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环渤海地区分县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 采用神经网络确定权重的方法, 对该区分县农村空心化程度和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综合测评, 并以山东省为例, 进行两者耦合规律探索。结果表明:① 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区域差异明显。高度空心化且进入稳定期的地区主要集中在“C”型沿海地区;平原传统农区, 农村空心化正处空心化的成长、兴盛期;农村空心化低值区主要集中落后山区。② 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明显。辽中平原粮食主产区、冀中南粮食主产区、鲁西鲁南粮食主产区集约度较高;低集约度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沂蒙山区、坝上高原等落后地区。③ 农村空心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存在着耦合联动关系。空心化出现、成长期,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农村地区隐性失业问题得以解决, 耕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升;农村空心化发展至兴盛期, 农村地域发展面临主体弱化, 耕地利用集约度有所下降;至空心化稳定期, 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 耕地利用集约度将反弹上升, 最终趋于波动稳定。  相似文献   
42.
浙江省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测度,然后构建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采用ArcGIS10.2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城市的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都在逐年优化,协调水平较好,城市发展呈现上升态势;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北部耦合协调度高,处于协调期,南部呈东西分化状态,其中西部衢州、丽水两市处于拮抗期,东部城市大都处于磨合期。  相似文献   
43.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规模化养殖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结合莱芜市钢城区实际,对畜牧养殖用地方面当前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今后的用地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利用乌鲁木齐市1990年8月6日、2001年7月11日和2013年7月4日三期热红外遥感数据,定量反演亮度温度,利用均值-标准差法对温度进行分级后评价城市热岛效应时间变化特征:1990、2001、2013年3个时段,乌鲁木齐市最大热岛强度分别为11.48℃,12.06℃和14.01℃;加权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1.033℃,1.603℃,1.236℃;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分别为0.1054,0.3945和0.4328;乌鲁木齐市城市热岛效应在平均水平上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最大热岛强度、热岛比例指数均增加,城市已初步形成区域内的"热岛",城市高温区温度将继续上升且面积存在扩展趋势.利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在同时段内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协调性均在提高.从评价结果出发,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因子包括:人口密度、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地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道路铺装面积、地均固定资产投资,这些因子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5.
应用构造-层序地层分析的思维,通过构造格架与地层格架的关联分析,对南堡凹陷东营组沉积充填样式与过程、控制要素进行了综合研究。通过沉降史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古近纪可划分为4个次级构造幕。凹陷内断裂发育,同沉积断裂及其时空配置关系对凹陷内结构和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凹断裂直接控制了局部构造带的可容纳空间变化和古地貌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沉积展布特征。高柳断层是南堡凹陷内最为重要的二级断裂,其活动始于Es1沉积时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活动最为强烈。在东营组沉积时期,高柳断层将凹陷分为南、北两个独立的沉积系统,尤其在Ed3沉积期其强烈的翘倾作用使高柳地区成为一个孤立的湖盆,直接影响到了高柳地区的沉积充填。根据东营组沉积时期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划分出4种断裂坡折带:断崖型、断坡型、同向断阶型和反向断阶型,为研究南堡凹陷东营组同沉积断裂对沉积格局的控制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临朐县结合当地山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县情实际,不断创新措施,立足"增量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围绕低效闲置土地、储备未供土地、旧城改造和迁村并点以及让企业向园区集中,最大限度提高企业集中度与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千方百计盘活挖潜存量土地,努力拓展土地利用空间,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同时,注重依法科学管理,严把用地预审、审批和批后监管等环节,使节约集约用地取得了明显成效,保障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7.
从实现和推广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出发,以成武县为例,对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制约因素及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效益是土地集约化经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8.
针对目前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采用特尔婓法、AHP分析法、发展趋势估算法、目标值法等研究方法,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以福建省福清市为例,论述了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何有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以桐梓县娄山关经济开发区为例,在对开发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计算该开发区的工业用地容积率、建筑系数和固定资产投入、产出强度的现状值,然后通过综合考虑确定其目标值,采用目标直逼法,测算出开发区各类强度潜力值,最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此提出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0.
以北票开发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工业行业进行划分,建立不同行业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开发区内不同行业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测算,揭示其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北票开发区整体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其中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地集约水平最高,而饮料制造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