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3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1480篇
测绘学   102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639篇
地质学   3699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799篇
自然地理   3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66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土工程中,现场岩体的承压板试验和变形试验可看作是不同尺寸岩体的变形试验。在某工程的现场岩石力学试验中,对同一组试点的岩体先后进行了承压板变形试验和承载力试验,研究了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岩体变形模量主要受岩体中的裂隙发育状况控制,当岩体质量较好时,可以由承载力试验曲线来确定岩体的变形特性,这一做法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2.
闪长岩强风化带做高层建筑天然地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营业办公楼的工程实践,将常规勘察与原位测试相结合,运用野外钻探、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多种手段,对闪长岩强风化带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深入地研究,并通过对承载力、沉降变形的验算,得出其作为高层建筑的天然地基是可行的。实践证明,与桩基础处理方案相比,节省资金近200万元,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基础施工难度,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提出了研究岩石风化带所遇到的问题:由于采取原状试样及制样难,导致对其物理力学性质了解不够。  相似文献   
143.
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区岩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区岩体柔性板法蠕变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给出了岩体蠕变模型及其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4.
打桩挤土的现场试验研究及土体位移的计算公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打桩挤土使周围土体发生位移,对周围其他桩及附近原有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产生破坏。本文通过典型工程打桩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运用小孔扩张理论结合回归分析方法导出了计算土体位移量的经验公式。运用该公式可定量预估挤土程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5.
洪家渡水电站左坝肩高边坡稳定及加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左坝肩高边坡开挖高度310 m,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左坝肩高边坡施工期岩体应力应变状态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现场变形观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从而对左坝肩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46.
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松树湾隧道位于饱和的砂粘土中,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支护参数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7.
The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recorded in the Valuengo and Monesterio areas constitutes a rare occurrence in the Ossa-Morena Zone of Southwest Iberia, where low-grade metamorphism dominates. The metamorphism of the Valuengo area has been previously considered either Cadomian or Variscan in age, whereas that of Monesterio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a Cadomian imprint. However, these areas share important metamorphic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that point towards a common tectonometamorphic evolution. The metamorphism of the Valuengo and Monesterio areas affects Late Proterozoic and Early Cambrian rocks, and is syn-kinematic with a top-to-the-north mylonitic foliation, which was subsequently deformed by early Variscan folds and thrusts. The U–Pb zircon age (480±7 Ma) we have obtained for an undeformed granite of the Valuengo area is consistent with our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constraining the age of the metamorphism. We propose that this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c imprint along a NW–SE ductile extensional shear zone is related to the crustal extension that occurred in the Ossa-Morena Zone during the Cambro-Ordovician rifting. In the same way, the tectonothermal effect of the preorogenic rifting stage may have been wrongly attributed to orogenic processes in other regions as well as in this one.  相似文献   
148.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以TCA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广州地铁“非地铁施工时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9.
强震造成的活动地块地壳形变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 8 1级地震 ,在地表产生了长度大于 35 0km的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6m左右 ,为左旋走滑断层。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周围不同活动地块内不同构造部位布设的GPS基准站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位于柴达木活动地块内部的德令哈基准站在地震的当天观测到 7 5mm的同震位移 ,位于川滇活动地块西南边界带的下关基准站在震后 3d发生了 6 8mm以上的明显位移 ,而位于同一地块内部的昆明基准站和位于祁连山活动地块内的西宁基准站、位于拉萨活动地块内的拉萨基准站震时和震后都没有产生明显的位移。GPS基准站的观测资料表明 ,强震所处的活动地块和其相邻活动地块对强震有明显的响应 ,如果相隔一活动地块 ,则受强震的影响较小 ;在活动地块内 ,活动强烈的边界带或其它活动较强的部位对强震引起的地壳形变的响应明显大于活动强度较弱的部位 ;强震对相邻活动地块影响的差异 ,主要与强震所处活动地块运动时对其产生的作用方式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50.
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FEM)数值模拟,在华北地区各地块相互制约的块体系统环境中,地块边界断层上发生1966年邢台地震、 1969年渤海地震、 1975年海城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等不同类型破裂模式大震的破裂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给出每个大震释放的主应力场,最大剪应力变化等值线图,地震前后位移变化矢量图,发震断层滑移随时间变化以及走滑错距和应力降等震源参数. 这些结果与地震的震源机制,用地震波资料研究得到的震源参数,宏观等震线,地表观测的水平位移矢量图基本一致. 其中1969年渤海地震正交破裂模式的结果与宏观等震线及小震分布图像更接近. 1976年唐山地震复杂震源模式与该震早期余震分布图像更相符. 表明用DDA+FEM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能较好地模拟地震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