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537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695篇
地球物理   422篇
地质学   970篇
海洋学   223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对塔中低凸起地层水化学特征与不整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水化学特征对不整合具有很好的响应。在遭受强烈抬升和剥蚀、之间形成不整合的奥陶系和志留系,以及紧靠不整合面附近的石炭系CⅢ油组,其地层水具有矿化度、Cl-含量、K Na 含量和r(Cl-Na)/rMg值相对较小,而HCO3-含量、rNa/rCl值和rSO42-×100/rCl值相对较大的特点,反映出地质历史时期大气降水的影响。在志留系与石炭系之间以及志留系与奥陶系之间的不整合面附近,地层水的矿化度、r(Cl-Na)/rMg值和B3 含量变小,而rNa/rCl值和rSO24-×100/rCl值变大,具有典型的遭受大气淋滤的地层水化学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个新生代时期,为探索该区域新生代早期的剥露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该岩体新生代早期冷却事件是岩浆冷却单一作用的结果,还是受快速剥蚀作用的影响,目前仍然存疑,需要定量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的岩石地化和年代学数据,对次林错花岗岩开展了锆石饱和温度和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研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次林错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介于647~705℃之间,属低温花岗岩。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的最小围岩温度为160~120℃,对应深度约为3. 7~5. 0 km。结合锆石和磷灰石(U- Th)/He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该岩体在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67~40 Ma)经历了一期剥蚀量至少为2 km的快速剥蚀事件。已发表成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快速剥露事件可能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存在的构造剥蚀事件,新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与印亚板块的初始碰撞可能是触发此次大规模区域剥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The EGO method, developed by Egozcue et al. and the SRAMSC method, originally developed by Cornell and later programmed by McGuire, to assess the seismic hazard, are compared for the low seismicity area Belgium, The Netherlands, and NW Germany. Using the same input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EGO method without the majority criterion and the SRAMSC method with upper bound XII agree very well. The influence of the zoning is investigated for the EGO method. It is not necessary to define the zones for the EGO method so strictly as for the SRAMSC method, but too wide zones can give bad results.  相似文献   
24.
浅变质岩区地层特征及地层单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鄂荣 《地球科学》1990,15(2):137-144,T001
  相似文献   
25.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29个台站逐日最低、最高温度资料,从中统计出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年极端高温强度、年极端低温强度以及年极端高温和低温开始和结束日期,分析了它们近45 a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趋势是明显的,而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趋势更显著;中国西北近45 a来年极端高温的强度在不断增强,而极端低温的强度在不断减弱;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开始日期逐渐提前,结束日期逐渐推迟,而年极端低温的开始日期在逐渐推迟,结束日期在逐渐提前;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对于西北区域增暖的响应比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增加更显著,而年极端低温强度的减弱要比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偏弱,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同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程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26.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root exudates.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obilizing and remobilizing contaminants in rhizospheric soil. Effects of four LMWOAs on th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of p-chlorophenol by yellow earth was studied in batch m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ious application of LMWOAs to enhanc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chlorophenol of the soil in the order of maleic acid〉malic acid〉oxalic acid〉citric acid. However, when LMWOAs were applied to soil where p-chlorophenol had been previously adsorbed, substantial p-chlorophenol was desorbed from soil by oxalic acid, whereas citric acid, malic acid and maleic acid didn't desorb as much p-chlorophenol from soil as deionized water.  相似文献   
27.
对低阻油气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研究区域低阻储层的特点,以岩心与测井数据的相关性为依据,提出了适合地区特点的储层参数解释方法。通过应用三水导电模型,提高了低阻储层的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28.
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对供电台区经营综合评价的实现方法,选取了业务属性和空间属性两个方面评价因子,介绍了从系统软硬件、评价实现过程及显示结果等方面评价过程的具体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29.
高光谱遥感数据三次光滑样条滤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的作用和现状,实现了一种基于三次光滑样条函数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算法,解决了目前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算法自适应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对AVIRIS数据试验,证明此方法简单易行,计算精度高,具有良好的局部自适应拟合能力,并能有效地滤除数据中的噪声,改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30.
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模型实验,得出不等电极距情况对直立高阻薄板和低阻球体反演结果的影响:缺失电极对它正下方的ρs影响最大,而异常形态主要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变化,异常体随电极缺失的位置有趋势变化,电极缺失的数目越多,异常形态变化越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反演剖面图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