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热像仪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组分辐射温度,常用于地面温度同步测量实验中,其数据与植被覆盖度联合还可以得到作物田块尺度的平均辐射温度。以黑河流域进行的星—机—地遥感综合观测试验加密观测——盈科绿洲玉米地的热像仪和手持式红外辐射计温度测量数据为基础对不同采样方式获得的地面辐射温度进行对比。对于热像仪数据:①采用阈值法对热像仪影像中的玉米和土壤背景两组分进行分离,获得了各自辐射温度的平均值;②利用LAB彩色变换法处理同步拍摄的真彩色照片,获得每块玉米样地的植被覆盖度;③最终结合组分温度和植被覆盖度求得地块平均的辐射温度。经过实验对比发现,由热红外图像计算获得的地面平均辐射温度与手持式红外辐射计垂直垄或顺垄条带采样获得的地面平均辐射温度差值较小,基本在±1℃以内,而3种测量方式的最大值、最小值相差较多。还模拟了几种常见尺度下利用手持式红外辐射计进行随机采样时,其采样平均值以不同的置信度处于真实温度±0.5℃之间所对应的采样次数。分析表明,基于点测量的采样方案难以仅利用1~2台手持式红外辐射计实现对田块或更大尺度平均辐射温度的准确测量,高时空采样频率是保障地面辐射温度测量精度的前提,与遥感像元尺度相匹配的地面真实性检验需要...  相似文献   
92.
澜沧江流域上、中、下游典型案例区景观格局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甘淑  何大明  党承林 《山地学报》2002,20(5):564-569
景观空间格局是进行流域环境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在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上中下游地区分别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区,运用空间分析手段获取各案例区的景观类型分布及数量,基此就各案例区的景观多样性、多项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分维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总体上,上游和下游地区景观格局较中游区域状况好,特别是下游地区景观多样性极为丰富;另外,随着流域典型的南北方向流动,在不同区位的案例区,景观格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除特定的自然条件外,还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的压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该研究成果为进行流域整体生态功能规划、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建设以及流域整体开发与协调管理提供了基础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93.
熊勃  隆威 《探矿工程》2005,32(12):30-32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铺管施工中经常产生的卡管、摆管不顺等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扩孔头与拉管头之间加上铁罩、选择最优泥浆压力等解决方法,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4.
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地质力学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川藏交通廊道穿越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区,大型—巨型高位滑坡多发频发,是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区域成灾地质背景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地貌特征、斜坡岩体结构、促发条件等为基本要素,总结归纳了川藏交通廊道典型高位滑坡的6类地质力学模式,包括:堆积体滑移型、顺层滑移拉裂型、卸荷剪断型、岩溶贯通拉裂型、崩滑溃散型和构造控制型等。结合典型高位滑坡案例,重点剖析了各类滑坡启动的简化力学机制,并给出了相应的成因解析。综合考虑不同类型高位滑坡的控制因素和易发性分区结果,初步圈定了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高位滑坡易发靶区,对高位滑坡隐患早期识别、重大工程选址选线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
可靠地划分地震区可奠定地震预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地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等通过研究分析指出板内孕震构造块体侧向边界可由区域性大断层或由区域性大断层与板块边界界定,底边界为康拉德面或低速高导层;板间孕震构造块体为俯冲板块,可由区域性大断层和(或)板块边界约束;在同一个孕震构造块体和同一轮地震周期的地震具有内在联系。因此,地震区可定义为代表相应孕震构造块体地震活动的区域,其可表征该块体内源自锁固段破裂的地震活动。基于笔者等提出的孕震构造块体和相应地震区边界确定原则,把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划分为62个地震区;每个地震区的分区方案均通过了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的检验,这说明方案可靠。进而,笔者等归纳总结了地震区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96.
