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58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35篇
地质学   1587篇
海洋学   115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风成砂沉积和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类常见的陆相沉积岩类型,风成砂岩产出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岩石记录中。风成砂沉积的形成与古气候、古环境密切相关,因而地质历史中的风成砂沉积是研究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窗口。本文回顾了国内外风成砂沉积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气候因素控制下风成砂沉积的成因及其形成过程。当前,国际研究注重风成沙丘形成过程的推理和模拟以及风成砂的沉积成岩过程,在风成沙丘形成过程、计算模拟、沉积保存的四维时空模型、风成相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认识。鉴于国际研究动态,国内需要在地层记录中鉴别和剖析风成砂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基础上,加强风成砂沉积动力学过程研究,增强对风成砂沉积(微)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2.
83.
王静 《地质与勘探》2021,57(2):450-456
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是页岩气富集成藏、储层评价和优选有利区的关键参数,区分孔隙和喉道是表征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的关键。本文选择4块具有不同渗透率的湘西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恒速压汞实验讨论孔隙和喉道的大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渗透率的联系。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渗透率的页岩样品表现为较为相近的孔径分布特征但差异较大的喉道分布特征。页岩样品渗透率的大小与孔隙半径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喉道大小及其分布特征是控制低渗储层孔隙结构的关键要素之一。渗透率较低页岩样品的喉道以喉道半径小且集中分布为特征,而渗透率较大页岩样品的喉道以喉道半径大呈分散分布但主要以大喉道为特征。喉道特征是研究页岩气储层储集空间和吸附能力的重要部分,在以后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中应特别注意及重视。  相似文献   
84.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储层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水三角洲已经成为当前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浅水三角洲常规和非常规砂岩储层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鄂尔多斯盆地中—古生界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结合岩芯、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盆地西部地区山1—盒8段浅水三角洲的母岩特征、沉积充填、砂体展布与储层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为研究区常规砂岩储层和致密砂岩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分析表明,研究区南部和北部砂岩重矿物组合相似,以锆石和白钛矿为主。综合La/Yb-REE与Dickinson三角图解、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碎屑锆石定年分析认为,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北部阿拉善古陆太古界和元古界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向南影响到陇东地区北部;南部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北秦岭地区太古界、元古界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向北影响陇东地区中南部。山1段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盒8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孤立型与垂向叠置型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主要的砂体类型。盒8段沉积时期,古湖泊可能萎缩;南北物源形成的三角洲在研究区中部环县东南一带交汇混合。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质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差。砂岩成岩改造强烈,水—岩反应复杂,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因,多期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孔喉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孔隙类型以微米—纳米级的岩屑溶蚀孔、剩余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为主,整体上属于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砂体分布与“甜点”预测是研究区致密油气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沈世伟  吴飞  甘霖  姜满 《探矿工程》2021,48(1):120-128
对不同初始饱和度红砂岩冻融循环前后进行物理及力学试验研究,探讨初始饱和度对红砂岩冻融损伤的影响。本文设定红砂岩试样初始饱和度为20%、40%、60%、80%、100%,冻融次数设定为20次,对冻融前后试样分别测定质量、纵波波速以及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冻融后不同初始饱和度红砂岩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纵波波速降低、质量减小,但变化程度不同;2)随饱和度的增大,试样经冻融后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降低趋势,但只有饱和度大于60%时,降低趋势较明显。本文研究为寒区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以及岩土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6.
吴龙  柳长峰  刘文灿  张宏远 《现代地质》2021,35(5):1178-1193
三叠系沉积物广泛覆盖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中松潘—甘孜地区三叠系的沉积物得到了较系统的研究,但是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研究却较为缺乏。为了丰富相关研究和揭示区域构造演化的特点,通过古水流方向统计、砂岩中碎屑矿物统计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祁连山三叠纪盆地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古流向主要有南东向、正南向、南西向,物源来自岩浆弧和大规模褶皱造山作用的混合区。祁连山三叠系砂岩中的碎屑锆石的年龄谱主要峰值集中在250~290 Ma、360~460 Ma、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这4个年龄段。通过对比分析华北板块、华南板块中和秦祁昆中央造山带中岩浆锆石年龄谱特征可知: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华北板块,360~46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北祁连造山带,250~29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东昆仑的火山岛弧。此外,600~1 000 Ma年龄段锆石很少,这些锆石来自扬子板块,表明在三叠纪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发生碰撞形成了秦岭造山带,阻断了来自扬子克拉通的物源。  相似文献   
87.
Geothermal ener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construction of the Xiong’an New Area. Geothermal reservoir frac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Mesoproterozoic Jixianian Wumishan Formation (Fm.)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e Rongcheng geothermal field are evaluated based on FMI log from Wells D19 and D21. The results show carbonate reservoir fracture density of Well D19 is 15.2/100 m, greater than that of Well D21 with a value of 9.2/100 m. Reservoi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Well D19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Well D21, and the water saturation is bimodally distributed. The movable fluid volume ratio (BVM) of Well D19 is 2% to 8% with some zones exceeding 20%, while the value of Well D21 is less than 4%. Therefore, reservoir fractures in Well D19 are more conducive to fluid flow. Reservoir fractures have a similar occurrence to normal faults, indicating that the tensile stress field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such fractures. Developed reservoir fractures provide a good channel for groundwater convection. The circulation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and the heat exchange between water and rock and the multiple heat accumulation patterns form a stable and high potential heat reservoir in the Rongcheng geothermal field.  相似文献   
88.
广东地区河流阶地和冲积扇沉积物中砂岩砾石风化晕随时间增厚。风化晕生长速度呈指数衰减,并拟合于下列公式:T 1485D4.13这里T=时间,以年表示,D=沉积物表部约50块砾石风化晕厚度的加权平均值,以毫米表示。利用风化晕厚度确定出广东地区河流第一和第二级阶地分别为1000—13300年和8600—26500年,肇庆盆地北部山前地带第Ⅰ和第Ⅱ级冲积扇分别为51500年和24400年。同时,在构造地貌变形分析的基础上,估算出本区三条主要北东向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中全新世的垂直断层作用速度为0.6—1.6毫米/年,中全新世甚或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速度极小  相似文献   
89.
Stressrelaxationandattenuationoffluid-saturatedsandstoneatlowfrequencyDao-YingXI(席道瑛),Ai-WenLIU(刘爱文)andWeiLIU(刘卫)(Universityo...  相似文献   
90.
许洪东 《世界地质》2001,20(2):148-154
油田水下窄小分流砂体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由于现井网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低,制约了分层注水调整技术优势的发挥,影响了开发效果。提出一套适合窄小砂体油田注采系统的调整,即以单砂体研究为基础,“分砂体、分阶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全方位优化转注方案 ”,对原井网进行了加密调整、细分注水。合理的注采系统调整是控制油田产量递减、提高水驱油采收率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