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从城市土地利用的人地关系着手,综合DPSIR和PSR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对辽宁沿海城市大连市和锦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2004年至2008年,锦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先减少后递增的趋势,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趋势上是在不断提高的;而大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是不断增加的,2006年以前是快速增加,2006年以后变为缓慢增加。应该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展动态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便更好地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
崔星  师尚礼 《中国沙漠》2014,34(2):385-390
以甘肃干旱区连作5年和轮作1年的苜蓿(Medicago sativa)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粒结构、容重、含水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轮作和连作模式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0.25mm土壤团粒质量在干筛和湿筛处理下均降低,0.25mm团粒累积质量越大,分形维数越小。在浸水条件下,粒径为0.5~0.25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最高,其它粒径团聚体含量依粒径的增大而降低。轮作土壤含水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最后再增加的变化过程;0~60cm土层水分含量最高(13.881%),60~80cm土层含水量下降到较低值(10.343%),80~100cm土层水分迅速恢复(13.811%)。连作和轮作土壤容重随土壤深度均呈现依次增大变化,连作最大值为1.425%比最小值高出17.6%,轮作最大值1.432%比最小值高出18.7%。  相似文献   
83.
淄博市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开发历史悠久。通过对淄博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分析,发现有些地区存在重开发、轻保护,对有限的矿产资源珍惜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必须不断加大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力度,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构建和谐淄博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4.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规模化养殖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结合莱芜市钢城区实际,对畜牧养殖用地方面当前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今后的用地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5.
上海市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发展对策刍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基伟 《上海国土资源》2010,31(3):41-44,82
上海市土地资源紧缺,节约集约有限的土地担负着以利用促转型的重任。以往全市产业用地节约集约的经验,对推进工业集中、产业集聚、优化结构、提升能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提出的要求,全市产业用地的一些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还显得不够完善,相关机制等还需认真探索。文章在总结分析以往全市产业用地节约集约有关做法与体制不足基础上,就如何完善各项节约集约措施,构建并完善有效运行机制,促进全市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提出了发展对策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6.
代刊  何立富  金荣花 《气象》2010,36(7):160-167
利用多种加密观测资料,对2008年9月7日凌晨北京一次雷暴过程进行详细中尺度分析,研究其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前,北京地区处于200 hPa急流轴右后部和850 hPa暖式切变南侧的西南气流里,加上地面暖湿空气输送使得大气不稳定能量积聚,这时只要有恰当的触发机制或系统,强对流就会发展起来;另外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地面辐合线,以及地形辐合抬升后卷形成的边界层扰动,使得移入北京的对流系统再度发展成为强对流,造成北京城区强降水;此后,强对流系统地面高压前部的流出气流与山风相遇形成新的地面辐合线,从而诱发新的对流系统而造成北部强降水。  相似文献   
87.
淮河中游行蓄洪区种植制度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丰 《地理学报》1999,54(1):51-58
行蓄洪区的行洪与蓄洪,影响了区内农业的发展,造成粮食产量长期徘徊,导致贫困的加剧。本文分析了区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一麦一稻之构想,通过示范研究获得成功,证实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89.
四川省传统稻田种植模式为稻麦(油)轮作,中稻收后到小麦、油菜播栽前尚有2个月左右的休闲期,该时段的温光时资源占全年的20%左右,利用潜力大。经多年研究集成了以秸秆覆盖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的“水稻-蔬菜-小麦”、“水稻-秋马铃薯-油菜”、“水稻-蔬菜-春马铃薯”稻田新三熟种植模式,对三种新模式的农产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稻田新三熟显著提高了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稻-芋/油”三熟新模式比传统“稻-油”两熟模式的生产力提高115.2%,产值达到42218.4元/a;“稻-菜-麦”和“稻-菜-芋”三熟新模式分别比传统“稻-麦”两熟模式生产力提高92.3%、168.3%,周年公顷产值达到35798.9元、49952.2元;“稻-油”保护性耕作两熟模式与传统“稻-油”农作模式相比,虽然生产力相当,但由于降低了生产成本,年农产品服务价值每公顷增加904.0元,增加8.7%,“稻-麦”保护性耕作两熟模式与传统“稻-麦”农作模式相比,年农产品服务价值每公顷增加5341.5元,增加57.5%;“稻-芋/油”三熟新模式比传统“稻-油”和保护性耕作两熟模式年农产品服务价值每公顷分别增加18006.2元、17102.2元;“稻-菜-麦”和“稻-菜-芋”三熟新模式分别比传统“稻-麦”两熟模式农产品服务价值增加16835.5元、25063.8元,比保护性耕作模式分别增加11494.0元、19722.3元。  相似文献   
90.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reas comprise about 23% of the total land area (960 Mha) of China. Of this, about 40% is in forests, 20% is in cropland and another 20% is wasteland. Preliminary estimates of overall sources and sinks of carbon dioxide indicate that current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probably constitute a net sink. We estimate that improve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wasteland reclamation have the potential to sequester an additional 1.9 Tg CO2-C y-1 or more, largely through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and C inputs to soils and conversion of wastelan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 estimate that current forestry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 could sequester about 7 Tg CO2-C y-1. There is also a large potential for increased C sequestration and fossil fuel offsets by conversion of wasteland to fuel wood plantations, on the order of 30-70 Tg C y-1. A number of practices for increasing mitigation of CO2 emissions in the forestry and agricultural sector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