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62.
???????????2002??2003???2004??2005??????????????????????????????????????????????????????????????????Ч??????????????????????????????????????????????????????????????????????????????????????????????????  相似文献   
63.
针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的现象,论文选择SO2、NOX、PM2.5、CO和VOCs作为大气污染物指标,选择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表征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以武汉市为例,综合应用耦合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模型研究2类指标之间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 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颗粒物空气质量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城区向远城区递减的趋势,其中SO2、PM2.5和VOCs的排放具有明显的中心聚集现象,而NOX和CO聚集现象不显著,且与道路分布明显相关;AOD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呈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的趋势。② 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与颗粒物空气质量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越靠近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弱;越远离主城区,空间非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显著;SO2排放量与AOD在武汉市远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大于0.7,且耦合度指数小于0.3,呈现较强的非协同耦合特征,NOX、VOCs、PM2.5的排放量与AOD在武汉中心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小于0.5,且耦合度指数大于0.5,协同耦合现象较为显著。③ 基于时空非协同耦合分析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建议: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不显著的城市中心城区,以本地减排治理为主;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显著的远城区,应在污染溯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协调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4.
将微粒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青藏高原地区2001~2004年GPS测量数据和2000~2006年水准测量数据,通过常规定权和附有相对权比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联合反演,并与蚁群算法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粒群算法收敛速度快、稳定性高,结合经典位错理论模型,是一种可以有效求解断层三维滑动速率反演问题的优化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5.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众多沿海城市纷纷转型为港口城市,港口区域化态势明显,港口发展呈现新的竞合关系。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与复杂网络模型,从规模结构、航运网络两方面刻画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沿海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区域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港口体系日趋完善,位序-规模分布更加明显;发展演化呈低级均衡,明显集中化及相对分散化三个阶段,围绕世界级枢纽港形成区域集聚和群内扩散的空间格局。② 港口航运网络小世界特征得到强化,不同类型港口航线网络特性变化差异明显。枢纽港以广度上升深度下降、中转功能上升为主;大型港口变化较为复杂,超过一半的大型港口腹地引致特征明显,中转功能较弱;地方港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大部分港口在航线网络深度、广度与辐射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提升,少部分港口则明显萎缩。③ 以班轮航线为载体的物流网络推动港口区域化内在联系更加紧密,轴-辐特征得到强化,整个网络效率大为提升。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呈现的最强联系航线看,沿海集装箱航运网络已由局部网络转变为统一的双层轴-辐网络,全国性的港口网络联系水平大幅提升,区域航运网络与港口群存在空间错位而非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66.
�봨8.0������ͬ���������α�ЧӦģ��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λ??????????е???????????????????Ms8.0???????????????????仯?????????????????????λ????????????????????????α?仯?????????????????????????????????????????仯????,????????????????????????????????????α?????????????????????????????仯?????10??10 -8 ms -2???£??????????仯??????????50??10 -8 ms -2?????????????????????????  相似文献   
67.
IntroductionSince Steketee introduced the elastic dislocation theory into geophysics in 1958,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eismology. Because the fracture of fault can be treated as a displacement bound, the elastic displacement field (forward problem) can be studied by the static elastic dislocation theory under some given condition. Vice versa, if the static displacement field is known, the cause (inverse problem) can be inferred by the dislocation theory. In the last 40 years, many …  相似文献   
68.
中国三叠纪中晚期—早更新世构造应力值的估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曹秀华 《地球科学》1997,22(2):145-152
选用具有测年数据的含石英或橄榄石的岩石,在透射电镜下观测位错密度,从而估算了中国三叠纪中、晚期—早更新世432个构造应力值(差应力值),初步发现在板块碰撞带或大断层带附近差应力值增大,而在板块内部则逐渐变小.在各构造期的晚期地壳上部平均差应力值也是不同的,印支期(230~208Ma)为105.5MPa;燕山期(170~135Ma)为99.4MPa;四川期(100~52Ma)为107.4MPa;华北期(30~23.3Ma)为76.7MPa;喜马拉雅期(10~0.73Ma)为92.6MPa.  相似文献   
69.
构造因素对半地堑盆地的层序充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漆家福  杨桥 《地球科学》1997,22(6):603-608
运用平衡剖面分析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典型铲式正断层模型上盘盆地的发育过程.研究表明,铲式正断层的产状以及断层上盘的变形方式直接影响上盘盆地的形态和沉积层序结构.简单铲式正断层的上盘发育相对简单的半地堑盆地,复杂铲式(坡坪式)正断层的上盘则发育包含有内部次级背斜凸起和向斜凹陷的复式半地堑,而且半地堑盆地的宽度与拆离断层面深度成正比.在沉积物补偿充填的情况下,渐进伸展将使半地堑的宽度也保持不变,从而使半地堑构造斜坡上产生“视水退”的层序结构现象,并且使盆地中“垂向加积”的沉积层序演变为宏观上“侧向加积”的沉积层序.这种由构造因素对半地堑盆地的层序充填的影响在渤海湾盆地的部分老第三纪断陷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70.
利用氧化缀饰法研究了云南马关新生代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中橄榄石的位错构造。其位错构造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主要包括(100)和(001)位错壁、亚颗粒构造、位错网格、{100}滑动条带构造等,表明该区上地幔岩具高温高应变和低温高应变特征。包体形成的温度T为1016—1098℃,压力P为18.3×108—20.6×108Pa。马关上地幔温压状态具有大洋地幔地温特征,热流值达85mW·m-2。上地幔的流动应力σ为27.9—59.7MPa,流动速率ε为1.37×10-18—2.17×10-16s-1,等效粘滞度η为9.18×1022—6.92×1024Pa·s。该区上地幔的高流动应力、高热状态和裂谷带型的流动速率、等效粘滞度特征,可能与16MaB.P.以来区域性东西向伸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