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5篇
  免费   978篇
  国内免费   972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273篇
地质学   1741篇
海洋学   3380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331篇
自然地理   38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某地红砂岩多轴受力状态蠕变松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铀  朱维申  彭意  李铌  黄超强 《岩土力学》2006,27(8):1248-1252
与岩石单轴蠕变松弛试验研究相比,多轴的研究结果很少,这一现状的结果是岩石的三维蠕变松弛模型基本是其单轴模型的简单推广,缺乏试验资料的佐证。为了积累宝贵数据,推动岩石多轴蠕变松施模型的发展,利用广东某地的红砂岩开展了以下试验研究:(1) 不同围压下岩石的蠕变松弛特性;(2) 二向受力状态下岩石的蠕变松弛特性;(3) 多轴受力时,饱水和风干状态下岩石蠕变松弛特性的对比。总结、分析试验结果,获取了该种红砂岩多轴蠕变松弛特性的一些基本规律或现象,如:轴压相同时,侧压越高,蠕变量越小;当围压相同、时间相同时,应力 越高,则 的松弛量也越大。这些结果对于岩石力学的基础研究及现场施工设计均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2.
Large areas of souther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re covered by mid‐Tertiary limestones formed in cool‐water, shelf environments. The generally destructive character of sea‐floor diagenesis in such settings precludes ubiquitous inorganic precipitation of carbonates, yet these limestones include occasional units with marine cements: (1) within rare in situ biomounds; (2) within some stacked, cross‐bedded sand bodies; (3) at the top of metre‐scale, subtidal, carbonate cycles; and (4)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unconformities. The marine cements are dominated by isopachous rinds of fibrous to bladed spar, interstitial homogeneous micrite and interstitial micropeloidal micrite, often precipitated sequentially in that order. Internal sedimentation of microbioclastic micrite may occur at any stage. The paradox of marine‐cemented limestone units in an overall destructive cool‐water diagenetic regime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precipitation of cement as intermediate Mg‐calcite from marine waters und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aragonite. In some of the marine‐cemented limestones, aragonite biomoulds may include marine cement/sediment internally, suggesting that dissolution of aragonite can at times be wholly marine and not always involve meteoric influences. We suggest that marine cementation occurred preferentially, but not exclusively, during periods of relatively lowered sea level, probably glacio‐eustatically driven in the mid‐Tertiary. At times of reduced sea level, there was a relative increase in both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carbonate saturation state of the shelf waters, and the locus of carbonate sedimentation shifted towards formerly deeper shelf sites, which now experienced increased swell wave and/or tidal energy levels, fostering sediment abrasion and reworking, reduced sedimentation rates and freer exchange of sediment pore‐waters. Energy levels were probably also enhanced by increased upwelling of cold, deep waters onto the Southern Ocean margins of the Australasian carbonate platforms, where water‐mass mixing, warming and loss of CO2 locally maintained critical levels of carbonate saturation for sea‐floor cement precipitation and promoted the phosphate‐glauconite miner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some of the marine‐cemented limestone units.  相似文献   
993.
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划分对比述评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陈丕基 《地层学杂志》2000,24(2):114-119
对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常用的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划分、对比方案的精度及其与海相标准分阶的对比证据进行了扼要分析和述评 ,指出东北地区陆相白垩系序列可以划分出 13个组 ,其精度已赶上了海相白垩系 12个阶的标准 ,而且许多组已找到了将海陆相地层进行对比的联系化石分子 ,亦具备了陆相地层建阶的条件。同时认为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划分对比表中以往很少表现出地层缺失 ,大多数地区似乎从下向上都存在一个完整的沉积序列 ,这是与陆相地层形成的实际不相符的 ,今后要进一步做工作。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北方磷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磷矿在华北、东北以岩浆岩型磷矿和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 ,在西北则以海相沉积型磷矿为主。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主要形成于早寒武世 ,受南面和西面海水侵入影响最大、侵入距离最近的已知含磷地区可作为磷块岩矿床重点研究靶区 ;岩浆岩型磷灰石矿床所赋存的岩体类型比较多 ,但矿床规模较大 ,品位较高 ,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的磷灰石矿床产于超基性碱性碳酸岩杂岩体中 ,这类杂岩体在我国北方有一定的分布 ,对其做详细工作 ,可望找到规模大、品位高的磷灰石矿床  相似文献   
995.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间接识别标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省民  王亚平 《地球科学》2000,25(6):624-628
天然气水合物是近十多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超级洁净能源, 因其在能源勘探、海底灾害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而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尽管此种化合物通常分布于大陆边缘沉积物和极地永冻层内, 但前者的水合物赋存量占据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总量的90 %以上.鉴于此, 拟就该种化合物在海底沉积物中赋存的简接标志进行详细讨论, 以使人们在不进行沉积物取样或没有采集到水合物样品的情况下, 也能快速准确地确定此种化合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6.
合肥盆地三尖铺组^40Ar—^39Ar同位素年代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合肥盆地南缘中生代红层层序及时代,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依据,曾几经变动人为因素很大。根据三尖铺组红层中泥炭在沉积或成岩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伊利石之^40Ar-^39Ar定年,其坪年龄为157.7 ̄159.95Ma,等时线年龄为157.2 ̄159.9Ma,并用K-Ar法测年进行对比和验证,其值为151.8 ̄155.8Ma,故确定其时代下限应为中株罗世晚期(卡洛维期),上限可能达晚侏罗世早期(牛津期)。^4  相似文献   
997.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芒岗金矿是滇西地区具代表性的红色粘土型金矿。依据堆积特征、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可将红色粘土剖面分为6个带,即表土带、坡积带、钙 -沼当带、残积带、腐泥岩带和基岩带。其中,腐泥岩带为岩溶坍塌成因,残积带由岩溶残积形成,钙2结-沼泽带和坡积带为地表水流搬运堆积。矿床成因为在中晚燕山其形成的原生卡林型金矿化基础上,经第三纪上新世的岩深、残积和坡积作用的预富集,由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使金以硫代硫酸盐络合物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南方第四纪红土地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国第四纪红土地层研究6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磁性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气候地层、同位素地层和旋回地层6个角度总结了中国红土地层的主要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99.
拟建了海相火山岩地区的铁-铜-硫成矿系列,它包含两个亚系列,即含铜黄铁矿型亚系列和含铜铁矿型亚系列;并充分肯定了铁-铜型矿床的潜在地位与勘查前景,为新一轮矿产资源大调查拓宽了思路,为铜、多金属矿产的勘查扩展了就矿(铁矿、黄铁矿)找矿(铜、铅、锌、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甘肃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甘肃西峰红粘土样品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其碳酸盐含量较高,而Si、Al、Fe等元素含量相对较低。为消除碳酸盐的影响,样品经酸溶处理后其化学组成十分均一,反映物质来源的一致性。稀土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分布形式揭示出红粘土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风成成因的相似性。研究表明,红粘土的化学风化尚处于脱Ca、Na为主的早期阶段;CIA值和酸不溶物中的Na/K比及Rb/Sr比参数一致地指示了红粘土化学风化程度高于第四纪的黄土和古土壤,反映出晚第三纪以来黄土高原的气候由相对温暖湿润向第四纪逐渐变干变冷演化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