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5篇
  免费   724篇
  国内免费   1540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5042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71.
近20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发展迅速,已成为遥感技术的前沿,而矿产资源评价与矿山环境监测是高光谱遥感应用中最成功的领域。高光谱遥感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的特点,通过对矿物种类、丰度和成分的识别,特别是对与成矿作用、矿山污染源密切相关的蚀变矿物的识别,可以有效地圈定热液矿化蚀变带,定量或半定量地估计相对蚀变强度和蚀变矿物含量,从而进行岩石矿物的分类和填图,并为矿产资源评价与矿山环境监测提供靶区,指导进一步找矿勘探和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介绍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评价与矿山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原理和成像光谱学的逐步完善,并详细列举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斑岩铜矿、热液型金矿、地浸砂岩型铀矿、油气、金刚石等矿种的找矿方面,以及在矿山废弃物中生成酸和缓冲酸分布的监测等方面的具体案例,以期为中国矿产资源评价与矿山环境监测中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2.
河北南部地区石炭一二叠系煤层煤种丰富,峰峰、邯郸矿区煤层的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煤、微镜惰煤及微暗煤;煤的结构以细、中宽条带状结构为主,在半亮煤和半暗煤中最多;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最高,一般可占50%~91%,惰质组占10%~35%,壳质组含量一般不超过5%,对煤层气来说,这是比较有利的烃源条件:区内大淑村矿2煤的矿物质含量最低,其煤的吸附能力较其它矿区高;主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具有北高南低的分布规律,揭示了煤的生烃强度具有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的趋势。该区煤层气源岩不仅影响煤的生烃能力,还影响着煤层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和煤层气的开采能力。  相似文献   
973.
甘肃大水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于西秦岭南缘的大水金矿是一个新型金矿床。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水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较系统研究认为,大水金矿床的方解石中的包裹体以气液包裹体为主。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的CH4、CO、H2的含量反映属氧化环境;液相成分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Cl-次之;阳离子以K+为主,Na+次之。Au在成矿流体中以AuSO42-络合物的形式迁移。矿床成矿温度为120℃~220℃,属中低温范畴。w(NaCleq)盐度为2.7%~9.1%,密度为0.875~0.970g/cm3。流体水的δD值为-101‰~-61‰,δ18O(SMOW)为-0.3‰~19.42‰,δ18OH2O为-4.32‰~8.33‰,显示早期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δ13C值趋向热液成因。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一层控—浅成-超浅成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金矿床,为多次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4.
应用近代微束矿物学分析测试技术,对在中国陨落的随州、寺巷口和岩庄等三块球粒陨石中矿物的冲击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查明存在有硅酸盐单矿物熔体、硅酸盐矿物混合熔体和全岩熔体三种组成不同的冲击熔体。研究结果显示:(1)三种熔融相与未熔相之间在主成分和微量元素组成上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它们是原地熔融的产物,但在较大的冲击熔块中,也发现冲击熔融作用引发了一部分元素,如亲铁元素、硒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现象;(2)查明Al2O3、Cr2O3、Na2O和CaO等优先进入从冲击熔体结晶的辉石常压相或辉石的高压相——镁铁榴石(属地幔过渡带矿物)中;(3)Al元素能进入阿基莫石(即辉石的钛铁矿结构相,属下地幔矿物)中,以固熔体形式稳定下来。ELNES的测定查明,其氧化铁组分中Fe3+/∑Fe的比值高达0.67(3);(4)陨石全岩熔体中硅酸盐相与金属-硫化物相之间为完全不混熔,后者以孤立的共结体团块产于硅酸盐熔体之中,除Zn、Na、Cr、Co和Cu在硫化物相中和Na在金属相中有明显富集外,其他元素的浓度则无明显变化;(5)在寺巷口陨石熔脉的金属-硫化物共结团块内发现了FeNi金属-硫化铁-磁铁矿组合,进一步证实了S和O等轻元素可以加入到以Fe-Ni金属为主要组成的地核成分中去;(6)在岩庄陨石的FeNi金属-硫化铁共结体团块的硫化铁内发现了Na、Mn和Fe的磷酸盐矿物小球体,说明P和Na、Mn等元素也能成为地核的组成元素。以上研究在行星演化、地幔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以及陨石学研究上均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75.
对新疆东疆地区某氧化铜矿石进行选别试验,确定该氧化铜矿选别流程为一粗二扫一精:选别的最佳条件为:磨矿细度90%;粗选硫化钠用量2500g/t;BX与丁胺黑药组合使用做捕收剂,用量分别为3500g/t和850g/t;2#油用量106g/t.铜精矿品位25.76%,回收率73.51%.  相似文献   
976.
四川九龙里伍铜矿主要矿石矿物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方法对里伍铜矿主要矿石矿物的研究表明:闪锌矿中含有质量分数大于8%的Fe元素,黄铜矿和磁黄铁矿中含有少量的r元素。在矿石样品中首次发现硒铋矿的类质同像矿物、自然铋及核燃料氧化物。  相似文献   
977.
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淄博市中心城区大气降尘的矿物组成、微形貌和微区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大气降尘的矿物组成有石英、长石、石膏、方解石、赤铁矿、白云母、伊利石和非晶质等.矿物微形貌特点和矿物组成揭示了降尘组分主要来源于3种途径:与高温过程有关的工业活动排放的产物,自然成因和大气化学反应的产物.球形赤铁矿、板状方解石和絮状石膏是本研究中观察到的3种典型矿物微形貌.  相似文献   
978.
东天山马头滩金矿金赋存状态及矿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东天山马头滩金矿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中金的成色、赋存状态及粒度,并提出合理选矿方法.对区域金矿评价和开发利用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9.
Abstract: Applying new approache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for the estimation of reserv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assessments of solid mineral resources. After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3-D geoscience modeling technology (3-D GM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3-D GMT for the estimation of solid mineral reserves, emphatically introducing its workflow and two key technologies, 3-D orebody surface modeling, and property modeling. Moreover, the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thods, such as the section method and geological block method, and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of 3-D GMT: building more accurate 3-D orebody models, expressing the internal inhomogeneous attributes of an orebody, reducing the potential for errors in the estimation of reserves, and implementing dynamic estimations of reserves.  相似文献   
980.
Liqiang Yang    Jun Deng    Chunying Guo    Jing Zhang    Shaoqing Jiang    Bangfei Gao    Qingjie Gong    Qingfei Wang 《Resource Geology》2009,59(2):181-193
The Dayingezhuang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Zhaoping Fault Zon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ld-hosting faults in the Jiaodong gold province of China. Dayingezhuang is a typical large-scale shear zone-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with superimposed silver mineralization. Fluid inclusion (FI) petrography and microthermometry, and analysis of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for fluid inclusion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and the processes of silver mineralization. Microthermometry data of FI indicated that ore-forming fluids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salinity and low density. Homogenization pressures of FI are estimated at 20 × 105–220 × 105 Pa. The change in ore-forming fluids from K2SO4 type to NaCl type indicates the superposition of two hydrothermal mineralizing events. Ore-forming fluids were dominated by magmatic components in the early mineralization period, and affected by meteoric waters in the late period. Gold may have been transported as Au-S or Au-Cl complexes, whereas silver was transported as Ag-Cl complexes. Early fluid boiling and later fluid mixing are thought to be two of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the deposition and superimposing of gold and silver to form the large depos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