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基于水-岩相互作用的泥岩库岸时变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世良  刘小强  尚明芳  李怡 《岩土力学》2012,33(7):1933-1939
为探寻云南省富宁港区泥岩库岸在水-岩相互作用下的稳定性演变规律,通过富宁港区一期工程现场采集泥岩试样,经过不同次数的干湿循环后,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将得到的岩石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工程转换,经回归分析后构建泥岩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参数概率分布的时变模型。结合极限平衡法和可靠性理论,得到水-岩相互作用下泥岩库岸中值安全系数、可靠度及可靠安全系数的时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水位反复升降作用下,综合二元指标的可靠安全系数能更合理地分析泥岩库岸稳定性;库岸整体稳定程度呈现出非线性衰变特点;库岸最危险滑动面表现为由内向外的渐进性破坏。以试验为基础,提出的泥岩库岸时变稳定性分析方法为研究水位周期性涨落下库岸的稳定性演变规律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张振华  陈爽  崔强  胡宜 《冰川冻土》2016,38(4):1175-1182
水库运行期水库岸坡防洪限制水位及正常蓄水位之间消落带内的岩石,由于库水位的周期性变化而处在湿干交替作用的环境中.针对目前在研究水库运行期岸坡消落带软岩崩解机理过程中消落带湿干交替作用环境模拟不合理的问题,选取三峡库区三叠系巴东组中风化紫红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将泥岩置于室内周期性湿干交替作用的环境中,对湿化和干燥过程中泥岩崩解物的宏观质量、物质组成及微细观结构和湿化溶液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崩解物的质量在湿干交替作用5个周期后不再增加;随着湿干交替作用次数的增加,黏土矿物中含量较大的蒙皂石矿物的含量在减少,第1次湿干交替作用后减少最为明显,4次后趋于稳定;随着湿干交替作用次数的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在5个周期后变化很小.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水库运行期消落带三叠系巴东组中风化紫红色泥岩在湿干交替作用过程中的湿化和干燥的模拟时间,即一个湿干交替作用周期的湿化时间为4天、干燥为2天;泥岩在湿干交替作用5个周期后不再崩解.研究成果为揭示水库岸坡消落带软岩崩解机理提供了消落带湿干交替作用环境的合理模拟方式.  相似文献   
103.
影响泥岩盖层封闭能力主控因素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研究影响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的主控因素,采取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利用不同压实成岩埋深和泥质质量分数的人造泥岩盖层样品,对其排替压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泥岩盖层排替压力与其泥质质量分数和压实成岩埋深之间具有正比关系,即泥质质量分数越大,压实成岩埋深越大,泥质盖层排替压力越大,封闭能力越强;反之,封闭能力越弱.该关系在大港油田沙一段中部盖层排替压力预测中的成功应用,证明其对预测泥岩盖层封闭能力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坝体填筑料压缩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兵  高玉峰  刘伟  艾艳梅 《岩土力学》2009,30(3):741-745
堆石料的压缩性直接关系工程的安全问题,对某一抽水蓄能电站坝体填筑料开展多组大型侧限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堆石料的压缩模量较大、压缩指数很小。只有在应力超过颗粒破碎应力以后堆石料压缩曲线才会发生较大程度的下降,且认为颗粒破碎应力是堆石料发生弹塑性变形的转折点,对于不同初始孔隙比的同一种堆石料,在极高的应力状态下它们的压缩曲线会聚到唯一的极限压缩曲线LCC。压缩曲线中堆石料的卸荷回弹量非常小,表明其是弹性变形。不论何种加载路径材料的初始级配决定了堆石料的最终压缩状态,且随着母岩强度的增加、初始孔隙比或者泥岩含量的减小堆石料的压缩性减小。  相似文献   
105.
利用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会产生大量秸秆废弃物,通过厌氧消化将其转化为沼气,是其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为了评估该处置技术的环境风险,实验以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的菊芋茎秆为对象开展厌氧消化研究,对其产气性能、重金属形态变化、可迁移能力及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菊芋秸秆中茎主要重金属(Cu,Zn,Pb,Cr,Cd)含量为5.69×10-6,19.19×10-6,0.23×10-6,0.33×10-6,0.50×10-6,叶中的含量分别为9.11×10-6,23.83×10-6,0.57×10-6,0.43×10-6,0.48×10-6相对与根与块茎较较高;菊芋秸秆厌氧发酵总产气量为206.58 ml·g-1 TS,显示产气潜力良好;厌氧消化后,Cu,Pb和Cr的重金属可迁徙因子值低,相对比较稳定,迁移能力较弱。Cr和Cd的生物可利用度减小,其中Cr大幅度减小了41.54%,Cd减小了12.30%,说明厌氧消化能有效降低Cr和Cd的生物可利用度,减小对环境的危害。但Pb的生物有效性大幅度上升,应在沼渣管控环节关注。  相似文献   
106.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渤海西部海域新生代盖层发育情况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利用渤西地区丰富的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取心分析化验资料等对研究区新生代盖层发育特征、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东二段下部、明下段下部及明下段上部3套区域泥质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相比于明下段两套区域泥岩盖层具有单层泥岩厚度大、色暗、质纯、高泥地比、横向分布稳定及更高成岩阶段等特点,东二段下部泥岩盖层封闭性好于明下段泥岩盖层;东二段下部区域泥岩盖层控制了油气在凹陷区域深部沙河街组、东营组的聚集成藏并决定了油气朝沙垒田古隆起上倾方向运移,明化镇组下段区域"终极盖层"与断裂共同作用控制了整个渤西地区新近系的油气富集程度;提出了"周边凹陷东二下区域泥岩盖层底面构造脊输导体系"、"凸起斜坡及内部明下段泥岩盖层、断裂‘耦合’油气输导体系"两种区域盖层控制下的油气输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7.
