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赵雪雁 《地理研究》2011,30(4):687-698
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甘南高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提高农牧民的生计资本成为该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与关键.本文建立了生计资本评估指标,结合实地调查资料评估了甘南高原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分析了不同区域农户面临的生活压力及需要的帮助,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喀斯特石漠化生态脆弱区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在GIS操作平台上获取了研究区喀斯特石漠化景观和人口分布信息,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了石漠化比重与人口指标的相互关系,并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石漠化的严重程度只与人口密度、农户居住的聚集程度及单位面积上的壮劳动力数量等3个人口指标有密切关系,与其他人口指标关系不大,且不同强度石漠化的人口影响因子不同,数学关系迥异。在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人口密度、农户居住的聚集程度、单位面积上的劳动力数量等人口指标相对较低。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石漠化面积比例相对较小的地区,但这些区域的潜在石漠化比例却相对较高,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  相似文献   
13.
Till Förster 《GeoJournal》1998,46(2):101-111
The change in property rights in the West African savannah has been analysed in particul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policy, i.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regulation. This contribution, however, attempts to trace property r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rming population in the savannah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ôte d'Ivoire. For peasants, the change of law is part of a long-term process which had already started before the colonialisation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is still continuing today. The changing law is not analysed per se but is rather analysed with reference to people's actions, out of which the sphere of life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is constituted. The changing forms of farm work and of land usa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respect. The change of property rights is inscribed in the conflicts with the state and state power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hanges of social forms of organisation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4.
卢松  陆林  凌善金  宣国富 《地理科学》2003,23(6):762-768
湿地具有强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湿地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成果颇丰,但从湖区农户对湿地资源与环境感知角度进行的研究国内尚不多见。以安庆沿江湖群为例,根据对湖区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湖区农户对湿地资源和环境的感知状况,得出一些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湿地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佟伟铭  张平宇  何欢 《地理科学》2019,39(10):1537-1545
基于长春市兴华园社区典型案例,利用社区理论揭示了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社区的城镇化机制与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征用体制下以农村社区为载体实现了快速城镇化,实现了乡村社会和经济空间重构,乡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优化和重组,地域空间并入城市发展范畴,城镇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城市景观和设施的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包括就业非农化与生活方式市民化等,但存在社会保障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低,社会认同感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China's contemporary paradox springs from spectacular economic growth built upon a found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Combined with rapid social stratification, serious challenges to the state's legitimacy result at a time when its abilit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broad majority is constrained by both structural and political limitations. These contradictions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as more critical assessments are made of the reform era. The agrarian sector, through articulation into new markets, is being transformed through short-term practices that emphasize individual income over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sing a multi-level analysi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se issues through village and household case studies in northeast China, contextualized within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reform era, and China's rapidly changing global position.  相似文献   
17.
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3,21(1):9-15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牧民收入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快农牧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得十分的必要。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提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构架,即在确定“九个生态经济区”基础上,建设“九个特色优势资源生产基地”和发展“九个特色优势产业”;对各生态经济区发展方向及其特色优势资源生产基地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布局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乡村文化与"三农"关系研究--以商丘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文化结合形成了乡村文化,农民在乡村文化环境中形成了"落后、封闭、固化、狭隘"的文化观念。千百年来,乡村文化观念已成为农民心理结构的主要成份,并对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活动一直起着制约作用,进而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的乡村文化观念。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策略是:首先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转变其乡村文化观念;其次是对农用土地进行规划整治,改变农村面貌,调整农业结构,促使农业全面发展;第三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整合,使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趋扩张,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现,且呈现出尖锐化。大批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成为既非农民也非市民的社会弱势群体,遭受社会的不公正待遇及排斥。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得以实现,才能真正保证其生活质量,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实现社会稳定和城市化顺利进行。基于对长远生计重要性的分析,以可持续生计为研究视角,探析了影响失地农民实现长远生计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失地农民实现长远生计的思考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烟台市开发区土地征收及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烟台市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大量失地农民,因此做好土地征收工作,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是开发区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证。近年来,烟台市开发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征地拆迁管理、失地农民的相关保障和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保证了征地工作顺利开展,解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促进了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