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9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何岚轩  杨蕴  宋健  俞烜 《海洋科学》2024,48(1):85-9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风暴潮在沿海地区的频率和强度均可能增长,由此引发的海水垂向入侵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含水层淡水咸化。同时,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沿海虾塘咸水养殖规模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咸水垂向入侵可能会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虽然已有一部分学者在海水(咸水)垂向入侵的研究中取得了成果,但由于海水(咸水)垂向入侵过程复杂,其对地下水咸化及恢复规律依然有待深入研究。文章阐述了海水垂向入侵的危害及前人的研究办法,总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得出了海水垂向入侵的影响因子,指出了洪水和养殖活动对沿海地区含水层的威胁。得出的结果如下:研究海水垂向入侵常用的方法包括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海水垂向入侵主要与地形地貌、含水层性质和水文气象条件有关;虾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垂向咸水入侵的潜在来源。建议未来在海水垂向入侵研究中将多种现场观测实验方法结合起来。数值模拟应注重与现场观测实验数据相互验证,模型简化的方式有必要仔细考虑。虾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垂向咸水入侵问题应更多地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52.
锯缘青蟹秋苗土池越冬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桂忠  林琼武 《台湾海峡》1998,17(4):468-472
本文报道1993和1994年秋季作者培育的部分锯缘青蟹仔蟹苗土池越冬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培育的青蟹苗在闽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下,可以在室外土池完全越科,成活率可达60-80%,水温是影响青蟹生命活动的主要因素;由于越冬期间青蟹营养积累不足,导致难以顺利地完成越冬后的第一次生长蜕壳,造成大量死亡,这是影响青蟹越冬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越科后期病死青蟹肝胰组织进行涂片处理,发现6只受检蟹中2只肝胰组织中有日  相似文献   
253.
即墨养虾场虾病暴发前期底质中叶绿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测定养虾池底质中叶绿素的变化,比较了在30℃,40℃,50℃,60条件下烘干与不烘干底质样品叶绿素a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烘干温度上升测定结果的偏差增大,各温度梯度偏差分别为30℃13.24%、40℃34.93%、50℃57.19%、60℃76.03%。而不经烘干处理的样品结果偏差为1.23%。运用不烘干法对5、6、7月份养虾池底质叶绿素a及脱镁叶绿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虾暴发前虾池底质中叶绿  相似文献   
254.
海水池塘施肥混养滤食性鱼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于1995年7月10日至9月16日,在烟台市黄海水产集团公司第二养虾场进行。采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法,利用4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5m×5m)初步研究了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O.niloticus)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施肥混养的效果。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生产力为1.24g/m2·d,负荷力为3830.0kg/hm2;罗非鱼的生产力为1.86g·(m2·d)-1,负荷力为1580.8kg/hm2。鱼贝对施入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15.06%和6.80%,比单养罗非鱼要高;总生产力和总负荷力都明显高于单养罗非鱼。  相似文献   
255.
线纹尖塘鳢的胚后发育大致分为仔鱼、稚鱼、幼鱼和成鱼期。初孵仔鱼仅2.875mm。前期仔鱼混合营养期短,仅2~3d。后期仔鱼为器官发育、奇鳍条基本形成期,历时10d,平均全长从4.31mm增至8.97mm。稚鱼为器官分化完毕,奇偶鳍条分节、鳞被形成期,历时27~29d,长至平均全长27.79mm。早期幼鱼鳞被等发育完善,进入生长时期。仔鱼开口饵料为150~200μm轮虫,其摄饵大小与口宽呈正相关。15mm后稚鱼可驯饵摄食人工混合料。对仔、稚、幼鱼的生长测定结果显示,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5289t-0.7354(r2=0.9720),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0.8236e0.1267t(r2=0.9611),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曲线回归方程W=0.0045L3.2527,b=3.2527,属匀速生长型。采用池塘培水,添加外源饵料生物系列,稚鱼全长15mm时开始驯饵。2002-2005年共培育全长2.2~3.4cm早期幼鱼523.7万尾,仔鱼培育成15mm稚鱼的成活率为26.8%,培育成早期幼鱼的成活率为75.7%。  相似文献   
256.
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和负荷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5年7—9月,在烟台市黄海水产集团公司第二养虾场,采用围隔实验法研究了海水池塘混合施肥养殖台湾红罗非鱼的鱼产力、负荷力和最适放养量。实验中每个围隔面积为 5m×5m,各设 1台 90W的搅水机(4 800r/ h)。每日施肥基准为:鸡粪干物质, 25kg/ha:氮肥, N0.15× 10-6;磷肥,P0.015× 10-6。结果表明,静水海水池塘混合施肥的鱼产力为0.79g/(m2·d),池塘对台湾红罗非鱼的负荷力为1796.0kg/ha,鱼(体重70g/ind)的最适放养量约为8000ind/ha。  相似文献   
257.
扎布耶盐湖是全球最独特的自然结晶扎布耶石(Li2CO3)的盐湖。该盐湖正在开发利用中,2020年产富锂混盐4500吨。实验所采取的样品是通过“盐梯度太阳池”技术结晶出来的10件富锂混盐。通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离子色谱法和滴定法的测试,得到了矿物组成的成分和化学元素组成含量数据,扎布耶盐湖太阳池富锂混盐中的物相组成有扎布耶石、钾石盐、石盐、氯碳钠镁石、天然碱、钾芒硝、菱锰矿、石英这8种,其中菱锰矿是首次从富锂混盐中发现的矿物,扎布耶石的含量为24.10%-88.27%,平均为62.89%,是该盐湖中含量最高的矿物。测试的样品中Li含量4.56%-16.70%,平均为11.90%;K+含量为0.14%-10.17%,平均为2.42%; KCl的含量为0.26%-20.44%,平均为4.63%(工业品位1%)。该混盐的结构和构造的形成受温度和水流的影响,温度越高碳酸锂的结晶速率越快,碳酸锂的晶核生长速率和晶粒大小与温度呈正相关。扎布耶盐湖二期工程预计年产20000吨碳酸锂,其中利用膜法生产12000吨;利用太阳池技术生产8000吨,预计年产出12700吨的富锂混盐,可以产出约600吨氯化钾,建议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58.
水产养殖清塘过程中的排水是造成周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但对此环节中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影响程度的研究仍相对不足。为有效减少清塘过程的排水对环境的污染,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本研究选取典型鱼类集约化养殖区,通过高频采样和监测,分析了阶段式排水时混养鱼塘尾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营养盐等指标的浓度变化,明确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同时分析受纳水体不同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总悬浮物浓度(TSS)、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N)浓度随着持续排水呈上升趋势,在排水末期污染物浓度均快速上升,磷酸盐磷(PO43--P)浓度仅在排水末期骤升,硝态氮(NO3--N)浓度随排水持续下降,亚硝态氮(NO2--N)浓度随排水先上升后下降;根据《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二级标准,排水末期TN、TP、TSS浓度超标倍数分别达4.70、6.66、206.90;尾水流量与河流量约以1/200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