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4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新疆托克赛铅锌矿床位于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赛里木地块,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温泉群碳酸盐岩中,含矿层延伸稳定,矿体呈层状顺层产出,矿石主要呈条带状、纹层状构造,矿石矿物组合简单,分析认为其成因类型属碳酸盐岩容矿的沉积-变质型铅锌矿床。矿区处于1∶20万水系沉积物及金属量测量异常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矿区内圈出了Pb-Zn-Ag综合异常,主成矿元素Pb、Zn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套合较好,与地表铅锌矿化体对应极好。激电扫面圈出的中低电阻、高极化率异常反映了地表及浅部铅锌矿化体分布范围,瞬变电磁测量高磁变率异常可以较好地指示中深部富矿体的存在。在综合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92.
邓军 《地质与资源》2012,21(6):552-556
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主要由斑岩型、夕卡岩型、断裂-蚀变岩型3种类型的矿床(点)组成,矿种以金为主,伴有铜、银、铅、锌等矿化,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成矿系列组合,可划分2个矿床成矿系列和4个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浅成-超浅成岩浆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热液.断裂构造提供了运移通道并控制着矿体分布.震旦系-寒武系是主要矿源层.建立了矿源层、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3.
内蒙古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床受米生庙复背斜南东翼的近东西向“S”型压扭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赋存在接触部位的古元古界宝音图组和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体内.通过系统总结矿区地质、矿体地质以及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及其交生、围岩蚀变、化学成分特征,认为锌铜多金属成矿作用与石英闪长岩侵入岩体关系密切,矿床形成时代为华力西中期,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  相似文献   
94.
维拉斯托锌铜多金属矿床矿石中富含多种元素,其中铜、铅、锌、砷、银、钨、钴等元素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矿石类型属于比较难选多金属矿石.采用混合浮选铜铅(-0.076 mm为65%)-依次浮选锌、砷(钴)-再浮选钨-重选(摇床)选钨的选矿工艺流程,对选矿pH值、药剂种类及用量等系列选矿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达到较为理想的选矿效果,为矿山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5.
川滇黔接壤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目前已经发现了会泽、天宝山、大梁子等超大型-大型铅锌矿床。文章通过系统总结分析区域内铅锌矿床稳定同位素(C、H、O、S同位素)数据,结合区域构造控矿特征,表明成矿热液的碳、氧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围岩,个别矿床可能有有机碳或幔源碳参与成矿作用。黔西北地区从靠SE侧威宁-水城构造带上的铅锌矿床至NW侧垭都-蟒硐构造带上的铅锌矿床,方解石的δ~(13)CV-PDB值从0.6‰~2.5‰转变为-5.3‰~1.5‰,δ18OV-SMOW值从23.3‰~25.5‰转变为11.3‰~20.9‰,均显示出逐渐变小的趋势;SN向小江断裂带内各矿床表现出线性关系,并且具有向δ~(13)CV-PDB、δ~(18)OV-SMOW都亏损的方向偏移趋势,NE向断裂带内的各矿床C、O同位素则表现为集中一致的分布特征。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建造水(热卤水和油田卤水)特征,部分可能有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参与成矿作用。矿床硫源主要为同时代海水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TRS)形成的还原硫,个别矿床细菌还原硫酸盐(BSR)形成的富含轻硫的油气藏中的H2S可能为成矿过程提供了部分硫来源。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S同位素组成具有从SE侧至NW侧向轻硫方向偏移的趋势,SN向小江断裂带内铅锌矿床S同位素组成较为集中一致,NE方向断裂带内铅锌矿床S同位素则具有从SW侧至NE侧向轻硫方向偏移的趋势,TSR的反应强度和反应速率降低可能是导致向轻硫方向偏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罐子窑铅锌矿床位于川、滇、黔铅锌成矿区东缘,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下石炭统的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中,呈似层状或陡倾斜脉状产出。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矿石Pb同位素组成稳定,属于正常普通铅,利用H-H法计算获得了矿脉铅的主模式年龄150~169 Ma。研究表明该矿石Pb模式年龄应该代表矿床成矿年龄,反映Pb主成矿期在燕山期,燕山期NE向断裂(带)控制着本区铅锌矿体(点)的分布。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本区矿石Pb同位素具有多来源特征,不同时代的碳酸盐岩围岩和基底岩石均为罐子窑铅锌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综合研究认为,川、滇、黔铅锌成矿区内铅锌成矿具有多阶段、多旋回性,构造与同位素年代学均揭示,该成矿区存在较大规模的燕山期铅锌成矿作用,在今后的找矿研究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7.
岩溶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DX、DW铅锌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800)、原子荧光光谱法(AF-640)测定土壤中铅、铬、镉、铜、锌、镍、汞和砷等重金属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比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PCC统计学方法分析矿区土壤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矿区土壤中除Cu、Cr外,其余重金属均已对土壤造成单一或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对综合污染贡献最大。DX、DW矿区土壤重金属的Nemerow指数分别为27.61、63.54,均达到极强污染水平,且DW矿区污染较为严重。DX矿区,除Ni外,Pb、Cr等7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存相关性;DW矿区,除Cr外,Pb、Ni等7种重金属元素之间存相关性,这可能与二矿区均属多金属伴生、共生矿床有关;土壤中各重金属总含量与pH值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合理制定矿区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选取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和水绵(Spirogyra communis,Hassall)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某铅锌矿尾矿库重金属废水的富集能力,综述重金属在黑藻和水绵体内的富集机制,探讨了利用黑藻和水绵进行岩溶矿山重金属污染水修复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黑藻和水绵体内的重金属绝对含量较高,并且植株长势良好,生物量大,说明这两种水生植物对重金属有避性或耐性。分析测试发现,在黑藻和水绵体内,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较高,其中Pb最大,其后依次是As>Co>Mn>Cu>Cd>Zn>Ni>Cr,富集系数最少的是Hg,水绵体内的富集系数要大于黑藻。对比研究发现,这两类藻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系数均高于非岩溶区。黑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制主要有3种,即重金属作用下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被动吸收和离子交换作用,而水绵特殊的分子生物结构可能是其吸附重金属的重要机制。黑藻和水绵在南方岩溶区广泛分布,利用黑藻和水绵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岩溶水具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99.
西藏谢通门展咱木部异常区铅锌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区域地质、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和高精度磁测等方面对西藏展咱木部地区的铅锌找矿前景做初步分析。出露地层主要为第三系始新统年波组的晶屑凝灰岩及安山玢岩,区内出露岩体主要为始新世花岗岩及小面积的花岗斑岩。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编制异常图,发现区内Pb、Zn、Ag、Au、Sb、Cu、Ba、Hg、Sn、As等元素有不同规模的明显异常,且Pb、Zn异常规模较大。通过土壤剖面可以看出Pb、Zn异常更显著。高精度磁测结果显示,化探异常位于磁异常附近。磁异常的定性分析对这些金属矿的深部找矿预测可以提供有利证据。磁异常显示该区是热液成矿的有利部位。通过研究元素间组合关系发现,Pb、Zn与Ag、As、Sb、Cu的关系密切,结合化探异常和地质特征,推断区内可能存在与火山岩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类型。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寻找与火山岩有关的铅锌(银)多金属矿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0.
舒哈迪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在发育于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岩系中的断裂构造蚀变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受舒哈迪背斜构造及其伴生的断裂构造控制,铅锌矿石成分简单,伴生有银和铜.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具有不明显的分带性.成矿物质来源于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来源于隐伏的岩浆侵入体,矿床成因属于岩浆热液充填(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早-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