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1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91.
湘西北红岩溪地区处于湘西—鄂西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南部,属上扬子地块东南缘,主要沉积自寒武纪至志留纪地层,沿NE向红岩溪断裂在奥陶系桐梓组、红花园组灰岩中分布了大量铅锌矿点。以地层、岩石、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突出对含矿地层、岩石、构造的刻画,查明了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通过分析奥陶纪—志留纪的桐梓组风暴沉积岩、红花园组生物礁灰岩、宝塔组龟裂纹构造、新滩组远源浊积岩等现象的形成机理,建立了区内奥陶纪—志留纪的沉积-构造演化模型,指示地质背景从伸展体制的被动大陆边缘演化为挤压体制的前陆盆地; 查明了区内断裂构造与铅锌成矿的关系,认为NE—NNE向断裂为铅锌的导矿构造,而NW向小断裂则为主要容矿构造; 从流体包裹体方面探讨了铅锌成矿环境,成矿热液与盆地热卤水较为相似,成矿流体原始来源为层间水和大气降水,最终建立了区内铅锌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392.
耿庄金矿床产于燕山期隐爆角砾岩体内,是晋东北具有代表意义的金多金属矿床之一。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不同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5种类型: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液相包裹体,流体属H2O-CO2-NaCl体系类型。成矿前阶段包裹体类型多样,且以相似的均一温度共存,显示流体具明显沸腾及不混溶特性;成矿温度集中于170~180 ℃。结合同位素和金矿物特征,认为耿庄金矿床应为与燕山期次火山热液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93.
刘桂香 《地质与资源》2012,21(5):425-431
南龙王庙金矿位于抚顺-清原太古宙绿岩带内.金矿赋存于太古宇鞍山群红透山岩组上部的火山岩-碎屑岩建造中,容矿围岩为磁铁角闪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及浅粒岩.矿体产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金矿体沿韧性剪切带分布,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矿体规模一般较小.矿体为浸染-细脉含金黄铁矿和含金黄铁矿石英脉.金以自然金形式产出.硫同位素源自深部,铅同位素表明矿质来自绿岩,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是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研究认为南龙王庙金矿为具层控性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大气降水混合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394.
根据与矿床成矿有关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质构造条件、成矿时间和矿床本身的特征,将辽宁抚顺地区矿床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11个矿床成矿系列.对复杂成矿系列进行了亚系列的分解,并对各系列成矿特征和矿产特征进行了简要论述.依据矿床成矿作用、物探、化探异常和遥感等综合成矿信息,在区内圈定了6个Ⅴ级成矿远景区、17个亚区.初步确定金、银、铜、钼、铅、锌、铂钯、铌钽、铁、石灰石、煤层气等为重点找矿矿种,并对其找矿方向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395.
广西大瑶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邓军 《地质与资源》2011,20(4):287-291
从沉积建造、岩浆岩、构造-岩浆活动、成矿流体性质、矿石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大瑶山地区与浅成-超浅成岩浆岩有关的铜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床属沉积富集-断裂构造-热液(气)叠加改造型成因,可概括为矿源层形成、岩浆期热液叠加成矿、岩浆期后断裂构造热液改造成矿3个阶段.  相似文献   
396.
黔北仁怀-习水地区含铜砂岩型铜矿产于四川台拗边缘大型内陆盆地红层组合中,含矿岩石主要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浅灰绿色富含硅(碳)化木的长石砂岩.以习水县条台铜矿为例,对上沙溪庙组铜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其成矿作用过程经历了:①含铜砂岩层原生沉积;②表生氧化作用;③次生富集成矿3个阶段.该矿是一个含铜砂岩层原生沉积后经地下水渗滤再造的淋积矿床.  相似文献   
397.
The Altai-Junggar-Tianshan collage in southern Altaids i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domain in Central Asia that contain world-class copper-iron-nickel deposits. As an accretionary-type metallogenic system, the metallogenic processes of the Altai-Junggar-Tianshan collage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ore deposits in general. Her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 o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ern Altaids, entitled “The deep structure and metallegenic processes of the North China accretionary metallogenic systems”.This project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ep structure and metallogenic background of the Altai-Junggar-Tianshan collage by integrated studies from field geology, structural mapping, geochemistry and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ultiple new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methods will be applied to make transparency of the Kalatongke and Kalatage ore clusters. This will upd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dynamic processes of metallogenesis an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foundation of new metallogenic theories in accretionary orogens.  相似文献   
398.
流体是地球的重要物质组成,其构造作用与动力学是地质力学与构造学重要的研究方向。流体构造动力学是介于流体地质学、地质力学和构造地质学之间的一个交叉学科。文章介绍了流体构造动力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流体的构造作用方式及构造类型与特征,总结了近年来在流体构造动力学与成矿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有提出液压致裂的新动力学机制、发现斑晶堆积构造并指出斑岩是岩浆房中部分结晶残余岩浆再侵位的产物及发现并厘定构造混积岩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指出流体作为构造作用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组织者,不仅对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及其沉淀与就位的空间进行开拓,更重要的是作为载体运移、富集成矿元素并为最终成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99.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和构造物理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是地质力学构造控岩控矿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是上世纪70-80年代初,在构造地球化学领域关于应力矿物、岩石变形-变质关系、构造控矿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应用动力成岩成矿载体的"构造岩相带",在新疆沙尔托海铬铁矿开展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后续研究,从"动力成岩成矿"阶段,发展到现今的"构造物理化学"阶段。基于固体力学原理,研究认为变形岩石由偏应力场引起,偏应力场可分为差应力状态和各向等正应力状态两个部分,后者被命名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不仅能引起岩石体积变化,也能影响其中化学平衡,是一个物理化学变量。结合胶东金矿的长期研究发现,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是化学平衡的结果,物理化学环境才是化学作用的原因,提出"构造力改变压力温度等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认识。创建"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方法,预测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得到证实,促进胶东从危机矿山重灾区转而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经过40多年的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找矿实践,构造物理化学取得显著进展,1996年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设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400.
刘宁强  於崇文 《地学前缘》2009,16(4):320-325
为了解大吉山钨矿控矿断裂系统发展演化的复杂性,对采自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钨矿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岩石声发射实验,表明岩石声发射事件序列特征明显,一般经历发生、平静和突发3个过程;矿区断裂系统的发生与发展演化具有崩塌 间断平衡的分形谱系结构,是极不连续的,其断裂过程的能量释放也是不连续的,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反映成矿作用发展过程。运用复杂性理论研究认为,断裂系统的发生与发展和成矿系统的演化具有相似的动力学特征,通过随机行为耦合而发生自组织、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相干行为,进而达到协同同步化,跨越临界转变点,走向自组织临界性,二者均为成矿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三者耦合与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吉山脉状钨矿的形成与控矿断裂系统的临界破裂及其串级崩塌 间歇平衡的分形生长有着紧密的联系,即大吉山脉状钨矿床成矿模式遵循广义的“五层楼”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