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411篇
测绘学   248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1654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20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4 毫秒
991.
利用2004TM遥感影像,并结合地质、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图等,研究了重庆南川区石漠化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川区石漠化分布具有如下特征:地层岩性上,石漠化集中发育在中生界三叠系嘉陵江、飞仙观、雷口坡组和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地区的纯灰岩与其他灰岩和白云岩互层分布区中;气象水文上,石漠化集中分布在中部槽坝年均温为10~16℃、年降水量大于1200mm的地区;地形高程上,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200m之间,重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600~800m之间,极重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500~600m之间;土地利用上,轻度和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灌木林地中,重度以上石漠化则主要见于旱地。根据研究区石漠化的发育和分布特点,建议平缓坡地(<5°)推行稻田保护性耕作和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较缓坡地(5°~15°)发展农耕和种植园区;较陡坡地(15°~25°)种植藤本植物(金银花)、经济林果和生态林草;陡峻坡地(>25°)应长期封山育林,重点发展水源林和景观林。   相似文献   
992.
The 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 catalog (GCMT)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spatio-temporal generalized vicinity of a large earthquake (GVL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seismicity in GVLE. The vicinity is made of earthquakes falling into the zone of influence of a large number (100, 300, or 1000) of largest earthquakes. The GVLE construction aims at enlarging the available statistics, diminishing a strong random component, and revealing typical features of pre- and post-shock seismic activity in more detail. As a result of the GVLE construction, the character of fore- and aftershock cascades was examined in more detail than was possible without of the use of the GVLE approach. As well, several anomalies in the behavior exhibited by a variety of earthquake parameters were identified. The amplitudes of all these anomalies increase with the approaching time of the generalized large earthquake (GLE) as the logarithm of the time interval from the GLE occurrence. Most of the discussed anomalies agree with common features well expected in the evolution of instability. In addition to these common type precursors, one earthquake-specific precursor was found. The decrease in mean earthquake depth presumably occurring in a smaller GVLE probably provides evidence of a deep fluid being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The typical features in the evolution of shear instability as revealed in GVLE agree with results obtained in laboratory studies of acoustic emission (AE). The majority of the anomalies in earthquake parameters appear to have a secondary character, largely connected with an increase in mean magnitude and decreasing fraction of moderate size events (mw5.0–6.0) in the immediate GLE vicinity. This deficit of moderate size events could hardly be caused entirely by their incomplete reporting and can presumably reflect some features in the evolution of seismic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993.
桂林硝盐洞滴水水文和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认识裸露型岩溶包气带洞穴水文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以桂林硝盐洞滴水为例,选取桂林硝盐洞3处滴水,对滴速、电导率、pH值、Ca2+、Mg2+、Sr2+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岩溶洞穴滴水的离子浓度与温度降水关系密切,高温多雨时节岩溶作用加快,洞穴滴水中Ca2+、Mg2+含量升高,同时强降雨会导致离子浓度产生很大波动;(2)滴水化学性质受到土壤、基岩顶板厚度、滴水量等的影响,土壤层越厚,滴水中Ca2+含量越高;(3)受“慢速补给”的滴水点,其滴水量与离子浓度呈正相关性,而受“快速补给”的滴水点,其滴水量与离子浓度呈负相关性;同时接受两种方式补给的滴水点,其滴水量和离子浓度变化剧烈,且呈良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大巴山城口弧形断裂带右旋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是几何学上对称平顶型、内部形迹削截的弧凸结构带,区域走向总体呈北西向延伸,其主边界城口断裂由北向南发生偏转(由近南北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内部构造形迹与边界断裂呈明显削截和交切关系,弧形带凸顶方向与构造带南西向逆冲推覆极性一致。基于野外构造解析和15个样品的显微构造分析,对城口弧形断裂带右旋逆冲走滑构造特征和变形-变质特点及其沿走向的变化进行研究。宏观上,城口断裂带体现出早期近东西走向线理和平行于主断裂带弧形展布的后期线理两期世代和序列性,同时展现出强烈右旋走滑剪切变形特征,且走滑剪切变形强度由北西向南东减弱。微观构造上,断裂带构造岩普遍发生弱-中等强度变质,北段以中-高绿片岩相为主,右旋逆冲走滑剪切指向运动学标志体发育、变形强烈。断裂带南段以低绿片岩相为主,右旋走滑逆冲剪切指向运动学标志体相对稀疏、变形微弱。城口断裂带宏观与微观特征表明变质和(右旋走滑剪切)变形强度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减弱,呈非对称性。构造运动学上的非对称性和强烈右旋走滑剪切运动特征主要取决于印支期以来华南和华北板块汇聚过程中(尤其是燕山期)汉南能干性基底由南向北的强烈楔入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是目前我国石油领域研究的热点。在构造控制沉积的思想指导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以野外露头观察、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剖面研究为基础,以单因素分析-综合编图为方法,以盆地寒武纪构造-沉积演化为主线,以储层-成藏为目标,首次编制了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图。本区寒武纪具有一个由清水与浑水交替出现的碳酸盐岩缓坡向台地、局限台地演化的动态过程,而且古气候也有一个由干旱向相对潮湿演变的趋势。早期近南北分异,晚期近东西向分异。早期南部存在奥拉谷。中晚期除北部和西缘部分地区外,鄂尔多斯古陆基本被海水覆盖,完成了从陆到海的转变,形成了以陆表海浅水台地为主要特点的古地理格局。“古鄂尔多斯海”的形成是环境变化的转折点。晚期西部发生隆起,这是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雏形。该隆起走向近南北,与奥陶纪中央古隆起范围基本相同。通过构造沉积-演化分析,首次明确了“中央古陆”最早的形成时间为寒武纪芙蓉世到早奥陶世,也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期潮坪相为优势相带、而张夏组鲕粒滩具环陆分布特点、三山子多孔白云岩主要发生于寒武系上部,具有全区分布特点。怀远运动是寒武系顶部遭受风化剥蚀而发生岩溶作用的主因。祁连洋的俯冲作用是鄂尔多斯古陆发生变异的主要动力。怀远运动形成的寒武系顶部(包括部分下奥陶统)不整合面可能是最重要的深部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96.
