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76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71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51.
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定年方法,精确测定了西天山前寒武纪天窗花岗片麻岩的结晶锆石年龄为798Ma,它代表了花岗质岩浆的结晶时代。花岗片麻岩具有较高的IAS。值(1.17~1.55)和LILE、LREE含量,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4~0.38)和Ba、Sr、P、Ti、Nb、Ta的亏损,表明源岩为成熟度很高的陆壳物质。其负的εNd(t)值(-4.4~-6.4)和较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196~0.7207),均表明熔融母岩具有很长的地壳存留时间,1.93~2.01Ga的Nd模式年龄值可能代表了源岩的平均地壳存留年龄。  相似文献   
752.
从变质作用演化、构造变形作用演化方面探讨了处于冀东与密云之间的兴隆地区太古宙变质岩系的变形变质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753.
恒山灰色片麻岩中变基性岩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恒山灰色片麻岩中变基性岩的微量锆石U-Pb方法测定结果为:(1850±2)Ma,应代表吕梁期变基性岩墙(脉)的形成时代。三个由不同时代变基性岩构成的Sm-Nd全岩混合等时线年龄结果没有地质意义,不能作为恒山灰色片麻岩中变基性岩包体的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754.
In the gneisses from the drillhole ZK2304 of the Donghai area, there have been preserved high- and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mineral assemblages, a series of complicated retrogressive textures and relevant metamorphic reactions. In addition to garnet, jadeititic-clinopyroxene and rutile, other peak stage (M2) minerals in some gneisses include phengite, aragonite and coesite or quartz pseudomorphs after coesite. The typical peak-stage mineral assemblages in gneisses are characterized by garnet + jadeitic-clinopyroxene + rutile + coesite, garnet + jadeitic-clinopyroxene + phengite + rutile ± coesite and garnet + jadeitic-clinopyroxene + aragonite + rutile ± coesite. The grossular content (Gro) in garnet is high and may reach 50.1 mol%. The SiO2 content of phengite ranges from 54.37% to 54.84% with 3.54–3.57 p.f.u. Quartz pseudomorphs after coesite occur as inclusions in garnet. The gneisses of the Donghai area have been subjected to multistage recrystallization and exhibit a closewise P-T evolutional path characterized by the near-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The inclusion assemblage (Hb+Ep+Bi+Pl+Qz) within garnet and other minerals has recorded a pre-peak stage (M1) epidote amphibole fades metamorphic event. High- and ultrahigh-pressure peak metamorphism (M2) took place at T=750–860°C and P>2.7 GPa. The symplectitic assemblages after garnet, jadeitic-clinopyroxene and rutile imply a near-isothermal decompression metamorphism (M3, M4) during the rapid exhumation.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of petrography and metamorphic reactions indicate that both gneisses and eclogites have experienced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in the Donghai area. This research may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metamorphism and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Su-Lu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相似文献   
755.
通过对华北地块与秦岭-大别造山带结合部位豫南信阳北超基性火山角砾岩管中基性麻粒岩、榴辉岩和石榴石辉石岩捕虏体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和对比,发现这些基性岩石捕虏体中大多存在着因抬升降压而发生的转换反应作用.这些转换反应可能与华北地块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抬升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56.
北淮阳东段变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自侵入北淮阳东段佛子岭(岩)群的变花岗岩中两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585Ma和509Ma。小溪河片麻岩套中含早加里东岩体;佛子岭(岩)群的时代为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757.
