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478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本文详尽分析了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长期变化规律,发现两者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而且冰岛低压和大西洋高压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同时,还分析了大西洋高压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候的关系,发现大西洋高压与我国冬季气温基本呈正相关,而冰岛低压与我国气温大致呈反相关,但均没有显著影响,所以两者都不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22.
环电流区中性原子观测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双星计划中性原子(ENA)探测仪的研制提供可靠 的理论依据,并为未来中性原子探测数据的分析及研究做好准备,针对双星轨道初步模拟计 算了双星ENA探测仪对磁暴时中性原子的观测特性. 建立了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离子分布的 一 个近似理论模式,并模拟计算了极轨卫星在极区上空、赤道面以及其他位置上对不同强度磁 暴主相期间环电流区ENA空间角分布及能谱的观测结果. 研究表明,存在环电流区方向和南 北极区环电流粒子沉降带两个中性原子强度极大区域;磁暴越强烈,注入区高度越低,环电 流区观测到的ENA通量越高;处于有利位置的ENA探测器可分辨注入区内边界或注入前沿;EN A探测器能够分辨环电流带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离子交换截面的差异,H,O,He 3种E NA的能谱分布不同;在10~80keV能谱范围内通量较强,易于观测;环电流区H,O两种ENA 通 量较强,有利于观测;而环电流区He ENA通量很弱,不易于观测. 模拟计算研究表明,双星 极轨卫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进行有效探测;低纬轨道上的ENA探测器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 进行一些观测;ENA探测器的研制应重视低、中能量范围ENA的探测.  相似文献   
23.
利用Davies离子强度校正方程,把在标准条件下获取的氟离子对的化学稳定数校正到35%的海水条件下,并应用逐步凑分法计算出F-离子对的几种存在形式:游离态F-占49.9%,MgF+占46.8%,其余为CaF+和NaF0.  相似文献   
24.
柱撑蒙脱石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吴平霄  肖文丁 《矿物学报》1997,17(2):200-207
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制备keggin离子,并探索出制备稳定keggin离子的适宜酸碱度,用此柱化剂制备出层间距为2.4~2.5nm的柱撑蒙脱石。应用X射线走向衍射技术、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对往撑蒙脱石进行表征,用BET、吡啶吸附考察了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用Keggin离子制备出的柱撑蒙脱石其层间距在自然状态下为2.4~2.5nm,350C灼烧,层间距稳℃定在1.8nm,且具有耐热性能好、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Lewis酸位中心等特点.  相似文献   
25.
矿物流体包裹体中的羧酸曾贻善刘家齐(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地矿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443003)关键词矿物包裹体浸取液羧酸离子色谱分析分子中含有羧基官能团(—COOH)的物质称为羧酸。Fein[1]和Shock[2]曾概述羧酸在自...  相似文献   
26.
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侯书贵  秦大河 《冰川冻土》1996,18(3):227-234
利用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雪坑和表层积雪样品的实测资料,初步探讨本区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冰芯记录的干扰。研究发现淋溶作用能够对数周至数月时间尺度的雪层记录产生“平滑”作用,但不会影响冰芯记录的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7.
The application of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o coal surface characterisation for preparation research is described. Progress towards the acquisition of complementary surface chemical information by 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oF-SIMS) is also discussed. Surface-based benefici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flotation are assuming greater importance as the proportion of fines in raw coal increases due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high capacity mining method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floatability of a coal particle is adequate hydrophobicity, and the degree of hydrophobicity of the flotation concentrate is one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ase with which its dewatering can be affected. The hydrophobicity of a coal is very difficult to measure directly because of microporosity, and 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deduce the degree of hydrophobicity from a knowledge of the surface chemistry. XPS is able to provide sufficient analytical data to allow relative levels of hydrophobicity to be estimated. In principle, ToF-SIMS should be able to supply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nabling refinement of such estimates; however, there are insufficient data at present to allow the ionic fragments detected to be related to specific functional groups at the coal surface.  相似文献   
28.
在分散度不同的区域内进行区域采样用于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应用此方法测定硫酸根离子的线性范围为200.0~3000mg/L;进样频率为120次/h;相对标准偏差为1.70%  相似文献   
29.
文中利用EOF分析大气季节内振荡 (MJO)的时空变化的方法 ,研究了 1996年 9月~ 1997年 6月间的MJO活动对生成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的热带低压 /气旋的影响。结果发现 ,除西北太平洋之外 ,发生在其他区域的热带低压 /气旋有半数以上生成在向东移动的MJO的湿位相中。伴随MJO的向东传播 ,热带低压 /气旋平均生成位置也随之向东移动 ,而生成在西北太平洋的热带低压 /气旋分别受到向东和向西传播的MJO影响  相似文献   
30.
The sorption of Eu species onto nano-size silica-water interfac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or Ph ranges of 1-8.5 and an initial Eu concentration (Ceu) of 2×10-4 M. The sorption rate of Eu was initially low,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Ph>4. The sorption density of Eu species on a silica surface was ~1.58×10-7 mol/m2 when the dissolved Eu species were completely sorbed onto silica-water interfaces at Ph=~5.8. The sorbed Eu species at Ph<6 is aquo Eu3 , which is sorbed onto silica-water interfaces as an outer-sphere complex at Ph<5, but may be sorbed as an inner-sphere bidentate complex at 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