近13 a来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物候的时空变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8 d合成的500 m空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时序数据为基础,利用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和比值阈值法对2000-2012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生长季始期(SOG)、生长季末期(EOG)、生长季长度(LOG)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多在第126~140 d开始生长,到第277~290 d逐渐停止生长,LOG多集中在140~160 d。由东南向西北,随水热条件变化,SOG 逐渐推迟,EOG逐渐提前,LOG逐渐缩短。物候的海拔分异明显,随海拔升高,SOG逐渐延迟,EOG逐渐提前,LOG逐渐缩短。2000-2012年,黄河源区高寒草地SOG显著提前,EOG基本不变,LOG显著延长。SOG提前、EOG推迟、LOG延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区西北部和西南部,而SOG推迟、EOG提前、LOG缩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区中部,其中LOG延长和缩短区域分别占植被区面积的82.77% 和17.23%。黄河源区高寒草地物候的年际变化在不同海拔上分异显著。高海拔地区SOG与LOG变化幅度均超过了低海拔地区,而EOG变化幅度相当。春季、秋季气温升高可能是引起黄河源区高寒草地SOG提前和EOG推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刘新颖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37(3):24-31,58,125,126
以西非主要深水油气产区——下刚果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为样本,分析西非地区典型深水扇的沉积特征、发育演化规律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受物源供给类型、盆地结构、构造活动及地形、海平面升降等因素影响,两个盆地深水扇体系表现不同特征和演化模式,其中下刚果盆地深水扇体系表现为点物源河流直接供给的大型单扇模式,深水水道及溢岸沉积构成该类型深水扇的主要沉积单元;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扇为线物源三角洲供给的中型群扇模式,深水沉积单元类型多样.由于沉积物流速和沉积物结构改变,控制重力流流体性质,导致深水扇体沉积特征及储层分布在平面和垂向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8.
张竟竟 《热带地理》2013,33(4):465-472
综合运用回旋半径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别对河南省豫西山地灵宝市和豫东平原柘城县进行聚落与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柘城县交通网络的长度维数(DL)为1.165 9,灵宝市为1.098 3,均小于2,两地均表现出交通网络密度从测算中心向周围地域逐渐递减的规律性;柘城县交通网络分枝维数(Db)为1.324,灵宝市为0.981 8,柘城县较灵宝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高;柘城县聚落体系分布半径维数(D)为1.504 4,灵宝市为1.057 1,柘城县较灵宝市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均匀。平原县市和山地丘陵县市的交通网络与城乡聚落体系空间分布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云中微物理量与台风降水的关系,选取0908号台风"莫拉克"作为个例,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对台风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式系统中包含有详细的云微物理过程。结合TRMM卫星资料、MODIS云顶温度资料、FY-2卫星云图以及常规地面观测等资料与模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主要发生在福建大部分地区以及浙江东南部地区,模拟6小时累积降水最大值超过90m,模式对此次暴雨的雨带位置及其走向都有较好的模拟。台风中云微物理量的垂直分布基本可以分为3层,由冰晶与雪组成的冰相层,一般位于100~400hPa;由云水和雨水组成的液相层,一般位于600hPa之下,以及由霰与云水、雨水形成的混合层,主要分布在400~600hPa。霰在暖区的融化以及云水、雨水的碰并是降水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00.
老挝东泰钾盐矿区矿床控矿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从成矿阶段的角度,将控矿因素分为背景控矿因素、沉积控矿因素、改造控矿因素。得出:背景因素为区域性盆地沉积环境形成条件;沉积控矿因素直接控制了工区石盐矿层的层理形态;改造控矿因素中,局部构造对矿层的改造是矿区盐层多呈背斜分布且轴部较两翼矿层大幅变厚的原因,钾石盐出现在光卤石矿层顶部是因为上部裂隙水或者封存的老卤水向下侵蚀光卤石矿层顶部,溶蚀了溶解度相对较大的MgCl2,而溶解度相对较小的KCl被保留下来,从而多在上盐层光卤石矿顶部形成再生或次生钾石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