通过六十多年的积累,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中国陆域的航磁覆盖,为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地球物理资料。航磁异常主要反映了岩石圈中磁性物质的分布情况,尤其是构造 岩浆活动能够产生明显的磁异常,为隐伏岩浆岩的预测研究奠定了基础。镁铁—超镁铁质岩通常具有较强的磁性,可以通过航磁异常进行识别。本文基于全国1100万航磁数据及其岩性 构造解释结果,阐述了通过航磁异常识别镁铁—超镁铁质岩的标志和圈定方法,分析了推断镁铁—超镁铁质岩与蛇绿岩带的关系。研究表明,蛇绿岩带通常都具有形态规则、宽度窄、异常幅值大的线性或串珠状磁异常特征,主要与蛇绿岩的保存情况密切相关。蛇绿岩带通常是不同板块的拼接带,呈现出区域磁异常边界的特征,代表不同陆块的基底性质的差异。但是,部分蛇绿岩带,如弧后盆地拉张等形成的蛇绿岩,因两侧地块基底性质相似,通常不具有分割区域磁场的特点。基于航磁推断镁铁—超镁铁质岩分布,在全国划分了22个蛇绿岩型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并对岩带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例如,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呈现出双磁异常带的特征,北带磁异常的规模较大、延伸长,推断深部存在镁铁—超镁铁质岩。南带磁异常规模较小,仅在日喀则地区连续分布,其余为串珠状磁异常,且不具有分割区域磁场的特点。通过磁异常三维反演,构建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深部结构模型。本文旨在通过磁异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蛇绿岩带(缝合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尤其是隐伏蛇绿岩,以指导铬铁矿找矿。目前航磁测量以中小比例尺为主,对于蛇绿岩带研究及铬铁矿找矿勘查是不足的,精细的分析和深部结构建模需要15万或更大比例尺航磁数据。  相似文献   
758.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存在典型的泥质、长英质和基性高压麻粒岩。但是,高压麻粒岩在南迦巴瓦杂岩中的分布范围、变质条件和变质时间是否存在空间上的变化并不明确。本文对南迦巴瓦杂岩西南部巴嘎地区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巴嘎高压基性麻粒岩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石榴子石变斑晶发育生长成分环带。识别出三期矿物组合:进变质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矿物包裹体,包括石榴子石、石英、榍石和磷灰石;峰期矿物组合M2为变斑晶石榴子石边部和基质矿物,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金红石+熔体;退变质矿物组合M3呈冠状体或基质产出,其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单斜辉石+黑云母+石英+榍石。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条件约为1. 5 GPa和915 ℃,具有顺时针P- T轨迹,退变质的早期和晚期分别为近等温降压和降温降压过程。高压基性麻粒岩在峰期条件下发生了明显的部分熔融,含~26%(体积)的熔体,其退变质和熔体结晶作用很可能发生在26~14 Ma。本文和研究区现有研究成果表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压麻粒岩广泛分布,从东北部的加拉、直白和派乡延伸到西南部的巴嘎沟,形成了一条长度超过80 km的高压麻粒岩带。整个带中的高压麻粒岩具有类似的变质条件和持续时间,是印度大陆地壳平缓俯冲并经历了高温和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的产物,构成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加厚下地壳。大量高压麻粒岩强烈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可能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提供了源区。  相似文献   
759.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橄榄石的位错构造及上地幔流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威 《现代地质》1993,7(4):428-434,T001
本文通过对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橄榄石的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和变形参数测算,划分出3个应变带,即强应变带、过渡型应变带和弱应变带,并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岩石结构、位错构造、变形机制和流变状态。镁铁质糜棱岩组成的强应变带中橄榄石发育亚颗粒和位错网络,具有低自由位错密度(107~108cm-2),是在温度为850~950℃、压力10~13kbar、差异应力2~3MPa、应变速率为10-16~10-17s-1、粘度1022~1023Pa.s,大致相当于35~40km的岩石圈深部由位错机制控制的深层剪切流变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760.
刘同君  李伟民  刘永江  金巍  邵弋伦 《岩石学报》2020,36(11):3309-333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是典型的早前寒武纪造山带根部岩石出露区,大量下地壳高级变质-深熔岩石中保留了丰富的流变构造样式,是开展部分熔融岩石流变行为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对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雪海沟和大庙-忽鸡沟构造带内变形岩石开展了宏观、微观构造解析、EBSD组构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考查了不同构造层次、不同熔融程度岩石的流变特征及其与造山过程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雪海沟至大庙-忽鸡沟地区体现了造山带地壳结构层次由深至浅的特点。深部构造层次(雪海沟)高级深熔条件下,宏观上以各种形式的浅色脉体参与岩石流变,深熔熔体夹矿物颗粒流形成网状的断续条带状构造。微观上斜长石受扩散蠕变、颗粒边界滑移和颗粒流动影响,一般没有明显的晶内变形组构,CPO(晶格优选方位)发育不明显。在中深部构造层次(大庙-忽鸡沟)深熔作用相对较弱,宏观上形成平行片麻理的较规则条纹/条带构造。微观上斜长石发生位错蠕变,CPO发育明显。此外,角闪石在不同构造层次下均表现出位错蠕变特征,结晶优选方向受深熔作用影响不大。上述变形样式和机制,体现了造山带根部高级变质-深熔岩石在固-液两相介质中,发生水平层状粘-塑性流动变形特点。随后深熔岩石的塑性流动变形伴随加厚地壳的伸展减薄-隆升过程而逐渐硬化并遭受剥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