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34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078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Summary A two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 is applied to simulate a coal mining excavation sequence. A procedure with linear solution steps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an idealized mountain cross-section with exceptionally thick coal seams and large dip angle. The results provide information on pillar pressure, floor and roof stability,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urface subsidence.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were obtained in the course of research sponso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Mines and Resources, Grant No. 69-2570.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根据三水盆地下第三系心组有机地化资料的分析,确定其生油门限深度为400米。进一步讨论了影响我国东部第三系含油气盆地成油门限值的几种地质因素。提出这些年青的盆地只要具有高地温梯度、高沉降速度、埋深大、剥蚀少就能在较短时间中形成油气。  相似文献   
103.
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   总被引:69,自引:11,他引:6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树根 Demis.  A 《地质学报》1995,69(3):204-214
通过龙门山区和川西前陆盆地岩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和计算机模拟得出:1)松潘-甘孜褶皱带10Ma以来至少隆升了3-4km,隆升速率最低为0.3-0.4mm/a;(2)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10Ma以来至少隆升了5-6km,隆升速率最低为0.016-0.032mm/a;(4)川西前陆盆地60Ma以来降升1-2km,降升速率为0.028-0.05mm/a;(5)10Ma以来北川-映秀-小关  相似文献   
104.
引黄入晋工程大梁水库坝基存在大面积厚层上更新统(Q3)黄土。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统计,湿陷起始压力、湿陷系数峰值的研究,以及不同埋深黄土微观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证实黄土的湿陷主要受架空孔隙的控制,随着土层埋深的加大,黄土结构逐渐由架空结构向局部架空或架空镶嵌型结构转变,因而湿陷性也逐渐减弱,为坝基黄土工程处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景北科 《地震》1995,(2):161-165
西影井水位自1974-1978年三次井溢后,1989年9月以来又出现了一次大起大落的特异变化。很多学者都十分关注这罕见的现象,并认为是区域应力增强所致的。经过多年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地裂并由此导致地下岩层的层间错动与井管变形破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107.
苏北箕状断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苏北盆地由多个小型箕状盆地组成,过去一直用“拉线作用”和“裂谷盆地”理论解释其成因,但大量地震资料显示,新生界地层“楔状实体”的形成除沉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多次不均衡抬升削蚀所造成,实际是一个早第三纪残留盆地。新生代构造现象既是中生代时期构造作用的延续,也是始新世以来复杂应力环境作用的结果。印支-燕山中期,中国东部只受到太平洋-库拉板块一种力源作用,地层形变强烈,受力方向单一,以NW,NWW向挤压或左行剪切为主,发育了大量逆冲推覆构造,始新世,由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冲撞引发的NE向挤压力加入到本区,使苏北盆地从此处在因两大板块非均速推进而产生的二元交变动力环境:印度板块力源占主导时,产生“右旋扭动”力偶,使燕山早-中期逆断层复活反转的同时,由于中国西部大陆的不断抬升,本区总的以沉积作用为主,而太洋板块力源占主导时又产生“左行剪切挤压”,在整体抬升基础上,斜坡-凸起处的过多蚀进一步加强了箕状盆地结构。两种力源的时空交替实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断-坳-隆”沉降-抬升构造旋回,利用裂变途径迹资料探讨了不同方向构的形成年代。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天津市区地面沉降GPS监测网为例,探讨了高精度GPS地面沉降监测网数据处理中的若干技术问题。研究表明,GPS数据处理软件、GPS监测网的框架基准、大气延迟改正和粗差对计算结果的精度有很大影响。在对GPS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后处理时,只有对影响计算精度的各种误差源进行有效改正,GPS高程分量的精度才有可能达到毫米级,才能满足地面沉降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9.
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海河平原地下水资源盈余量以及建立典型三级区平原开采系数与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地面沉降速率的关系,分析了各三级区平原依靠环境容量可扩大开采量,根据疏干时限性评价指标对海河平原地下水的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客观展现了维持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暗淡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天津宝坻县隐伏岩溶区地下水开发与地裂缝成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调查分析地裂缝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地裂活动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过程的关系,认为过量开采奥灰水是产生地裂缝的主导因素。随着水位下降,盖层介质固结压密作用是导致地面压缩变形乃至地裂缝发生的直接原因。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以及固结压密作用的物质基础———松散盖层的厚度、岩性,是构成地面不均匀沉降的充要条件。当这种不均匀变形程度足以使土体连续性破坏时,则地裂缝便在沉降区应力集中的部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