总流量的绝大部分时,需特别重视溶解氧超饱和现象对水生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Selected recent finding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in Hong Kong include: (1)The Hong Kong seafloor has yielded a ca0.5-million year record of climate and sealevel changes.(2)Greenhouse gases produced naturally from subaerially exposed continental shelves and oceanic islands were a probable forcing mechanism in triggering the abrupt termination of past ice ages. (3)An analysis of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records has revealed that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has contributed ca75% of the warming. (4)Past volcanic eruptions are found to lower Hong Kongs temperature and to cause extremely dry and wet years. (5)No evidence can be found for an increase in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typhoons based on the instrumental record since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6)The observed rate of sealevel ris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much slower than the predictions of the IPCC Fourth Assessment.
For the Earths manage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deple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must be recognized as unsustainable. The human impact on the natural hydrological cycle is an important forcing mechanism in climate change. In order to delay the demise of the human race, management must include curbing population growth and much more waste recycling than at present.  相似文献   
995.
The Ejina(Gaxun Nur)Basin­enclosed by the Tibetan Plateau in the south and the Gobi Altay in the north has continuously evolved as a strong continental endorheic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Medium scale geomorphological mapping by Landsat­ and Corona­Images as well as SRTM­topographic data,combined with field­surveys and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provides evidence for tectonic impact on sedimentary processes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Analyses of SRTM­Data and Landsat­Images reveal a system of up to 20m high inverted channels developed on the inactive eastern part of the large Hei river drainage delta south of the ancient lake Juyanze. The complex evolution of these landforms requires a relative lowering of the lake basin at least two times since the last 40ka. A 26m high cliff section of gravel­covered lake sediments within the Juyanze paleolake indicates a strong subsidence of the lake bottom of 10m/1000yrs since 18kaB.P.
North of Ejina river oasis a distinct north­south striking scarp up to 13m high constitutes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Gaxun Nur. Palaeodrainage channels derived from the Gobi Altay. They display a sinistral offset of some decametres along a set of WE­trending faults. The rhombic shape of the modern dry Gaxun Nur,fossil cliffs,well preserved beach ridges along the margins of the palaeolake system as well as gravel covered topsets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indicate local displacements o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e displacements of lake sediments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modern Gaxun Nur Basin imply a subsidence of at least 0.81m/1000 yrs since 25kaB.P.as a result of a pull­apart development due to the left stepping faults in a sinistral system.  相似文献   
996.
城市陆面过程与边界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城市边界层观测、卫星遥感以及城市边界层数值模拟等途径,获取对城市陆面过程特性的认识,研究建立精细城市边界层模式,引入合理城市区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并进行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下垫面能量平衡过程迥异于自然地表,引入合理的参数化方案是改善数值模拟性能的关键。②高分辨卫星观测信息是认识城市地表参数状况及其变化的有效途径。 ③人为热排放参数化方案的合理引入是准确描述地表能量平衡过程的又一重要课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为热排放的引入方案及量值变化。④应从合理描述城市建筑物下垫面对热力输送及大气动力场的影响出发,研究建立了多层城市冠层模式。⑤应建立更完善的多尺度城市边界层模式系统并引入更新的城市效应参数化方案和数据同化处理,以增强并完善城市边界层数值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97.
利用1979~2013年NCEP再分析数据,通过经验正交分解对比了前冬时期北大西洋风暴轴的高低空分布,并用涡动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方程对风暴轴高低空分布型差异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上层和下层第一空间分布型差异巨大,对流层下层风暴轴中心偏北,靠近极地,而上层风暴轴中心偏西南,靠近北美沿岸。EKE方程诊断结果表明:正压转换项在高低空符号相反,导致了EKE在上、下层分布出现显著差异,即上层正压转换项为负,在扰动发展中起能量耗散作用,而下层正压转换项为正,且极大值区域对应下层EKE极大值区域,为风暴轴下层向极区域增强的主要原因。而斜压转换和非地转位势通量散度在上层均为正,且远大于下层,为风暴轴上层涡动能量维持的原因,也从涡动能量收支上解释了风暴轴的主体出现在上层。  相似文献   
998.
我国荒漠地区大规模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应该起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陆光 《干旱区地理》2005,28(4):419-423
简要介绍了荒漠地区作为未来大规模太阳能开发利用基地的重大意义、太阳能发电、能源植物繁殖与制氢的进展与展望。期望我国能与国际大体同步,积极在科技前沿开展有关的基础性、前瞻性与战略性的研究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能源消费和生产大国,能源安全成了21世纪中国资源持续开发的核心问题,能源安全主要由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两个部分组成。过去中国在影响能源安全的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及能源安全的法律保障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大规模工业化时间还很短,对能源安全这一复杂的系统研究不够,导致了对国家能源形势判断屡屡出现失误。中国能源安全正在经历从供应保障的稳定性为主向使用的安全性为主过程的转变,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中国能源安全问题,重点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阶段性及特征、能源消费变化和环境破坏代价、能源保障空间组织、能源管理体制、能源价格、能源对外依存及代价、替代能源开发及风险等问题作全面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应用甘肃省63个地面测站1961~2003年气温资料,对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0℃、≥10℃活动积温和<0℃负积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87~2003年比1961~1986年的平均值明显增高,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甘肃省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冬季升温幅度大于夏季,<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甘肃省20世纪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热量资源增加,喜温作物面积扩大,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对牧区牲畜越冬度春有利。但由于水资源不足,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