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孙旭东  吴冲龙  周霞  等 《江苏地质》2015,39(3):383-388
石油勘探是高风险行业,勘探地质研究业务需要复杂的逻辑思维,也需要创新性的抽象思维。“智慧油田”和“智能勘探”理论体系的提出,顺应了油气勘探的智能、快速和高效的需求。通过剖析油气勘探的信息支撑框架设计,提出了未来智能化勘探的4层设计概念,形成了层次之间的衔接和沟通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此理论体系探索了石油行业中石油地质勘探智能化信息框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2.
岩石本构模型是研究岩石力学特征和变形机制的基础,而本构模型或模型中相关参数的识别是本构模型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红板岩室内力学实验数据,分别利用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以及遗传规划对红板岩本构模型进行了模式识别,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进行参数识别需要事先假定流变模型的形式,误差较大,而BP神经网络和遗传规划可以一次性同时确定流变模型的结构形式及参数,有效避免模型假定所带来的误差。而遗传规划与BP神经网络相比,具有精度高、收敛快,可视化程度高等特点,为岩石本构参数及模型的智能识别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郭晓利  刘丽  印洁  孙隆翔  李成名 《测绘科学》2015,40(1):89-92,101
针对目前GIS应用软件所面临的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更新维护困难、扩展性差等诸多问题,秉承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文章提出了一种智能组装式软件开发方式,研究了实现过程中的4个关键技术:用户需求分析、服务智能匹配、自动化组装和人机协同调整机制,并应用NewMap Plat4软件研制开发了原型系统——智能组装器,实现了应用系统的可视化一键式组装开发,使得系统开发变得简单、快捷,且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54.
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矿产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斌  周涛发  袁峰 《测绘科学》2015,(10):106-109
针对矿产预测中已知矿点的样本数目较少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矿产预测方法。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惩罚因子和径向基核函数参数,避免了参数选择不当对支持向量机预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矿产预测的精度。以空间建模工具ArcSDM中的卡林型金矿床数据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9.3%,查准率为70.2%;而证据权方法的预测准确率为79.4%,查准率为50%,均小于支持向量机预测结果,说明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有效的矿产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从测绘保障的方式、职能、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总结了大数据时代测绘保障的重点,目的是探索大数据时代测绘保障的新方向,为提高测绘保障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刘扬  王维国 《气象》2020,46(3):393-402
基于2009—2017年的广西县级暴雨灾情记录,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因素选取7个解释变量,运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暴雨灾害人口损失预估模型;并以精细化网格降水实况分析和预报产品驱动模型,预估是否发生人口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训练样本及测试样本的分类准确率均在90%以上,致灾因子(降水情况)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前10 d降水距平百分率、过程最大日雨量、最大小时雨量和短时强降水频次。应用智能网格降水产品对广西地区近两年的暴雨灾害过程进行回报试验,准确率超过70%。  相似文献   
57.
于连庆  胡争光  薛峰 《山东气象》2020,40(1):117-126
中央气象台决策气象服务智能移动终端(简称为“决策服务App”)是在发展智慧气象的大背景下,针对桌面应用、网站等传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存在时效性、移动性不足的问题,利用最新的移动互联技术,面向决策服务领导和一线决策服务人员设计研发的手机应用程序。在研发过程中实现了基于WebGIS和OpenGL ES技术的渲染引擎、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用户行为统计,以及高安全性等多项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包括基于精细化智能网格的城市天气预报、决策服务产品、实况监测及其统计查询,以及预警预报在内的主要功能。决策服务App在日常天气预报业务、国家重大会议与活动,以及特大灾害的气象保障服务中提升了中央气象台和各级台站的精细化分析和决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8.
何险峰  马力  罗永康 《气象科技》2013,41(6):1036-1042
提出了一套分布式气象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技术方法。以中国气象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及各省市的气象信息网络和服务器设备)为建设基础,采用LDM通信传输、存储/内容管理、图形化服务产品生成、本体化气象服务、行政区变尺度客观分析等构成组件,构建了覆盖中央及各省市气象业务和服务的分布式气象内容管理系统。实践运行表明,这种采用了统一定义、接口及信息表达方式的内容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气象数据的访问、分享及处理效率,加快了各种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速度,拓宽了气象信息的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59.
短短几年间智能移动终端的极大流行,将我们的生活快速推进到智能移动网络时代,也为基于桌面系统以及服务器的网络GIS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天地。本文通过分析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阐述了移动应用服务的发展潜力,并介绍了移动应用的现状、种类、应用需求和技术构成。  相似文献   
6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范围迅猛扩大,人口急剧膨胀,高层建筑林立,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化,面临着水资源贫化、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巨大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挑战,迫切需要在城市多要素地质环境调查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展面向“智慧城市”的精细、全息三维地质建模,即建立新型的城市“玻璃国土”,实现城市地质环境时空透视,然后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云技术,建立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链,最后基于地质科学大数据的同化、融合和挖掘技术,进行智能预警和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