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5篇
  免费   1342篇
  国内免费   1281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484篇
地球物理   786篇
地质学   4519篇
海洋学   120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50篇
自然地理   171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于1989-1990年在室内条件下,用牺牲阳极保护浸泡于海水中的多种钢筋凝土试件测试不同试件中钢筋极化与阳极布局、涂层质量,涂层厚度及试件浸水情况的关系。结果表明,牺牲阳极能有效地保护全浸海水中的混凝土试件,对间断浸淋海水的试件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改善阳极安装工艺,保护作用可望提高;电偶电流在各阴阳极上的分布将随涂层质量,涂层厚度和试件浸水情况不同而异,回路中电阻和电极极化情况是影响电流分布的  相似文献   
32.
本文揭示了天津海岸带影响经济开发的四个方面的地质环境特点;着重探讨三个方面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防止其形成和减轻地灾害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3.
胶州湾海域水质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已建潮流模型的基础上,用ADI法建立了胶州湾扩大域变动边界的平流—扩散输运模型,以COD为指示因子,预测了胶州湾海域1995年、2000年的水质、青岛环海公路海上段、沧口区北半部污水截流、北水南调、集中排放以及胶州湾西部经济开发对海域水质的影响等。为青岛市环保部门制定环保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4.
公用微机硬盘信息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保护公用微机硬盘信息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预防各种计算机病毒,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人为操作对硬盘信息的破坏。适用于学校等开放性微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与保护.  相似文献   
35.
从射线声学和简正波声学的角度,概述了海洋声层析的基本理论,包括射线走时反演、简正波走时反演、简正波相位反演和简正波水平折射层析。海洋声层析以反演海水温度和流速为基础。还总结了声层析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37.
互花米草及其对海岸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论述了互花米草在滩涂中种植的时间、种植的方法及其生长的适应性。文中着重讨论互花米草在海岸工程中防浪和消浪能力。与工程护岸比较,互花米草护岸是最经济、合理和有效的。通过本文的讨论为今后利用互花米草进行海岸防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39.
黄河三角洲地貌环境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是由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一下部冲积海积平原(超潮滩)─周边潮滩三个区带的地貌系列构成.它们之间形成三条地貌环境岸线,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陆上─潮滩堆积地貌体系.该体系研究对三角洲发育.环境及其开发利用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The interaction of coastal and submarine morphology with the hydrodynamic regimes exerts a control on coastal dynamic processes, conditioning the dispersion of sediments and potential pollutants existing in the area. Thus, the study of such parameters is useful in order to define environmental threats. Within the submerged sector of the Bagnoli coast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investigated area, there are sediment groups composed of very fine sands located in low-energy zones due to wave refraction and diffraction; they can also be found on the sea bottom and on the man-made structures typical of this zone. These areas show high pollutant levels of N, P, Cu, Fe, Mn, Ni, Pb, Zn, C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The northern area, a place of high-energy hydrodynamic processes, also shows high concentration levels of pollutant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econdary cell circulation.
Morpholog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tom sediments along the Bagnoli coast allowed the actual processes and their evolution in space and time to be defined. It has also been possible to correlate such processes to the seabed morphology system, the wave formations which affect the coast, the complex system of sediment transport, as well as to the man-made interventions in the area. The results of recent chemical analyses of beach sediments and bottom sediments off the Bagnoli coast were also incorporated. They prove the presence of heavy metals, PAHs and PCBs in high and sometimes very high concentration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nd analyses, a hypothesis for an intervention for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has been formulated in order to renaturalise the coast through dredging and treatment of the sand, both on the seabed and on the emerged be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