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84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1001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Liquid plus vapour inclusions of CO2 are widespread in plagioclase microphenocrysts in small tholeiitic intrusions and tephra of the Moeraki and adjacent areas of northeast Otago, New Zealand. They imply the presence of immiscible CO2 droplets in the magma at depths of about 7–14 km. Their presence within 5 μm of the edges of microphenocrysts as little as 35 μm thick and 118 μm long indicates minimal feldspar crystal growth during the final ascent and quenching of the magma. Delicate branching clusters of lath-like microphenocrysts escaped disruption during this ascent. Such CO2 inclusions are a potential source of ‘excess argon’ perturbing K-Ar age determinations. Received March 24, 1993/Accepted September 10, 1993  相似文献   
72.
73.
河北涞源─八达岭岩基段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山  石准立 《现代地质》1995,9(4):409-418
涞源-八达岭地区花岗岩类是华北地区中生代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它对研究中国东部乃至亚洲东部地壳的形成、发展、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花岗岩类单元-起单元入手,对涞源-八达岭岩基段进行了划分,探讨了单元-超单元的主要特征,指出本岩基段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下走滑造山作用的结果,岩浆来源于下地壳未经地表地质作用的深变质火山岩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衍生岩浆的混合。  相似文献   
74.
辽吉东部层状混合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启 《吉林地质》1990,9(1):42-49
辽吉东部的层状混合岩与上、下围岩始终保持整合接触,反映它的体系基本上是封闭的,没有外来组份的加入。其组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资料等表明层状混合岩不足岩浆型的,而是重熔岩浆型的,其原岩是沉积变质岩。  相似文献   
75.
安徽长龙山矽卡岩浆型铁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国建  林新多 《地球科学》1990,15(6):649-656
  相似文献   
76.
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哈密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地表分南北两个岩体,深部可能连为一体,可划分为两个侵入期、四个岩相.第一侵入期构成岩体的主体部分,分异良好,由重力结晶分异形成自橄揽岩相、橄榄辉长岩相向含石英苏长辉长岩相的分异趋势,基性程度依次降低.岩浆多次贯入使得纵向上橄榄岩相和橄榄辉长岩相重复出现.第二侵入期辉长苏长岩相分异程度低,岩性稳定,为岩浆快速冷凝的产物.岩浆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发生过金属硫化物熔离,有利于铜镍硫化物成矿.  相似文献   
77.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地幔包体的氧逸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幔环境的氧逸度与温度和压力一样,是控制许多地幔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计算了中国东部几个具有代表性地区的玄武岩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氧逸度,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氧逸度变化不大,均位于1og(fo2)=log(fo2FMQ)+0.0左右,而各地区玄武岩的氧逸度却变化很大,其平均值从尚志地区的log(fo2FMQ+0.6到长白山地区的log(fo2FMQ)+3.3左右(其中东北地区钾质玄武岩的氧逸度比除尚志以外其它地区的低),并且总体具有比地幔橄榄岩高得多的氧逸度。推测钾质玄武岩和尚志地区破性玄武岩的氧逸度比中国东部其它地区玄武岩的氧逸度低的可能原因是,前二个地区的玄武岩来源于更深部的(金云母)石榴石二辉橄榄岩,而其它地区的玄武岩来源于略浅部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相似文献   
78.
GenerationofMuscovite/Two-MicaGranilandIntracontinentalSubduction¥DengJinfu;ZhaoHailing;LaiShaocong;LiuHouxiang;LuoZhaohua(De...  相似文献   
79.
诸广岩体中闪长质包体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红 《矿物岩石》1994,14(3):16-21
本文对诸广关田和扶溪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进行了矿物岩石、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些包体是花岗质寄主岩浆自身演化的产物,包体的形成主要与寄主岩浆冷凝过程中不同组分的热扩散(Soret效应)和液相不混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0.
对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燕山期具类似于板块俯冲带花岗岩成分变化规律(成分极性)的八宝山、柳关、后瑶峪花岗斑岩类的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这些斑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新太古代的太华群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浆与地幔来源物质混合形成的产物。稀土元素含量非常低的八宝山花岗斑岩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流体与其发生交代作用,由于交代及混合作用造成花岗斑岩类的Rb—Sr等时线多为假等时线;柳关花岗斑岩基本上完全由太华群的斜长角闪岩提供物质,豫西地区燕山期的花岗岩岩基其物质来源更为复杂,可能有宽坪群为其提供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