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734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14种典型含硫化合物在 200~ 330 ℃温度区间、在有低硫褐煤和硫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加水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是结构不稳定的化合物,它们的热稳定性差异很大,不同结构类型的含硫化合物所对应的热解温度不同, 它们在不同温度段产物的分布也不尽相同,这表明单个硫化合物的地球化学行为差异很大,而单个有机硫化合物在有机质热成熟过程中的转换特征基本上可以依据其生成硫化氢、二次含硫化合物以及大分子含硫化合物的量来描述.另一方面,硫化氢作为主要热解产物表明硫化合物分解生成硫化氢是有机硫化合物成熟转化的主要机理性过程.在所调查的化合物中,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二苯硫和噻蒽等在最高热解温度下也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表明这些化合物代表了稳定型结构的硫化合物,这与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成熟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的状况是一致的.上述结果还显示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结构类型是受有机质的成熟度或演化阶段控制的.  相似文献   
852.
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笔者比较详细而全面地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北缘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基本特点、时空分布规律,并将该成矿带划分为四个成矿亚带:①吉黑成矿亚带、②辽吉成矿亚带、③燕冀成矿亚带和④白云鄂博成矿亚带.文中重新厘定了各个成矿亚带的形成时代,得出华北克拉通北缘Ni-Cu-(PGE)矿有三个主要成矿期,即古元古代吕梁期(2242~1 962 Ma)、晚古生代海西晚期(289~265 Ma)和早中生代印支期(225~216 Ma).这三大成矿期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克拉通北缘边缘裂陷环境  相似文献   
853.
硫化物胁迫对海草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  赵鹏  张晓梅  周毅 《海洋科学》2020,44(11):123-131
硫酸盐的还原作用是沿海海洋沉积物中有机质厌氧矿化的主要终点过程,该过程会生产有毒的硫化物。迄今为止,在所研究的大多数海草中都发现了硫化物侵入植株组织内部的现象,而且在温带和热带区域已经发生过多起因为草床沉积物中硫化物浓度过高而导致海草大面积死亡的事件。本文综述了近三十年来硫化物胁迫对海草影响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硫化物对海草产生胁迫的环境条件主要有缺氧、缺铁、有机质富集以及高盐;(2)硫化物侵入海草组织的途径是由根部吸收进而转移到地下茎和叶片中,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硫化物在海草组织中最终主要以单质硫、硫酸盐以及有机硫的形式存在;(3)硫化物对海草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直接破坏海草的分生组织并进一步抑制海草的光合作用发生的,对海草的生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4)不同海草物种受硫化物的侵入情况不同,主要与海草物种的形态学和内部结构差异有关。最后提出三方面的展望,包括硫化物胁迫下海草组织、细胞层面的深入研究,分子应答机制的研究以及有效的海草床修复手段的探索。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海草与硫化物胁迫之间的关系,并为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4.
在近海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大量饵料的投放以及强烈的生物沉降导致底质生境有机污染严重,形成大面积缺氧区。在此环境中,含硫蛋白质降解和硫酸盐异化还原导致硫化物大量产生并扩散,成为海水养殖生态系统中危害程度仅次于氨氮的污染物,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分析了近海养殖环境中硫化物产生的驱动力、硫化物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硫化物污染控制技术及其优缺点,指出以铁氧化物为基础的化学控制技术和以硫氧化菌为基础的生物控制技术在硫化物污染控制持久性、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55.
对珠江口淇澳岛附近2个站(QA-2、QA-5)柱状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AVS在2个站沉积物中的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3.44~13.13μmol/g和11.67~15.39μmol/g。QA-2站沉积物中AVS的质量摩尔浓度随深度增加,QA-5站AVS的质量摩尔浓度垂直剖面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不同沉积环境对AVS质量摩尔浓度分布特征的影响。2个站的SEM的质量摩尔浓度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上都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这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污染物排放增加导致了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累积。QA-2站表层沉积物(0~5 cm)SEM/AVS>1,表明可能存在重金属的生物毒效应;同时,SEM中Cu和Cd的质量摩尔浓度超过了它们的重金属浓度阈值(TEL),有可能产生重金属毒性作用;QA-2站5 cm以下和QA-5站沉积柱中SEM/AVS<1,不存在重金属的生物毒效性。  相似文献   
856.
