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914篇
测绘学   386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674篇
地质学   2071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大功率激电法在双阳煤田找煤的应用中,证实了山河推覆构造的存在;在充分研究工作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前提下,恰当地选用了方法技术,并正确理解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找煤效果,在Ⅰ号剖面的激电异常上经钻探和坑探证实磨盘山组灰岩下存在质量较好的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52.
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的资料自动化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金梅 《化工矿产地质》2003,25(4):240-242,250
地下管线探测工程一般分为野外探测和室内资料整理两阶段。内业整理包括成果表的编制、管线综合分布平面图和管线数据库。由于管线探测工程数据多,为了充分利用外业探测成果,应用Visual Basic 6.0(VB6)开发了一套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UTMIS),该系统实现了地下管线探测工程内业整理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数据精确度。  相似文献   
53.
含水量很高的饱和软土在外荷载作用下沉降很大,小变形分析误差太大,必须通过大变形非线性固结计算来模拟。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和搜索的仿生算法。近年来随着工程领域中复杂的大规模非线性系统的出现,遗传算法日益得到青睐,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本文对遗传算法做了改进,主要体现在杂交算子的选取和轮盘赌模型的模拟退火拉伸,并将其用于饱和软土的大变形固结分析,解决其中的关键参数识别问题。研究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4.
影响任何一个地下废物处置场所长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进入地下废物贮置洞室内的渗流量的大小,预测地下洞室中的渗流量是困难的,特别是当地下废物贮置洞室位于非均质非饱和带中,三维数值模型用于研究地下非均质中非饱和流动及流入地下洞室中的渗流量,讨论了非均质模型与均质模型的比较以及数值剖分尺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入洞室中的渗漏率随着引入系统中入渗量的增加而增大,选用4个参数来衡量渗流场的非均质程度:(1)介质的平均渗透率K0;(2)Van Genuchten参数α;(3)渗透率空间分布相关尺度;(4)渗透率空间分布变化的标准差σ,根据一个随机实现的渗透率分布,通过改变平均渗透率来研究其对流入洞室中渗透量的影响,对一个固定的入渗率而言,流入洞室中的渗漏率将随着Van Genuchten参数α的减小而减小,模拟结果表明流入洞室的渗漏率与介质的平均渗透率相关,即随平均渗透率的增大,流入洞室的渗漏率亦增大,流入洞室的渗漏率还高度依赖于非均质渗透率场的空间分布相关长度与标准差,一个大的相关长度或高的标准差均能导致流入洞室的渗漏率增大。  相似文献   
55.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U–Pb dates of zircons from two consanguineous ignimbrites of contrasting composition, the high-silica rhyolitic Toconao and the overlying dacitic Atana ignimbrites, erupted from La Pacana caldera, north Chile, are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Zircons from Atana and Toconao pumice clasts yield apparent 238U/206Pb ages of 4.11±0.20 Ma and 4.65±0.13 Ma (2σ), respectively. These data combined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geochemical and stratigraphic data, reveal that the two ignimbrites were erupted from a stratified magma chamber. The Atana zircon U–Pb ages closely agree with the eruption age of Atana previously determined by K–Ar dating (4.0±0.1 Ma) and do not support long (>1 Ma) residence times. Xenocrystic zircons were found only in the Toconao bulk ignimbrite, which were probably entrained during eruption and transport. Apparent 238U/206Pb zircon ages of 13 Ma in these xenocrysts provide the first evidence that the onset of felsic magmatism within the Altiplano–Puna ignimbrite province occurred approximately 3 Myr earlier than previously documented.  相似文献   
56.
根据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确定了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存在。水准测量表明,在纳木错沿岸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以及拔湖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在拔湖26m以下,发育有8~30条湖岸堤;一条明显的湖蚀凹槽则集中出现在拔湖17.5~19.8m的高度上,与纳木错和仁错的分水垭口的高度相当。纳木错沿岸和邻区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物的铀系年龄测定表明,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115.9~71.8kaB.P.的晚更新世早期;第6至第2级阶地形成于53.7~28.2kaB.P.的晚更新世中晚期;与湖蚀凹槽相当的湖滨相沉积则稍早于29.3kaB.P.;第2至第1级阶地,14C测定结果为2350~10390aB.P.。  相似文献   
57.
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地铁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以TCA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广州地铁“非地铁施工时地铁结构变形监测”项目的现场方案及优化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可以胜任地铁结构变形监测的工作。  相似文献   
58.
洛阳市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在洛阳市城市综合管网GIS系统研究和实施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就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59.
黄河上游河南县地面大气冰核观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Bigg型混合云室对2001年8月黄河上游青海省河南县的地面大气冰核浓度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1)青海省河南县冰核浓度低于北京20世纪90年代的测值,但高于大连、西安和兰州(20世纪60年代)等地的测值,同时也高于黄河上游的玛曲(2000年)、西宁(1989年)两地的测值,高温核尤其偏高.(2)降水时大气冰核浓度减少,降水的冲刷可能是其主要原因.(3)当地冰核浓度和气压成正相关.(4)大气冰核浓度受风向的影响,无风时测值较小,偏东风时测值较大,高温核浓度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60.
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模糊熵值的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然后计算其模糊从属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的模糊熵值,分析了模糊熵值变化与1983年山东菏泽Ms 5.9地震和1985年河北任县Ms5.0地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有明显的减熵异常过程,并且一次比一次明显,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熵值处,震后恢复到高熵值的变化过程。这可能反映了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减熵有序变化。通过研究认为,该区模糊熵值减到0.907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减熵过程越大;震级越大,减熵过程越明显,减熵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