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一维固结条件下黏土微结构再造过程研究和描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冷冻制样方法,对不同固结压力作用下得到的重塑黏土压缩试样进行了真空干燥,对其水平截面、45o截面和垂直截面上获得的SEM照片域微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对简单微结构参数的研究表明,随固结压力增大颗粒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合成微结构参数的研究包括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两方面,结果表明,随固结压力增大,第一主成分指标近似线性增大;不同固结压力作用下的样品具有明显的聚类特征,且类内距离随固结压力增大逐渐增大。在建立各种土力学关系时,可以考虑纳入合成微结构参数而并非简单微结构参数,以反映土微结构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2.
岩溶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溶蚀作用,包括水的机械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岩溶作用不但可以形成各种地表、地下岩溶形态和沉积堆积建造,同时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还能聚积有用矿物形成矿床。因为岩溶成矿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并具有独特的环境特征。文章主要从构造的控矿性、可溶岩的含矿性、岩溶水的物化性状、热力学条件及聚矿空间的性质等,探讨广西中生代古岩溶的成矿环境,分析各种环境在岩溶成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3.
以富集系数值(ki)为指标,系统讨论了三江地区中段Au,Ag,Cu,Pb,Zn,As,Sb,Hg8个成矿元素从老基底时期-盖层时期-古特提斯时期-中新生代地层时期富集与贫化的演化历史情况。研究表明,基底时期Cu-Pb-Sb富集,盖层时期Au-Ag富集,特别是As强烈富集,古特提斯洋时期,Au-Sb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脊环境,Cu强烈富集在金沙江洋岛环境,古特提斯弧时期,金沙江洋内弧表现出Cu的富集,P -Zn富集在滞后弧,而碰撞及澜沧江陆缘弧没有成矿元素的明显富集,中新生代时期,As-Hg富集。  相似文献   
174.
本文通过对金厂金铜矿田成矿构造形变特征分析和成矿迹象的评价,指明不同成因的成矿构造控矿性差异悬殊,矿田内局部地段矿体的富集是具有一定成生联系的成矿构造组合共同控制的结果。成矿构造形变机制与成矿作用具密切的有机取系,且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后者的特性。利用成矿构造特征分析法可求解反映构造控矿性的定量参数—构造变量和构造组合关联,从而确定最佳控矿构造组合,查明预测隐伏矿化区的构造准则和最佳矿化地段。  相似文献   
175.
周俊 《热带地理》2022,42(7):1107-1117
以海南渔民海神信仰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海诸岛考古发现和海南岛方志等文献,及笔者2012―2020年在海南持续做的田野调研资料,从谱系理论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及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及仪式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渔民海神信仰谱系包括海洋水体本位神、航海保护神、渔商专业(行业)神、镇海神与引航神等海神家族谱系,岸上―岛屿―船上―东南亚移民社会等空间谱系,出海前―归航时―捕鱼前―海难―日常等时间谱系;海神信仰仪式活动主要有做海仪式、南海诸岛仪式以及日常实践中的仪式。在参与仪式的过程中,海南渔民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展演与活动等互动,触发自身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秩序:1)树立了船长的绝对权威;2)形成先登岛拜庙者享有优先捕捞权的传统;3)众神合祀突出,其中拜“108兄弟公”出海仪式是最隆重和最受渔民重视的;4)海南渔民的地方性海神信仰是海南籍华侨的身份象征和地域认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6.
胶东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叠加,时空集中,规模巨大"的显著特征,胶东金矿床在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时代上具有一致性。各类矿床不同蚀变带、各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各成矿阶段具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类型组合,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CO2-H2O-NaCl流体。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源于统一的流体库——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流体系统,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混入。胶东地区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152~160Ma(玲珑花岗岩)、126~130Ma(郭家岭花岗岩)和108~118.8Ma(伟德山花岗岩)等3个时期,主成矿期年龄集中于112~127Ma,成矿主要与郭家岭和伟德山花岗岩有关。  相似文献   
177.
谱系学是一种方法论,原义是指分析关于家族世系、血统关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方法,它有助于辨明人物的身份、认识事物的特征和理解事物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研究者将其应用到自然科学领域,提出了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简称“区域成矿谱系”)的概念,揭示出一定区域内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成矿作用的演化轨迹及其时空结构。地质历史跟人类历史一样是连续演化的,尽管有时缺失记录,但每一个特定空间范围内,成矿作用也是必然在发生的,只是其成矿的效果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究竟形成的是什么矿种、什么类型、多大规模的矿床等,都取决于该空间范围内不同历史时期的成矿作用及其发育程度。区域成矿谱系相当于成矿作用的“家谱”,即以图谱的方式记录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成矿作用及其演化轨迹。此概念是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新进展而提出来的,不仅充实了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并且更形象地表达了矿床成矿系列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定位规律,有助于阐述区域成矿作用与地质构造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由区域成矿谱系进一步提出“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理念,至今已经20年了,其已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发展,并在指导找矿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