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6篇
  免费   2317篇
  国内免费   3544篇
测绘学   555篇
大气科学   2738篇
地球物理   2574篇
地质学   6057篇
海洋学   1744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579篇
自然地理   93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454篇
  2017年   455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538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734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592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825篇
  2006年   771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510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5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3D裂隙网络随机模拟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岩体中存在的大量随机分布的裂隙对岩体的工程性质及稳定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工程地质研究方法难以客观地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概率与统计学的理论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裂隙的分布规律性 ,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实现与统计分布相适应的裂隙网络是研究随机裂隙宏观特征的有效途径。通过模拟所得的 3D裂隙网络 ,进一步研究了裂隙的连通特征及工程开挖面上的稳定分析与加固措施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2.
景像匹配仿真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影响景像相关匹配精度的各种误差因素,并给出它们的误差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适应飞行姿态、飞行器特性,天候等条件变化时的匹配概率估计,并可以与图像特征参数分析方法相结合。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且可以快速地给出影像图的适配性估计图,用于飞行器的航迹规划。  相似文献   
943.
包络地形和重力波拖曳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华强  钱永甫 《大气科学》2001,25(2):209-220
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的数值试验,研究了包络地形和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对1991年5、6月份中国区域内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模式中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式对气候系统和要素的模拟效果,使模拟结果更符合气候实况。包络地形对模拟结果也有一定的改善,但对于细网格的区域气候模式(RCM)来说,其效果不如重力波拖曳明显。不论是地形重力波拖曳还是包络地形,在模式积分的初期,它们的作用并不明显,随着积分时间的增长,它们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944.
利用GCM模式对全球雷电活动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修正的参数化方案嵌套入美国马里兰大学海-陆-气研究中心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COLAGCM),建立了可用于全球雷电活动模拟与估测的模式系统.通过对模式输出与实况资料的对比,检验其气候模拟性能.虽然模式的分辨率较低但经过较长时间积分,仍可再现实况资料的主要特征.性能良好,计算稳定,且因时间步长较大可大大节省机时.耦合模式系统经长时间的积分后,模拟的多年平均的全球雷电频次时空分布及变化与观测分析较一致.全球范围内每秒钟平均有79次的雷电发生,陆海比为12.2.多发生在北半球夏季且具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45.
能量与水分循环——气候研究的热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雁 《气象》2001,27(9):9-12
主要介绍了能量与水分循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开展的一系列大型科学试验计划。这些计划都是以开展大尺度水循环过程、陆面水循环过程、云与降水过程的观测试验为生长点,以分析、了解、模拟大气-陆地-海表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及循环为研究基础,旨在进一步弄清气候变暖的物理成因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弄清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旱涝形成机理;建立相应的气候模式,提出新的预报方法,从而实现较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和大尺度灾害性天气,合理调配水资源之目的。  相似文献   
946.
仪清菊  魏凤英  王明志 《气象》2001,27(9):31-34
利用1998年5-6月华南暴雨外场试验期间加密观测的降水资料,分析了试验区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广州试验区降水强于福建区;1小时雨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强的脉冲特性,最大1小时雨量往往发生在依傍晚;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由GPS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在气可降水量(PWV)能较好地揭示暴雨发生的时段。  相似文献   
947.
讨论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建模与仿真过程的空间信息支持 ,在高层体系结构 (HLA)提供的RTI服务基础上 ,运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仿真成员的HLA接口的设计与实现。实验表明 ,能够满足仿真的需求  相似文献   
948.
北极海冰的厚度和面积变化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文中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设计的两层大气环流模式 ,模拟研究了北极海冰厚度和面积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尤其是对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模式中海冰厚度处理趋于合理分布 ,导致东亚冬、夏季风偏强 ,使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冰岛低压的模拟结果更趋合理 ;另一方面 ,海冰厚度变化可以激发出跨越欧亚大陆的行星波传播 ,在低纬度地区 ,该行星波由西太平洋向东太平洋地区传播 ;海冰厚度变化对低纬度地区的对流活动也有影响。冬季北极巴伦支海海冰变化对后期大气环流也有显著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冬季巴伦支海海冰偏多 (少 )时 ,春季 (4~ 6月 )北太平洋中部海平面气压升高 (降低 ) ,阿留申低压减弱 (加深 ) ,有利于春季白令海海冰偏少 (多 ) ;而夏季 ,亚洲大陆热低压加深 (减弱 ) ,5 0 0 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 (南 )、强度偏强 (弱 ) ,东亚夏季风易偏强 (弱 )。  相似文献   
949.
利用多时间尺度NCEP/NCAR再分析资料、TBB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动力诊断、理论探讨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华南暴雨发生时副热带高压的短期变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华南暴雨发生前副热带高压有一西伸一东撤的过程,而华南暴雨发生在副高东撤到接近最东时。利用L9R15谱模式模拟了孟加拉湾异常热源对副热带高压西仲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孟加拉湾异常热源可能是副热带高压西伸的可能机制。而正的涡度的局地变化可能是副高东撤的因素。  相似文献   
950.
极区大气臭氧变化对中国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首先利用TOMS资料分析了南北极区大气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南北极区的臭氧减少都是春季下降最快 ,然后通过数值试验得到 ,极区大气臭氧减少将造成高低层温度差值分布大致相反 ,由于臭氧减少也将使我国的大气环流形势和降水分布特征发生改变。在我国的不同区域 ,各气象要素的变化也具有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