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测绘学   241篇
大气科学   287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1399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云南白显锰矿产于中三叠统法郎组地层中,其主要矿石矿物是钡镁锰矿。矿物属沉积成因,结晶细微,局部呈沿c轴延长的细小柱状和纤维状。矿物点群2/m,常见单形:斜方柱{110}、平行双面{100}和{001}。晶胞参数:a_0=0.9758nm,b_0=0.2848nm,c_0=0.9640nm,β=88.98°,V=0.26786nm~3,Z=1。矿物反射率为18.60~25.65,相对密度3.67,文中还列出了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2.
吉南早元古代集安群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巍 《吉林地质》1994,13(3):39-45
早元古代集安群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分别形成了三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形迹组合。Ⅰ世代为层理褶皱组合,由平卧褶皱、轴面片理和韧性剪切变形带组成;Ⅱ和Ⅲ世代为片理褶皱组合,分别由各种位态的片理褶皱和轴面褶劈理、膝折面理组成;Ⅰ、Ⅱ世代的原始构造线方位均为近南北向,为近共轴叠加,但因Ⅲ世代构造的强烈改造,现今多变位为东西向。Ⅰ世代构造形迹组合的特征显示集安群的早期构造环境具有构造层次较深、以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为主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南京梁代石刻微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捷  陈舒泛 《地理学报》1994,49(5):418-428,T001
从地貌学角度较系统地分析了梁代石灰岩石刻表面自然毁损的微侵蚀机制,本文指出,雨水沿缝合线渗流,经多种地衣及兰藻、绿藻等生物作用而大大加强了溶蚀作用,导致石刻的崩解,并讨论此种特殊微侵蚀形态的形成机制在地貌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4.
论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原则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陈烈  黄海 《热带地理》1995,15(3):272-277
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旅游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旅游项目。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世界性、地域性、集体性、增智性和封闭性等基本特征。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要严格掌握和妥善运用有关的民族政策,保护民族利益;要注重发挥民俗资源特色和保护当地社会文化环境,避免盲目仿效、随意移樾和粗制滥造;要区分主次,重点开发,切忌一拥而上;要注意把当地民俗资源优势与其它景观优势结合配置,增强吸引力,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05.
天山石冰川的形态与发育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耕年  熊黑钢 《地理科学》1995,15(3):226-233
  相似文献   
106.
在合适的实验参数下(热力Rossby数R_(OT)=0.1,Taylor数T_a=2.2 ×10~7),在旋转斜压流中,大尺度地形强迫造成低频振荡以及大气环流中的“阻塞”流型。这是由于地形强迫造成的准静止波与行进波的相互作用及共振引起的。地形把波数单一的流动变成多波数的流动。地形强迫使波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7.
近百余年上海气温变化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家良 《地理学报》1993,48(1):26-32
本文根据1873—1990年上海的年、冬、夏平均气温资料,并利用1956—1990年其郊区气温资料,对城市热岛效应对气温的影响作了处理,重建了近118a的上海气温序列。在此基础上对上海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同期的北半球气温变化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上海的气温变化有其明显的阶段性、跃变性和周期性。近百余年上海气温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北半球相似,呈缓慢变暖趋势,但具体的变化过程和幅度有差别,尤其近20多年来的变化与北半球不一致,没有明显的增温现象。  相似文献   
108.
广东化州大坡高岭土矿属花岗岩风化残积型矿床,矿石矿物成分简单,以高岭石和石英为主,两者在粒级分布上差异明显,很易分选。精选后的高岭土中,高岭石含量可达91%,石英为1%以下。高岭石有序度较高,晶形规则,大多以叠片状和蠕虫状产出,但经机械处理后大部分可剥离成细小的高岭石单晶。矿石化学成分中Fe2O3,TiO2含量低,使高岭土具有较高的自然白度。造纸涂布试验表明高岭土的涂布性能良好,涂布纸具较高的平滑度,但涂料粘度偏高,这些性能和高岭石的矿物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09.
恰库尔特一带的碱性花岗岩按侵入顺序和岩性可分为:晶洞(霓石)钾长花岗岩、(霓石)碱长花岗斑岩、霓石花岗岩.这些岩石大都含碱性暗色矿物.发育指示浅成特点的晶洞构造及文象结构,从矿物组合看岩石具贫水特征;岩石化学方面以高硅、高碱或过碱,贫铝、镁、钙为主要特征;岩石通常具有高的∑REE,其中以过碱性的霓石花岗岩为最高;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并具有强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谱表明,岩石相当于洋脊花岗岩,具有高钾、铷、钍的含量,而钡、钽、铌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以上特征和区域构造分析表明,恰库尔特一带的碱性花岗岩为阿尔泰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以后于中晚三叠世的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0.
Most studies of karst landscapes and their processes have been concerned with consolidated, often well-jointed limestones. There are particular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study of karst procesess in softer, less-compact limestones such as chalk, coral reefs, and aeolian calcarenite. Previous studies in aeolian calcarenite indicated these problems and a scheme was developed of speleogenesis in aeolian calcarenite. A study of karst processes in aeolian calcarenite at Bats Ridge in western Victoria has developed this scheme further. The karst features and processes at Bats Ridge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andscape of a mid-Pleistocene calcarenite dune system. The resolution of problems of the rapid subaerial speleogenesis in the area is achieved by the synthesis of the known karst features of the ridge and the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of the area. Karst development on this aeolianite ridge depends on litholog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availability of aggressive water capable of solution. The diagenesis of the calcarenite is occurring now and must have been occurring by the mid-Pleistocene. This simultaneous lithification of the carbonate dunes into aeolian calcarenite roc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lutional karst features in the dunes is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the speleogenesis in this area. It is the formation of a hardened kankar layer (cap rock) in the dunes of sufficient compressive and tensile strength to support cavitie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se interrelated factors, that has strongly determined the formation of the karst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