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768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南秦岭中段中、上志留统金矿化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和金矿勘查工作显示,中、上志留统是南秦岭中段继泥盆系之后的又一套赋金地层,这套地层的分布区存在一条近EW向展布的金矿化带,宏观上,金矿化带的展布受青泥河-留坝复背斜和大河店-长坪-留坝区域性断裂带的控制.金矿(化)点和金矿(化)体的产出受层位、岩性、煌斑岩脉、火山活动、褶皱、层间构造破碎蚀变带、标高及氧化作用等因素的联合控制.矿体呈似层状产出,由多个呈串珠状展布的透镜体组成,金矿石类型以微细浸染型为主,属金-毒砂-黄铁矿建造.通过对已有矿(化)点和区域水系沉积物异常区进一步工作,有望找到中-大型金矿产地1~2处.  相似文献   
72.
图们江流域中更新世火山泥石流仅分布在残留的Ⅲ阶地上,碎屑物的粒级范围很广,具正粒序层理,分选差,是在冰川作用或冰雪融化作用下快速搬运、沉积形成的,具有浊积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3.
74.
黑龙江盘古-碧水韧性剪切带中段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盘古-碧水韧性剪切带中段糜棱岩的叠加强度和质量平衡分析表明:剪切带在变形过程中组分发生了显著的交换。糜棱岩类总体CaO、K2O、SiO2大量带入,TiO2、MnO、FeO是带出的。随着糜棱岩化程度的提高,SiO2、K2O、MnO明显带入,CaO少量带出。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整个剪切带质量和体积增加了16.87%。大规模的物质带入带出发生在糜棱岩阶段。  相似文献   
75.
中部地带是我国农业的精华地带,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部分农产品结构性剩余严重,市场竞争力弱,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力低而不稳,农民收入增长放慢,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等问题在中部地带表现更为典型,探索中部地带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途径对于研究和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部地带农业现代化途径主要是:整体规划,分类推进,极点突破;改革城乡户口隔离机制,加速农村城镇化;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培育规模经济的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机制,发挥高科技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拓宽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76.
盆中丘陵区生态恢复重建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亟待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紫色岩为背景的盆中丘陵区 ,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地区。近 10多年来 ,以林木植被恢复重建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平均森林覆盖率已达到 2 2 %。但是 ,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的生态与经济功能尚处于较低的水平 ,其中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开始出现退化的趋势 ,纯柏林面积日趋扩大 ,病虫害逐年增多。为此需应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 ,实施农村生态经济工程建设的途径 ,把该地区生态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7.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nC15nC16nC17为主峰碳,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OEP值 0.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Pr/Ph值为 0.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藿烷以C30 占优势,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规则甾烷∑ (C27+C28) >∑C29,∑C27/∑C29值为 0.79~ 1.2 0,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7甾烷略占优势,上部C29甾烷略占优势,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C27值为 0.5 1~ 3.6 3,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含量在剖面垂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谭世燕  石义强  赵育捷 《世界地质》2001,20(2):155-160,2091
松辽平原在地貌和地质上都是一个盆地。盆地中心区域上地幔隆升形成地幔枕,使本地区成为地壳中的一个热点,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盆地是汇水区,盆地中部地域自然就成为地下热水主要的分布区。松辽盆地地热资源开发远景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79.
Previous studies devoted to the morphology and hydrodynamics of ridge and runnel beaches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that deviate from those initially postulated by King and Williams (Geographical Journal, 1949, vol. 113, 70–85) and King (Beaches and Coasts, 1972, Edward Arnold). Disagreements on the morphodynamics of these macrotidal beaches include the position of the ridges relative to the mean neap and spring tide levels, the variation in the height of the ridges across the intertidal profile and, most importantly, whether the ridges are formed by swash or surf zone processe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idge and runnel beaches from three locations with varying wave, tidal and geomorphic settings were investigated to address these disagreements. Beach profiles from each site were analysed together with water‐level data collected from neighbouring por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ridges occur over the entire intertidal zone. On one site (north Lincolnshire, east England), the ridge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over the intertidal beach, whereas on the two other sites (Blackpool beach, northwest England, and Leffrinckoucke beach, north France) there is some indication that the ridges appear to occur at preferential locations. Most significantly, the locations of the ridge crests were found to be unrelated to the positions on the intertidal profile where the water level is stationary for the longest time. It wa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highest ridges generally occur just above mid‐tide level where tidal non‐stationarity is greatest. These findings argue again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idges are formed by swash processes acting at stationary tide levels. It is tentatively suggested that the ridges are the result of a combination of swash and surf zone processes acting across the intertidal zone. Elucidation of the morphodynamic roles of these two types of processes, and other processes such as strong current flows in the runnels, requires further comprehensive field measurements complemented by numerical modelling.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0.
本文运用已建立的二维时变云模式[1],就中低空风垂直切变对对流和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为此设计了五种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低空风切变较小时,容易爆发对流;中低空切变不超过某一值时,对流发展缓慢,但最终会爆发强对流;一旦中低空风切变超过某一值时,则对流发展不起来。另一方面,中低空风切变可加强各云微物理过程及地面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