成岩过程中泥岩的成岩矿物会随成岩体系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有效地识别成岩矿物组合与划分成岩体系,对深刻 理解有机质生烃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选取东营凹陷古近系不同层段埋深在1200~4500 m的泥岩,通过岩石薄片、 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有效地区分了外源输入的矿物(如石英)与成岩矿物(亮晶方解石和白云石)等显微特征的差 异,据此建立了定量估算泥岩中成岩转化的黏土矿物含量的方法:C陆源=(C/Q)沙一×Q样品和C成岩=CXRD-C陆源,其中C为黏土矿物含 量,Q为石英含量,更好地反映了泥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的演化特征。在埋藏演化过程中泥岩中的成岩矿物和组合呈现出 两段性,3000 m以上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较慢,形成了以伊蒙间层+高岭石的成岩矿物组合,推断其经历了酸性成岩 环境和开放成岩体系;3000 m以下黏土矿物和白云石的成岩转化过程加快,形成了以伊利石+绿泥石+白云石的成岩矿物组 合,推断其经历了碱性成岩环境和封闭成岩体系,充分展现了泥岩在深浅层成岩环境和体系的差异性。与前人研究东营凹陷 泥岩中由有机质生烃产生异常压力造成的开放/封闭体系界限基本吻合,表明泥岩中矿物埋藏演化经历的成岩体系与有机质 生烃形成的压力体系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这对认识不同成岩体系下有机质的生烃过程和生烃机理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108.
The loess landslide along the contact between loess and Neogene red mudstone (NRM) is one of those that have occurred extensively and frequently in loess areas of China.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his type of landslides, a distressed loess slope being subjected to deformation along the loess-NRM contact was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rough approaches of field monitoring and laboratory physical modeling. Field observation and physical modeling shows that the slope deformation will experience two distinct processes: 1) laterally retrogressive and vertically progressive propagation, which was initiated by falling of the slope head; and 2) retrogressively separate mass sliding along the weak basal zone of the loess-NRM contact with minor sliding along the paleosols within the loess. Shear failure of the loess-NRM contact may initiate in the middle section, followed by a progressive propagation towards the slope toe and inner slop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essed slope are largely constrained by slope topography, the unique structur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ess and paleosols, and occurrence and nature of the loess-NRM contact. Rainfall h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ope through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loess and soil of the loess-NRM contact. Additionally, improper style and intensity of cutting on the slope greatly enhance and accelerate the deformation course of the slope.  相似文献   
109.
牛庚  孙德安  韦昌富  颜荣涛 《岩土力学》2018,39(4):1337-1345
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气平衡法,分别对取自广西岑溪滑坡现场的全风化泥岩原状样进行了持水特性试验,得到全吸力范围内的持水曲线;用压汞试验测试经受不同吸力原状样的孔径分布,并用此分布曲线推算持水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全风化泥岩原状样的进气值为110 kPa,用3种方法可测得全风化泥岩的全吸力范围内的持水曲线。全风化泥岩原状样的孔隙大小分布可认为单峰结构,其孔隙的孔径主要分布在10~1 000 nm,但也有孔径在50~300 ?m范围内的小部分孔隙存在,主要因为原状样中存在少量的原生裂隙。利用3个经受过不同吸力土样的孔径分布分别推算其持水曲线,3条曲线组合与实测值比较表明,用一次压汞试验结果(孔径大小分布曲线)预测全吸力范围内的持水曲线精度较低,而选取各自吸力范围段的预测曲线组合而成全吸力范围持水曲线,与试验数据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0.
孙潇  刘立  刘娜  明晓冉 《世界地质》2017,36(2):333-345
以松辽盆地哈达山青山口组二、三段泥岩盖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泥岩样品中常量元素和稀土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泥岩稀土元素(∑REE)总量较高(104.99×10~(-6)~281.88×10~(-6)),∑LREE/HREE比值较高(6.50~9.96),REE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而重稀土元素亏损,Eu(0.88~1.16)存在负异常等特征;(2)物源区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和中基性火山岩,源岩的钾交代作用成因可能为黏土矿物中的伊蒙混层转化为自生伊利石;(3)物源区泥岩修正后的CIA值(44.75~72.24)较低,暗示物源区经历了弱风化作用,Sr/Cu指标显示物源区长期受干热型气候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