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87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通过对该区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将区内银矿按成因、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等划分为三类六型。指出了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矿是本区银矿的重要类型。总结了银矿的找矿标志,提出了本区银矿的主攻类型和主攻地区。  相似文献   
32.
文章对几种分离测量硅酸锰的方法进行了对比。指出硅酸锰测定失真的缘由。选择了浸取分离伴生铁矿物的浸取剂及浸取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33.
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28  
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多年来一直是矿床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建立的铼-锇同位素定年实验室,为研究钼矿床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新的手段。因辉钼矿是最主要的含铼矿物之一,且基本上不含普通锇,其中所含^187Os是由^187Re衰变而来,故放射成因^187Os的积累是矿物年龄及铼含量的函数。本文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东秦岭钼矿带中几个不同类型的大型钼矿床的Re-  相似文献   
34.
吉林省西林河金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矿区划分了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和新生代四个构造层;整个矿区为一棋盘格子形构造体系;主干构造形迹为由东、中、西三个韧性挤压剪切带,金矿的主要成矿构造是西部韧性挤压、剪切带,主要找矿方向为西带F6及其派生的近南北向剪切断裂群。  相似文献   
35.
王绍雄 《福建地质》1995,14(2):85-94
福建西部的紫金山铜(金)矿与台湾北部的金(铜)矿其矿床(田)的很多特征十分相似,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也很类同,表明其成矿作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可以对比。依此为基础能够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有关火山/潜火山热液-斑岩成矿系到的两阶段三层模式。此模式环太平洋地区中、新生代火山活动地区类似床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6.
沈中兴 《福建地质》2005,24(3):147-153
岭头坪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产于南园组第二、三段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夹层中,矿体呈似层状,受断裂构造及层间破碎带控制.成矿与中生代火山活动紧密相关,可能为中低温火山热液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和金土壤异常分析,岭头坪矿区的周围及南、东侧以及石笋歧一带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7.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XRF and in situ LA-ICP-MS analyses of ilmenite in the Tellnes ilmenite deposit, Rogaland Anorthosite Province, SW Norway, constrains a two stag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model of a ferrodioritic Fe-Ti-P rich melt. Stage 1 is characterized by ilmenite-plagioclase cumulates, partly stor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ore body (Lower Central Zone, LCZ), and stage 2 by ilmenite-plagioclase-orthopyroxene-olivine cumulates (Upper Central Zone, UCZ). The concentration of V and Cr in ilmenite, corrected for the trapped liquid effect, (1) defines the cotectic proportion of ilmenite to be 17.5 wt% during stage 1, and (2) implies an increase of D VIlm during stage 2, most likely related to a shift in fO2. The proportion of 17.5 wt% is lower than the modal proportion of ilmenite (ca. 50 wt%) in the ore body, implying accumulation of ilmenite and flotation of plagioclase. The fraction of residual liquid left after crystallization of Tellnes cumulates is estimated at 0.6 and the flotation of plagioclase at 26 wt% of the initial melt mass. The increasing content of intercumulus magnetite with stratigraphic height, from 0 to ca. 3 wt%, results from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rapped liquid towards magnetite saturation. The MgO content of ilmenite (1.4–4.4 wt%) is much lower than the expected cumulus composition. It shows extensive postcumulus re-equilibration with trapped liquid and ferromagnesian silicates, correlated with distance to the host anorthosite. The Zr content of ilmenite, provided by in situ analyses, is low (<114 ppm) and uncorrelated with stratigraphy or Cr content. The data demonstrate that zircon coronas observed around ilmenite formed by subsolidus exsolution of ZrO2 from ilmenite. The U-Pb zircon age of 920 ± 3 Ma probably records this exsolution proces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38.
福建尤溪梅仙矿田铅锌银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生 《福建地质》2007,26(4):211-221
梅仙矿田铅锌银矿是福建省目前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铅锌矿产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矿田内陆续发现和评价了丁家山、峰岩2处大型规模的铅锌矿床。矿床产于闽中裂谷带中新元古代东岩组绿片岩中,属块状硫化物型矿床。  相似文献   
39.
柏树岗金红石矿床矿石类型及金红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柏树岗金红石矿床含矿岩石主要为下元古界宽坪组角闪片岩等,矿体呈(似)层状,产状与地层一致。矿石可划分为角闪石型片状(或块状)、绿帘石型片状(或块状)、斜长石型块状、云母(或绿帘石)石英型片状、绿帘黑云斜长石型片状、白云母型片状、黑云母型片状(或块状)及石英脉型块状等类型。金红石早于、同时或晚于主变质期脉石矿物形成,以前两种为主,其杂质含量不超过5%,主要为FeO、Cr2O3及SiO2等;决定金红石杂质含量的因素主要为杂质元素离子半径,次为杂质元素在矿石中含量。矿床是下元古界富钛火山-沉积岩系经泥盆纪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40.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疆库木库里盆地砂砾岩型铜矿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西段东昆中断裂北侧新生代陆相盆地中 ,与西部且末县嘎其哥洛德和克孜勒小型砂砾岩型铜矿组成近2 0 0km长的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化带。铜矿化赋存于石马沟组上段 (E3 S1)砂岩中。围岩中铜含量一般低于地壳丰度值 ,南部火箭山地区发现有斑岩型铜矿化、昆中结合带也发现规模巨大的铜矿化带 ,它们可能是本区铜矿化的矿源层。铜矿化呈透镜状、似层状 ,剖面上已发现三层铜矿化 ,其中上部铜矿化较好。地表氧化矿石矿物组合简单 ;矿石构造为条带状、浸染状、团块状 ,填隙结构。铜矿化受湖泊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亚相的近岸砂坝、远岸砂坝的砂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