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9篇
  免费   1521篇
  国内免费   1970篇
测绘学   789篇
大气科学   1649篇
地球物理   3148篇
地质学   3917篇
海洋学   598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668篇
自然地理   44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483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35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315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308篇
  1995年   318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赣东北地区的区域成矿特征和成矿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东北地区位于扬子、华夏两大构造单元复合部位,中、新生代受到北北东向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作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成矿强度大、矿床类型多样。近年来区内找矿工作有了新突破,对内生金属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对照其大地构造单元笔者将赣东北地区划分成2个成矿带,7个成矿亚带,总结了4个主要成矿期,归纳出4大主要成矿系列,构建了区域矿床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962.
青藏高原昆仑—汶川地震系列与巴颜喀喇断块的最新活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区之一。最近十多年来,在青藏高原中部连续发生了1997年西藏玛尼Ms7.5级地震、2001年青海昆仑山Ms8.1级地震、2008年3月新疆于田Ms7.3级地震和5月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及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它们相继发生于青藏断块区巴颜喀喇断块四周边界活动断裂带上,是该断块最新活动的结果。发生于断块南北边界断裂上的3次地震都是走滑断裂错动的结果,发生在断块东南端的汶川地震则是挤压逆冲断裂的产物,而西北端的于田地震则呈现出张性特征,它们共同反映青藏断块区巴颜喀喇条状断块向东南方向滑动的最新活动。自1900年以来,青藏断块区和巴颜喀喇断块的强震活动表现出多期活动和区域性转移的特征,20世纪早期Ms7.0级以上强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在青藏断块区北部边界构造带,中期转移到高原南部喜马拉雅板块边界构造带和断块区南部断块,最近十多年来则在巴颜喀喇断块及周缘边界断裂上活动。青藏高原这种块体活动和地震活动与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对亚洲大陆的推挤作用相关,因而,青藏高原和巴颜喀喇断块的强震活动与澳-印板块边界苏门答腊强震活动相对应。目前苏门答腊地区强震活动仍在继续,因此,近期对巴颜喀喇断块及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强震活动和强震危险性仍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63.
基于“S”规律的中国钢需求预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高芯蕊  王安建 《地球学报》2010,31(5):645-652
本文基于人均钢消费量与人均GDP“S”形规律, 对典型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钢消费量峰值年份进行截面分析, 并依据我国经济增长发展目标厘定高、参考及低三种方案, 解析中国未来钢需求, 结论是: 按高增长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5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80~500千克, 消费总量6.7~7亿吨; 按参考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5-2016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30~470千克, 消费总量为6~6.5亿吨; 按低增长方案, 我国人均钢消费峰值点将在2017-2018年到达, 届时人均钢消费量400~440千克, 消费总量为5.6~6.1亿吨。  相似文献   
964.
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模型预测   总被引:40,自引:21,他引:19  
本文介绍了以人均矿产资源消费与人均GDP“S”形规律、矿产资源消费强度变化倒“U”形规律和矿产资源需求波次递进规律等为核心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需求理论, 以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能源与矿产资源需求综合预测模型; 系统预测了2010-2030年全球及中国一次能源、粗钢、铜、铝需求趋势, 并与其他预测方法和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论证了这一理论模型的先进性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5.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元素分布规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已经成为冈底斯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铜品位高、规模大、矿体连续性好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根据167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对各元素平面分带、(Pb+Zn)/Cu、Au/Cu、Mo/Cu、Pb/Ag、Zn/Pb、Zn/Cu比值分带以及剖面上元素的分带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甲玛铜多金属矿具有典型的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分带特征,矿体由深部向浅部具有Mo→Mo(Cu)→Cu+Mo→Cu(Pb+Zn+Mo)→Cu(Pb+Zn)→Pb+Zn的成矿元素分带现象,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研究提出,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是由北东至南西,流体源位于矿区北东部的则古朗地区。这种典型的热液分带特征同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近管道相Pb/Ag比值高、远离喷口Zn/Pb、Zn/Cu比值高的元素分带特征有着本质的区别。矿区北部则古朗地区高Mo/Cu比值以及钼元素矿化强度随标高降低愈强的分布特点,均预示了该地区是深部隐伏含矿斑岩体之所在。  相似文献   
966.
