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410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942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关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围绕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的隆升剥蚀情况、喷发时限、地幔柱的轴部位置等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由于地幔柱和岩石圈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加之地幔柱模型的不完善,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在地表的真实响应也许更复杂。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不同学科间的相互合作,着重研究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以及地球系统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2.
新疆阜康市白杨河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示范工程是新疆第一个煤层气示范工程项目。白杨河矿区总体构造为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大,煤层多且间距大。该示范工程开发方案主要井型为丛式井。经过多年钻井实践,丛式井钻井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区块已经非常成熟,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煤层气开发的丛式井钻井技术。由于白杨河矿区地质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各区块相比差异大,特别是存在地层倾角大、煤层多且间距大等地质特点,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原有的丛式井钻井技术。本文依据白杨河矿区地质资料,分析了白杨河矿区煤层气丛式井钻井难点,对解决该区块钻井难点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思路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白杨河矿区大倾角厚煤层的丛式井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63.
朱恒银  王强  张正  蔡正水 《探矿工程》2016,43(10):160-164
根据页岩气、煤层气勘探对钻探技术的特殊要求,进行了大直径绳索取心技术的探索研究。文中重点介绍了加重管组合式绳索取心钻具的结构、作用原理及特点,以及施工试验效果。通过施工实践的启示,对大直径绳索取心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4.
We present a pattern-based regionalization of the conterminous US – a partitioning of the country into a number of mutually exclusive and exhaustive regions that maximizes the intra-region stationarity of land cover patterns and inter-region disparity between those patterns. The result is a discretization of the land surface into a number of landscape pattern types (LPTs) – spatial units each containing a unique quasi-stationary pattern of land cover classes.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use a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 which utilizes machine vision techniques. First, the entire National Land Cover Dataset (NLCD) is partitioned into a grid of square-size blocks of cells, called motifels. The size of a motifel defines the spatial scale of a local landscape. The land cover classes of cells within a motifel form a local landscape pattern which is mathematically represented by a histogram of co-occurrence features. Using the Jensen–Shannon divergence as a dissimilarity function between patterns we group the motifels into several LPTs. The grouping procedure consists of two phases. First, the grid of motifels is partitioned spatially using a region-growing segmentation algorithm. Then, the resulting segments of this grid, each represented by its medoid, are clustered using a hierarchical algorithm with Ward’s linkage. The broad-extent maps of progressively more generalized LPTs resulting from this procedure are shown and discussed. Our delineated LPTs agree well with the perceptual patterns seen in the NLCD map.  相似文献   
65.
金瑞佳  滕斌  吕林 《海洋工程》2016,34(5):11-19
在深海中系泊的海洋平台,如Spar平台,水下部分为带有系泊的圆柱结构,其水平方向运动响应往往具有较低的自振频率,容易在低频波浪力(源于非线性的差频效应)作用下发生共振响应,使结构发生大幅水平慢漂。当浮体的瞬时位置大幅偏离初始位置时,基于初始平衡位置的摄动展开法会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两次展开方法,对大幅慢漂运动开展时域模拟研究。对双色波作用下自由漂浮圆柱的大幅运动响应问题进行数值分析,并与采用基于初始平衡位置的摄动展开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新的两次展开法可以计算出波浪遭遇频率的变化和波浪漂移阻尼,而这无法从基于初始平衡位置的常规摄动展开法中得到,体现了两次展开法在分析大幅慢漂问题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66.
通过分析山西L型煤层气水平井的技术难点,着重建立造斜着陆与水平段导向两大导向模型,形成了以标志层划分与对比、地层倾角推算、地质建模和实时轨迹控制四个方面为主的L型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流程,该技术在T-P05井的成功应用,不仅丰富了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的内容与方法,更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在现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7.
Paleoseismological studies confirm that the Uimon basin is thrust by its northern mountain border along the active South Terekta fault. The latest motion along the fault in the 7-8th centuries AD induced an earthquake with a magnitude of Mw= 7.4-7.7 and a shaking intensity of I = 9-11 on the MSK-64 scale. The same fault generated another event (M > 7, I = 9-10), possibly, about 16 kyr ago, which triggered gravity sliding. The rockslide dammed the Uimon valley and produced a lake, where lacustrine deposition began about 14 ± 1 kyr ago, and a later M > 7 (I = 9-10) earthquake at ~ 6 ka caused the dam collapse and the lake drainage. Traces of much older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within the Uimon basin are detectable from secondary deformation structures (seismites) in soft sediments deposited during the drainage of a Late Pleistocene ice-dammed lake between 100 and 90 ka and in ~ 77 ka alluvium. The magnitude and intensity of these paleoearthquakes were at least M > 5.0-5.5 and I > 6-7.  相似文献   
68.
蒋太平  李果民  肖华  沈林江 《探矿工程》2021,48(S1):269-274
为了获取参数井压裂设计的相关参数,需要对井眼进行阵列声波测井和微侧向电阻率测井,需要采取大直径岩心进行力学实验。采用固体岩心钻探取心工艺,钻孔口径难以达到物探测井仪器入井要求,岩心直径也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必须采用大口径取心工艺才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常规取心工艺难以满足页岩气勘探对岩心(页岩或者煤心)提升时间的要求,绳索取心工艺在这方面优势明显。本篇介绍了大口径绳索取心工艺在页岩气地质调查井川蔺参1井的成功应用,根据大口径绳索取心钻具的结构特点,结合目的层岩性特征,总结了合理的取心钻进工艺参数和技术保障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9.
以深圳某项目桩基础施工为依托,综合考虑地质特点和施工工艺要求,对超大超深灌注桩在花岗岩地层施工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施工中,有效地解决了该类型桩基础施工中的难点,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2018年一次罕见早春飑线大风过程演变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盛杰  郑永光  沈新勇  张涛  曹艳察  林隐静 《气象》2019,45(2):141-154
2018年3月4—5日,华南、江南等地发生了一次大范围强对流过程,发生时间早,落区范围广,多地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剧烈对流天气,尤其飑线在江西境内造成了严重大风灾害。基于大气环流和雷达回波发展演变特征,将该次过程分为初始、发展和减弱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西风槽前西南急流造成的低压倒槽为强对流提供大尺度触发条件;发展阶段对流活动位于槽前暖区中,飑线在江西造成极端大风;入夜后,冷锋南下,对流进入减弱阶段。环境场及对流参数诊断表明江西中北部低层高温高湿,中层干冷,温度垂直递减率大,有利于产生雷暴大风。南昌探空长时间序列分析表明温湿要素气候态异常,与历史同期比,低层明显偏暖偏湿,中层偏干,有利于极端对流天气发生。综合多源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分析中小尺度特征,本次江西飑线过程特点及成因包括:(1)受引导气流和前向传播共同作用,飑线移动速度快。(2)自动站分析显示飑锋后雷暴高压强,与锋前暖低压作用造成强密度流,有利于产生大范围直线型大风;(3)通过对比飑线弓状回波南北段回波结构差异表明,飑线后侧中层干后向入流促使降水粒子相变,剧烈降温形成的强下沉运动(下击暴流)是导致极端大风的主要原因,后部层云区下沉气流增强雷暴高压加之动量下传作用对雷暴大风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