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测绘学   317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781篇
地质学   393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5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计算机模拟法,讨论了控制网不同观测量的平差结果,提出了选择矿区控制网方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适用于遥测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的一套计算机处理系统,系统设计以《全国遥测台网观测技术规范》和《近震分析》理论为依据,实现了数据输入,震相选择,数据处理,地震定位,震级计算,结果输出及贮存等多项功能,达到了快速确定地震三要素,提高速报速度和精度之目的,是一个较完善的,实用的速报系统。  相似文献   
13.
14.
15.
GIS是LBS的位置定位、导航及地图表达的基础技术支撑。针对LBS的固定服务端与移动终端的信息交互需求,提出了平台GIS与移动GIS的概念;针对移动GIS,提出了嵌入式、软件插件组合技术,确定了无线下载的事件表结构;将此用于北京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设计,实现了LBS的数据与业务分离、实时信息的自动交互、移动终端的位置确定与表达。  相似文献   
16.
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们活动导致的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市热岛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为了精确细致地描述其时空分布,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城市热岛现象,主要归纳为:气象站法、定点观测法、运动样带法、遥感测定法以及模拟预测等.最后,认为各种测定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建议多种测定方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和GIS的选址策略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某地新建化工厂选址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遥感和GIS的工程项目选址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遥感获得地物的空间属性和类别特征,通过GIS的缓冲区分析、再分类、栅格叠加、归组、面积计算等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实现满足多个条件的目标区块的提取。作为选址模型的具体实现,以遥感和GIS分析软件为依托,规划出了某地适宜兴建化工厂的区块,实施了化工厂选址的遥感和GIS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8.
可调滞回模型的磁流变阻尼器及其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现在磁流变阴尼器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调滞回模型的磁流变阻尼器及其试验方法,并进行理论、试验及算例分析。首先,根据恒定电流下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滞力特性,利用磁流变材料特性的电流(即磁场)可控特点,建立了变电流下的阻尼力滞回模型;其次,在中通过电路板控制外加电流与装置变形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变电流调节的阻尼力滞回模型;最后,将磁流变阻尼器与橡胶隔震装置结合,形成智能磁流变隔夺装置,并对一个单自由度隔震结构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9.
We utilized nuclear explosions from the Degelen Mountain sub-region of the Semipalatinsk Test Site (STS), Kazakhstan, to assess seismic location capability directly. Excellent ground truth information for these events was either known or was estimated from maps of the Degelen Mountain adit complex. Origin times were refined for events for which absolute origin time information was unknown using catalog arrival times, our ground truth location estimates, and a time baseline provided by fixing known origin times during a joint hypocenter determination (JHD). Precise arrival time pick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waveform cross-correlation process applied to the available digital data. These data were used in a JHD analysis. We found that very accurate locations were possible when high precision, waveform cross-correlation arrival times were combined with JHD. Relocation with our full digital data set resulted in a mean mislocation of 2 km and a mean 95% confidence ellipse (CE) area of 6.6 km2 (90% CE: 5.1 km2), however, only 5 of the 18 computed error ellipses actually covered the associated ground truth location estimate. To test a more realistic nuclear test monitoring scenario, we applied our JHD analysis to a set of seven events (one fixed) using data only from seismic stations within 40° epicentral distance. Relocation with these data resulted in a mean mislocation of 7.4 km, with four of the 95% error ellipses covering less than 570 km2 (90% CE: 438 km2), and the other two covering 1730 and 8869 km2 (90% CE: 1331 and 6822 km2). Location uncertainties calculated using JHD often underestimated the true error, but a circular region with a radius equal to the mislocation covered less than 1000 km2 for all events having more than three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20.
利用OLE自动化方法,将MapInfo集成在VB中,在手工地震交切定位的基础上,开发了计算机定位程序,该程序与传统的定位方法相比,精度和效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在地震应急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