王立社 《地质与勘探》2010,46(5):863-871
经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发现,位于商州市大荆镇北的清岩沟镍-钼矿床赋存于庙湾组下部黑色岩系中,岩系由绢云斜长石英千枚岩、黑云斑点状二云母千枚岩、石墨化绢云千枚岩、白云母细晶大理岩-碳质白云岩、含石墨石英透辉透闪岩、含钛方解-石英片岩等组成,含Mo、Ni、Ti、Cu、Pb、Zn、P及碳质高。宏观及微观地质特征表明,岩石经历了区域变质变形、后期强烈韧-脆性剪切构造作用叠加、改造。正是这种地质过程导致Mo、Ni等成矿元素在沉积期形成之后,发生迁移、沉淀,形成硫化物型镍、钼矿化,矿(化)体就位于岩系强烈揉皱与膨大的片理化带、赋存于强变形的刚性与塑性构造体接触带。研究表明区内的岩脉与矿化关系不明显。最后认为,清岩沟镍-钼矿床为黑色岩系容矿的层控型沉积-变质叠加-韧脆性构造改造的后生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967.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NNW向构造的识别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新友 《地质与勘探》2010,46(4):609-615
湖南黄沙坪铅锌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近年来由于危机矿山深部找矿项目取得重大找矿进展而引起各方关注。矿床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包括NNE向、近NE向和NNW向,但以往一直将NNE向作为控岩控矿构造。系统的地质调查及岩体对比发现,NNE向断裂为成矿前逆冲构造,控制区内的褶皱与石英斑岩的侵入,并在成矿期继续活动。NNW向构造控制了矿区内花岗斑岩(301#、304#)的侵入以及矽卡岩及其相关的钨钼矿、铅锌矿的成矿。铅锌矿体受NNW与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常呈"S"型、或两组断裂交汇处的不规则脉状。矿化以NNW向花岗斑岩为中心形成分带,矽卡岩型钨钼矿化分布于花岗斑岩体边部,铅锌矿体分布于外侧。NNW向控矿构造的认识揭示出黄沙坪矿床301#花岗斑岩体及其东南部深部地区将是重要的找矿方向;同时,301#-304#岩体构成的NW构造线两侧,具有进一步寻找小型铅锌矿体的条件,这些矿体主要位于NNE与NN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968.
李旭芬 《地质与勘探》2010,46(3):392-399
三甲金矿床位于胶东半岛东部的牟乳金矿带内岔河—三甲断裂的南端,其围岩主要为古老变质岩和昆嵛山花岗岩,为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通过对矿床控矿构造空间形态、活动期次、力学性质以及围岩蚀变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三甲金矿主要受控于主断裂,其内不同期次的次级断裂控制了矿体的空间产出位置;控矿断裂至少经历了三期应力改造,早期为压扭兼张扭性的右行剪切变形,中、晚期以张性裂隙为主-形成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后期为压扭性裂隙内部充填形成石英+碳酸盐+多金属硫化物。进而总结了矿体在断裂带中分布的规律性。深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三甲金矿的矿石类型、矿石矿物组合具有垂向分带的特征,矿物组合逆向分带与地球化学原生晕所指示的深部成矿叠加相一致。结合矿体在断裂中分布的规律以及原生晕特点,推断三甲金矿在-506m标高以下尚有成矿富集段的存在,此次研究为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9.
烃气测量法在黑龙江乌拉嘎金矿区找矿预测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拉嘎金矿是一个大型金矿床,随着生产对探明储量的不断消耗,保有资源已近枯竭,在矿床深部及周边寻找新的隐伏矿体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该矿床形成后,其上覆盖了一层第三系的凝灰岩,以至于在地表使用常规的地球化学方法找矿效果很差。基于烃类气体具有挥发性强、运移距离远、能穿透深厚的盖层、反映深度大,并可在地表形成异常场等特点,我们将烃气测量技术应用于该地区的找矿预测。本文在分析该区烃类气体的背景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区烃类组分在空间上与已知矿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异常的分带序列,测区异常的展布特征和时空结构,并结合地质和构造特征,对区内的成矿潜力进行了评价,圈定了相关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970.
因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涉及的控矿因子较多,各度量指标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有些定性指标还具有模糊性特征,高精度和定量化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为了实现对研究程度较低的新矿区的成矿预测,并解决上述难题,本文试图将专家的主观判断与精确的数学运算巧妙地融合,将复杂问题及定性指标定量化,使评价过程和评判结果更具客观性,建立一种层次分析-多级模糊评价的成矿预测模型。以贵州大厂锑(金)矿田普晴矿区为例,选取地质、化探和遥感多元致矿信息,基于GIS平台,建立了层次分析-多级模糊评判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模型,最终圈定出锑(金)矿远景区18个,其中Ⅰ、Ⅱ和III级远景区分别有4个、5个和9个。根据勘查验证,预测结果较为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