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4篇
  免费   1806篇
  国内免费   4072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262篇
地质学   11813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57篇
自然地理   41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430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54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517篇
  2002年   417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403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393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典型类比分析法的原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以我国隧道工程应用新奥法的典型工程经验和原位测试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系统科学、工程地质力学和岩石力学方法,阐述在隧道工程锚喷支护设计与施工中,普及应用围岩稳定分析预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典型类比分析法的提出、原理框架与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992.
赵世华 《湖南地质》1993,12(4):257-261,230
利用矿泉水的水文地质、水化学特征、环境同位素水文地质学和国际WATCH水/岩平衡计算机程序等新理论、新方法,可以推算出雪峰矿泉水的形成年龄和补给与迳流条件,计算出水的循环深度,以及主要成分的迁移系数,从而有机地研究矿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机制,探讨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993.
在碳酸盐岩地区广泛分布着一些沉积—改造铅锌矿床.其主要改造作用目前一般概括为地下(热)水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地下水改造成矿作用与岩溶作用之间的关系,论证岩溶在矿床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即地下水改造富积成矿作用主要为岩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肖金凯  黄伯钧 《矿物学报》1993,13(3):268-276
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理化性能测试和镜下观察等手段,确定了贵州大方猫场含黄铁矿粘土岩中主要粘土矿物为伊/蒙不规则间层矿物,其间层作用类型为R=1,即累托石型有序间层。  相似文献   
995.
隧道围岩分类的层次类比系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把围岩分类的因素分为3种。第一种为大的地质环境,它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地形等;第二种为围岩的小环境,它包括岩体结构、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地下水的分布等;第三种为围岩的物理、力学、水理以及埋深等具体参数。这3种因素从大到小形成一个层次递阶关系,下层元素是上层元素的具体表现,上层元素对下层元素产生影响。把用这种层次关系表征的典型工点集合,作为一个工程地质评价模型的基础。按典型工点的稳定性进行排序或进行聚类分析,再把新工点的稳定性权重与典型工点的稳定性权重序列或相似序列比较,找出新工点在典型工点序列中的相当位置,这样就可根据与新工点相近的典型工点围岩类别以及施工、支护等成功的设计参数或经验教训作为新工点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96.
日本地震电磁辐射研究的进展与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97.
武安斌  宋春晖 《甘肃地质》1993,2(1):25-34,T003
本文根据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组合和指相矿物将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沉积划分为两个相带,7个相和11个亚相,即碳酸盐台地相带和碳酸盐台地边缘相带;台地潮坪相、局限台地相、半开阔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缘前斜坡相、生物滩层礁相和礁相。可以看出,区内铅锌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明显受着碳酸盐沉积相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8.
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研究及自己野外观察的基础上,本文把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归为四大类:深水非对称米级旋回层序、L-M米级旋回层序、潮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潮坪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形成机制是与米兰柯维奇旋回有关的高频率海平面振荡变化旋回所形成的间断-加积旋回沉积作用,它们的识别标志主要是岩石类型、界面特征、产出环境等。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的规则的垂直叠加形式是识别三级旋回层序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关于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规律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火山岩型铀矿常位于大的地质构造单元界线附近,特别是稳定区与活动区之间的过渡带上。矿区的基底不仅需有较高的成熟度而且是在火山岩形成前或长期处于隆起状态者。负向火山构造,上叠式或拗凸型上叠式火盆是铀矿田的有利构造形式。红盆对成矿的作用不是古气候方面的而是构造方面的。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深度可以较大,而且在垂向上不只一个富集高峰。铀及其主要伴生组份不是来源于赋矿围岩,而是来自基底或更深处。  相似文献   
1000.
The remote sensing observational study for infrared radiation of rocks was proceeded during the loading on rocks until failure. The major instruments used in experiments were transient spectrum apparatus, intelligent spectrum apparatus, infrared radiation thermometer, infrared spectrum radiometer, and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 The experiments for 26 kinds of rocks were made. The studies show that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 of rocks increases along with increasing of stress. The amplitude of infrared radiation spectrum of rocks also increases along with increasing of stress.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f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of rocks are consistent with infrared radiation temperature. Before formation of major faults for some rocks, the belt-shape thermal imaging of temperature anomaly displaies in position of future major faults. This study has led the new technology of remote sensing into rock mechanics and tend to establish a new field in rock mechanics — remote sensing rock mechanics (or remote sensing rock physics).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rock mechanics in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 and rock burst, and in measurement of stress field in rock mass is expect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4, Supp., 645–652, 1992. Jin-Shen HAO, Ji-Han LI, Xiao-Hong LIU, Yi-Qiao ZHI, Jin-Kai ZHANG, Yong-Hong Lü, Yi LIU, Yun-Shen YU, He ZHANG, Quan-Quan JI, Xiao-Fan ZHU and Ning CHEN took part in this work. This subject i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91006). Work of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SSB (93A0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