与峨眉地幔柱有关年代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表明,云南白马寨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矿石的Re-Os等时线年龄〔(249±32)Ma〕、四川杨柳坪外围麦约尔苦橄质基性-超基性岩中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250.2±1.9)Ma〕及攀枝花铁矿层中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256.85±2.69)Ma〕都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年龄一致,表明它们的形成时代基本相同。在空间上,这些矿床与峨眉山玄武岩及同时期形成的基性-超基性岩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它们都是峨眉地幔柱在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达到活动高峰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857.
GATA家族是经典的转录因子家族,因其能特异性的与核苷酸序列T/A(GATA)A/G结合而得名。前期研究在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中筛选到GATA家族成员GATA B2与硫代谢关键酶硫醌氧化还原酶(Sulfide quinone oxidoreductase,sqr)启动子高转录活性区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是否参与硫化物代谢过程,本文鉴定了单环刺螠GATA B2基因(UuGATA B2),并分析其在成体各组织和硫化物暴露后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单环刺螠GATA B2的ORF全长为1788 bp,编码585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包含2个GATA家族保守的锌指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UuGATA B2先与小头虫的GATA B2聚类,再与其它GATA4/5/6亚家族成员聚类。随后制备UuGATA B2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在单环刺螠成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其在体壁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最高,中肠次之,后肠和肛门囊表达量较低,体腔液最低。由于sqr在硫化物暴露后的后肠中表达量最高,进一步对单环刺螠暴露在150μmol/L硫化物环境时后肠中UuGATA B2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发现其显著的响应硫化物胁迫,并在暴露12 h时含量达到最高,是对照组的2.32倍,表明UuGATA B2参与了单环刺螠硫化物应激过程。本文首次报道了GATA B2在硫化物应激中的表达特征,为后续深入探讨GATA家族在硫化物应激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58.
Data on abundance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orewater and sedimentary sulfur species are reported for relatively uncontaminated and highly contaminated fine-grained anoxic sediments of St. Andrew Bay, Florida. A strong contrast in amount and compositi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at the two sites allow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effects of increased organic loading on sulfur cycling and sulfur isotopic fractionation. In the contaminated sediments, an increase in organic loading caused increased sedimentary carbon/sulfur ratios and resulted in higher rates of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 but a lower efficiency of sulfide oxidation. These differences are well reflected in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dissolved sulfate, sulfide, and sedimentary pyrite. Concentration and isotopic profiles of dissolved sulfate,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sulfur suggest that the anaerobic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most active in the upper 8cm but proceeds at very slow rates below this depth. The rapid formation of more than 90% of pyrite in the uppermost 2 cm which corresponds to about 3 years of sediment deposition allows the use of pyrite isotopic composition for tracing changing diagenetic conditions. Sediment profiles of the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yrite reflect present-day higher rates of bacterial sulfate reduction and lower rates of sulfide oxidation, and record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diagenetic cycling of sulfur in the contaminated sediments coincident with urba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St. Andrew Bay area.  相似文献   
859.
东秦岭二郎坪群蛇绿岩中广泛发育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火山演化从早期到中晚期分别形成铁矿层、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黄铁矿化层。矿床具有层控性及距火山喷发中心带距离不同而控制的分带性规律,还有厚层基性熔岩形成铁矿、酸性火山岩赋存铜—锌型或铅—锌—铜型矿的岩性成矿专属性。矿床中伴有不同规模的金银矿化。  相似文献   
860.
东天山镜儿泉铜镍矿床成矿预测及EH4地球物理测量依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镜儿泉铜镍矿床产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东部,是典型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地质研究表明,基性-超基性葫芦岩体是一复式岩体,东部辉石岩相形成的小环切穿西部辉石岩相形成的大环,两环相交呈葫芦状.矿床形成受岩体控制,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复式岩体西部辉石岩相的底部.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测量结果清晰地反映了岩体的基本形态,识别了岩体的不同岩相:①超基性岩(1~300 Ωm)在南北剖面呈不对称的盆状,东西剖面呈东浅西深相交的盆状,含矿辉石岩相(130~300 Ωm)呈盆状分布于橄榄岩相(1~130 Ωm)外围;②中基性岩(500~1000 Ωm)包括辉长岩相和闪长岩相呈漏斗状分布于辉石岩相外围,漏斗状形态预示岩浆上升通道可能在矿区西南部.在此基础上,预测葫芦岩体地下250~450 m区段是最有希望的成矿区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