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387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332篇
地质学   850篇
海洋学   203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Buildings are continually subject to dynamic loads, such as wind load, seismic ground motion, and even the load from internal utility machines. The recent trend of constructing more flexible high‐rise buildings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including viscoelastic dampers in building designs. Viscoelastic dampers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building. If the seismic design is based only on the linear response spectrum, considerable error may occur when calculat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a building; rubber viscoelastic dampers show non‐linear hysteretic damping tha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viscous damping. This study generated a non‐linear response spectrum using a non‐linear oscillator model to simulate a building with viscoelastic dampers installed. The parameters used in the non‐linear damper model were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from dynamic loading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viscoelastic damper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ismic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a structure, but transmit more seismic force to the structure, which essentially increases its seismic acceleration respons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2.
胶东招莱地区大-超大型金矿床形成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胶东招莱地区之所以能集中丰富的金矿资源是以下关键地质因素偶合的结果①成矿地质背景是处在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和后碰撞弧的构造环境下;②控矿断裂经历了多次韧-脆、剪切-拉张的复杂变形过程,形成了宽大的构造岩带,有利于赋存大规模矿体;③控矿断裂是复合-叠加在花岗岩的侵入接触带上,有利于矿液的活动;④根据硫、铅同位素特征及产出地质背景,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以新太古代绿岩为主的结晶基底;⑤根据氢氧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为大气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有利于搬运大量成矿物质;⑥矿床与岩脉(特别是煌斑岩脉)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表明矿区是构造和岩浆活动的中心,有利于金矿床的形成;⑦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943.
2 图说地震新闻报道的特点2 1 地震新闻报道的时间越来越快图 1是 1 86 7~ 2 0 0 3年期间 1 1 1次地震的新闻媒体首次公布时间与地震发生时间的间隔图。其中 1 86 7~ 1 987年地震为 6级以上。 1 988~ 2 0 0 3年包括部分 5级以上地震。图 1 新闻媒体公布时间与地震发生时间间隔图所谓“首次公布” ,是与地震救灾有关的。某次地震的新闻报道 ,仅仅是驻地感受到了地震而发出的报道 ,并不是“首次公布”。而必须涉及到震中区或者临近震中区的信息才能算“首次公布”。因为只有这类报道才对救灾有用处。这在地震的三要素(时间、地震震中、…  相似文献   
944.
大型复杂结构的两阶段损伤诊断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综述了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各种方法,提出了进行大型复杂结构损伤诊断所面临的问题,列出了已有的两步法的思路、方法,指出了需要研究的方向,为进行大型复杂结构的损伤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5.
对大洲铀矿田定位条件分析认为,江山一绍兴地壳裂解拼接带制约了大洲铀矿田的定位,燕山晚期拉张裂陷作用则直接控制了铀矿床(体)的定位,而成熟陆壳、富铀基底及燕山晚期酸性火山喷溢作用形成的特定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块体是铀成矿的重要物质基础,两次推覆逆冲构造为铀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空间环境。研究表明,大洲盆地内已知的铀矿资源具有重要工业意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区是寻找大型、超大型层状火山熔岩型铀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946.
超大型Ni—Cu(Pt)岩浆矿床的划分与找矿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提出超大型Ni-Cu(Pt)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划分标准为:Ni储量≥50万t,Ni品位≥1%,若Ni品位<l%其中共生元素 Cu或 Pt族达到经济品位者;超巨型矿床的划分标准为:Ni储量≥500万t,Ni品位≥1%,若Ni品位<l%其中共生元素Cu或Pt族达到经济品位者。按照这种标准全世界有超大型矿床9个、超巨型矿床3个。确定并论述了超大(巨)型 Ni-Cu(Pt)岩浆硫化物矿床的五种类型和它们的地质定位条件和特征。这五种类型为(1)元古宙与古陨石坑有关的苏长岩——辉长岩型矿床,如萨德伯里(Sudbury);(2)元古宙与大陆边缘裂解有关的小侵入体矿床,如金川、沃依塞湾(Voisey Bay);(3)显生宙与大陆裂谷有关的相当于溢流玄武岩的侵入体矿床,如诺里尔斯克(Noril’sk)、十月(Oktyabri’skiy)、塔尔纳赫(Talnakh)、太梅尔(Tamyr)等;(4)太古宙绿岩带与科马提岩有关的矿床,如西澳阿格纽(Agnew)、康巴尔达(Kconbal-da)、基斯山(Mt.Keith),加拿大汤普逊(Thompson)带的矿床;(5)早元古代大陆层状侵入杂岩体中硫化物与铂族元素,如布什维尔德(Bushveld)等。预测中国最有找矿前景的是(2)类型矿床,(3)(4)两种类型在我国亦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47.
948.
在论述交互式综合环境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大比例尺地形图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人机协同的地图缩幅方式,将复杂的地图综合过程分解,合理地进行了人机分工,设计与实现了大比例尺地形图交互综合系统的数据管理平台。实践证明,利用该数据库平台建立的综合系统适用于人机协同的作业方式,可以顺利地,交互式地完成地图缩编工作,减轻了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精度。  相似文献   
949.
HC型环状组合式潜孔锤及取心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硬岩地层中采用潜孔锤钻进基础上,重点从多头潜孔锤组合形式,对比了环状取心或全断面破碎孔底过程,并对大直径硬岩取心方法和HC型环状潜孔锤取心实钻试验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50.
胶东招莱地区之所以能集中丰富的金矿资源是以下关键地质因素偶合的结果:①成矿地质背景是处在新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和后碰撞弧的构造环境下;②控矿断裂经历了多次韧-脆、剪切—拉张的复杂变形过程,形成了宽大的构造岩带,有利于赋存大规模矿体;③控矿断裂是复合-叠加在花岗岩的侵入接触带上,有利于矿液的活动;④根据硫、铅同位素特征及产出地质背景,推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以新太古代绿岩为主的结晶基底;⑤根据氢氧同位素特征,成矿流体为大气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有利于搬运大量成矿物质;⑥矿床与岩脉(特别是煌斑岩脉)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关系,表明矿区是构造和岩浆活动的中心,有利于金矿床的形成;⑦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