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6篇
  免费   3195篇
  国内免费   3910篇
测绘学   1693篇
大气科学   2382篇
地球物理   2843篇
地质学   9664篇
海洋学   3013篇
天文学   280篇
综合类   1410篇
自然地理   430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572篇
  2021年   693篇
  2020年   653篇
  2019年   807篇
  2018年   648篇
  2017年   723篇
  2016年   751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1049篇
  2013年   946篇
  2012年   1168篇
  2011年   1184篇
  2010年   1011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104篇
  2007年   1357篇
  2006年   1331篇
  2005年   1214篇
  2004年   1109篇
  2003年   1039篇
  2002年   924篇
  2001年   720篇
  2000年   613篇
  1999年   568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383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3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通过对建林边滩沉积物粒度分布、粒度参数及水体流变性质的分析,阐述了黄河三角洲上河道水流属于牵引流范畴,与低含沙水流无本质上的差别,并探讨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2.
北部湾三维风生流及密度流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将Casulli差分格式引入三维物理海洋模型计算,模拟了北部湾风生流及密度流。模拟结果表明,夏季西南季风在北部湾导致一个顺时针环流,夏季海水密度梯度导致一个逆时针方向的环流,密度流明显强于风生流;冬季东北寒潮导致一个逆时针环流。模拟结果不支持北部湾夏季为一顺时针环流、冬季为逆时针环流的传统结论,而支持终年为逆时针环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3.
介绍了国外在布莱克海隆(包括ODP164航次994、995、997站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过程中应用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实例;通过对这3个站位样品的甲烷、CO2、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有机碳以及自生碳酸盐的δ^13C分析,指出浅部(0-30m)甲烷和DIC的δ^13C值随深度迅速降低又迅速升高的变化可以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化学指标。994站位孔隙水δ^18O值深度从0.30‰下降到-0.37‰;氢同位素δD随深度略有下降(从11‰到-12‰),这与水合物形成时氢氧重同位素相对富集于固相有关,表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997站位δ^37Cl从海底沉积物表层以下30m处为接近海水的最大值0,至钻孔底746.85m处降为-3.68‰,可能也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4.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在东海黑潮流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现有的几种海流计算方法,根据与P矢量法相同的动力特性和内在假设,对海流计算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易扩展、适用范围广的新方法: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利用1989年4月以来的"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6个航次的CTD资料,对东海黑潮流区域应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进行了海流计算.通过与船载ADCP实测结果比较表明,非线性共轭梯度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5.
1997~ 1 998年出现了 2 0世纪中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根据长江洪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实测资料 ,指出 1 998年的长江巨洪与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长江洪水的物理途径 ,这对长江巨洪的长期及超长期预报具有较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6.
Circulations east of Taiwan and in East China Sea and east of Ryukyu Islands during early summer 1985YuanYaochu;Cho-tengLiu;P...  相似文献   
157.
基于圆特征的地图要素自动综合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地图综合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情况,介绍了“优胜劣汰”思想,分析对比出自然界“优胜劣汰”基本思想和地图制图综合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的相似之处,从而尝试把它运用到地图制图综合中来,并结合Circle技术及其基本特点,提出了基于Circle原理和“优胜劣汰”思想的地图综合新算法,在地图综合的选取、化简、合并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相应的例子在文中详细地进行了列举。  相似文献   
158.
传统的海湾(泻湖)纳潮量计算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潮间带被部分围垦后纳潮量的实际情况,本考虑围堤的影响,将纳潮量分解为堤基以下的“梯形”区和堤基以上的“矩形”区两部分之和,在理论上更加严密。根据改进后方法算出的胶州湾近期纳潮量比传统方法算出的纳潮量大15%左右。可见,半个多世纪以来胶州湾的纳潮量只减少了约15%.而不是传统方法得出的约25%。  相似文献   
159.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16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solved cadmium (Cd) and phosphate (PO4) was examined at three stations in the subtropical area near the Ryukyu Islands in May 1999. Preformed PO4 was obtained using the Redfield ratio in order to separate the surface water and the other layers in this study area. Almost 0 μM (−0.043 μM to 0.094 μM) was estimated in the layers above 300 m and 250 m at Sts. 1 and 3 and at St. 2, respectively. Up to these depths, water was considered to be uniform, and these layers were defined as the surface water in this study area. In the surface water, the slopes of the regression lines of the Cd-PO4 plot were 0.162, 0.156, and 0.226 (nM/μM) at St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and these values were much closer to the estimated regenerated ratio of Cd to PO4 from the Apparent Oxygen Utilization (AOU)-Cd/PO4 plots, which was 0.197 (nM/μM) in this study area. Below surface layers, the slopes of the Cd-PO4 plot changed to 0.371, 0.352, and 0.362 (nM//μM) at St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d and PO4, clear deviations or kinks were observed at three stations at a PO4 concentration of approximately 0.2 μM in the plot, which was attributable to the discontinuity of surface water and the other layers across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mode water. In stud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biogenic particles concerning the Cd/PO4 ratio, separate analyses of seawater (surface water and the other layer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individual surface water ratio because the Cd/PO4 ratio in the surface water is expected to differ from that of the underlying water. Furthermore, the biological fractionation of these constituents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water ratio.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