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开展的形势下,全国各城市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城市地形动态修补测工作。本文结合实例提出了一种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动态修补测工作量普查的方法,对涉及到地形地貌变化的城市动态修补测的工作量能够较准确进行预测,大大提高了政府动态修补测资金的利用效率,对城市动态修补测工作量调查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9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experimentally the drift velocity of an elliptical surface film advected by deep-water waves. Thin polyethylene sheet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inextensible surface film. The drift velocities were obtained by recording and analyzing a sequence of images captured using a video came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ift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the longitudinal length of the polyethylene sheet until approximately 0.8 times the wavelength. Beyond that, further increment would not result in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drift velocity. The effect due to the normalized transverse width i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within a particular range. At large wave steepness, the drift velocity appears to be limited by the Stokes drift. A set of best-fit empirical equations based on the sigmoidal function is introduced for oil spill trajectory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98.
针对影像匹配传统光束法模型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局部面元粗差筛除算法。该算法从匹配点集出发,通过遍历TIN结点构建局部面元模型并计算坐标向量,然后根据向量的统计规则确定粗差及其限差,并完成匹配粗差筛除。基于ZY-1-02C卫星影像数据,对该算法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准确性、健壮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时间复杂度,可以避免传统算法的大量计算,提高遥感数字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也为误差处理理论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蔓延式增长和生态空间持续性萎缩成为普遍的现象,以地表硬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得到广泛关注,而景观扩张指数(Landscape Expansion Index, LEI)是测度这一现象的重要工具。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由于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以及城市绿化率的提高,硬化地景观的收缩与消亡已成为城市景观演变的另一重要形式,因此亟需新的有效手段来刻画城市发展的新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在LEI指数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演化特征指数(Landscap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 Index, LECI),尝试综合描述城镇化过程中硬化地景观斑块扩张与收缩的动态特征;并基于邻域特征计算的景观演化特征指数,包括景观演化模式识别指数(Landscape Evolution Pattern Index, LEPI)和景观演化规模指数(Landscape Evolution Area Index, LEAI),协同分析两个或多个时相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的斑块新生与消亡。本文将LECI指数应用于武汉都市发展区1990-2010年期间的城市硬化地景观演变过程中,与基于最小包围盒的景观扩张指数(LEI)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LEPI能准确识别不同规模和形状斑块的空间扩张模式,LEAI能够较好反映斑块扩张强度并表征景观扩张方向;②LEPI能有效识别城市景观演变中消亡斑块的湮灭模式,研究区内硬化地景观消亡现象明显加剧,可能与政府加强城市内部改造及绿化建设有关;③LECI指数变化分析发现,武汉都市发展区研究期内的城市景观扩张强度有所放缓,飞地式和边缘式空间增长构成斑块演变的主体,城市硬化地景观扩张模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异规律,随距主城区的远近呈现填充式/包围式、边缘式/邻接式到飞地式/孤立式的演替。  相似文献   
100.
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等级的结构和格局是实现区域石漠化治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受技术手段的限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仍非常缓慢。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地表信息获取越来越方便、且成本较低。本研究利用无人机影像,对比了基于像元的非监督和监督分类方法以及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在裸岩信息提取中的表现,发现面向对象分类结果具有更高精度。基于获得的裸岩分布信息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岩石平均斑块面积与裸岩率呈负相关的关系,岩石斑块个数与裸岩率呈正相关关系;② 通过对比不同裸岩率(11%、20%、29%和48%)基质的景观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景观破碎度指数对不同裸岩率的景观分布的影响,从而表明了在不同的石漠化地区随着裸岩率的增加,岩石形状指数与岩石破碎度指数均逐渐增加,进而表明石漠化程度越严重;③ 裸岩率不同的地区表现不同的分布形态和斑块特征,裸岩率越高,岩石越破碎,斑块分布较为分散。小尺度斑块景观格局与区域的生态过程有着重要关系,开展小尺度景观格局的研究会深化区域尺度石漠化发展过程的理解。石漠化地区的小尺度斑块景观格局变化影响区域的生态过程,对以后的石漠化过程以及未来石漠化演变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