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10篇
地质学   740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粤港澳大湾区狮子洋主航道地质勘察无法采用垂直点状钻探勘察施工,为此采用水平孔勘察方案,设计了一个特大水垂比大位移科学钻孔。该孔设计孔深940 m,取心靶点14个,靶区半径5.0 m,水平段长380 m,垂深60 m,水垂比14,是国内单孔作业靶点最多、水垂比最大的钻孔之一。研究制定了一套多靶点定向钻进、水平螺杆马达原状性取心、地质录井和存储式钻杆输送测井的综合勘察技术,在水利水电勘察中首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孔完钻孔深936.20 m,中靶率85.71%,其中,取心进尺81.70 m,机械钻速2.38 m/h,岩心采取率89.84%,精准实现了洋底主航道的地质超前预报,大幅度减少了勘察孔数量,降低了环境破坏,提高了勘察效率,保证了地质资料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是一项值得在隧道勘察中推广使用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12.
结合我国地下新型能源勘探工作的重大需求,开展了“5000 m新型能源勘探智能钻探装备与技术”的研究,取得了5000 m多功能交流变频电动钻机、多参数孔底自动监测装置、高温环保泥浆及泥浆性能自动测量装置、取心和无心钻进不提钻互换钻具等系列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新型能源深部钻探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3.
龙马溪组页岩是现阶段国内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川南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的龙马溪组气层存在低电阻率特征,仅从测井响应上很难与水层区别。为此,在现有常规测井、钻井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铸体薄片、QEMSCAN和X全岩衍射等岩心分析实验,对该地区低阻气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川南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的龙马溪组低阻气层的主控因素有3个: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过成熟有机质完全石墨化和有机质纹层分布形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低阻气层的成因为发育的有机质纹层和有机质部分石墨化,即页岩气储层表现为低阻往往都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相互影响造成的,在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分析相应地质、测井和岩心资料,并且需要利用上下层段对比和邻井对比等方法判断储层低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4.
龙马溪组页岩是现阶段国内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川南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的龙马溪组气层存在低电阻率特征,仅从测井响应上很难与水层区别。为此,在现有常规测井、钻井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铸体薄片、QEMSCAN和X全岩衍射等岩心分析实验,对该地区低阻气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川南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的龙马溪组低阻气层的主控因素有3个: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过成熟有机质完全石墨化和有机质纹层分布形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低阻气层的成因为发育的有机质纹层和有机质部分石墨化,即页岩气储层表现为低阻往往都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相互影响造成的,在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分析相应地质、测井和岩心资料,并且需要利用上下层段对比和邻井对比等方法判断储层低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攻关层位,然而其地层发育情况却长期存在争议,尤其是精细层位划分以及内部是否存在不整合界面的问题。本次研究结合了前人研究成果、岩性、测井、地震资料,并以野外露头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深底沟—大侏罗沟、花园沟、黑油山沟、吐孜沟、水库沟5条野外剖面的考察,识别出各类标志层以及J/T、T/C、T3/T2、T2k2/T2k1、S6/S7界线,认为三叠系内部并不缺失S2、S3(砂组,位于T2k2),并可区分出此二层位,随即建立起多个野外剖面的时空对应关系;此外,本次研究还通过不同岩性岩石测井响应特征将下三叠统划分为3段6砂组,将上三叠统划分为3段7砂组,将中三叠统则更细划分为2段7砂组14小层,并通过元素地层学方法对层位进行了局部检验。  相似文献   
116.
R. Drysdale  S. Lucas  K. Carthew 《水文研究》2003,17(17):3421-3441
At‐a‐station diurnal variations in carbonate hydrochemistry were measured during four observation periods at Davys Creek, a tufa‐depositing stream in central NSW, Australia.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and continuously logged measurements of specific conductivity, pH and temperature showed that changes in the amount of CaCO3 deposited upstream of the study reach were direct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diurnal water temperatures, which control the rate of CO2 efflux to the atmosphere. The greatest upstream losses occurred during the mid‐afternoon water temperature peak, whereas the lowest upstream losses occurred at sunrise, when water temperatures were at their lowest. Cloudy days at all times of the year produced small diurnal water temperatures ranges (c. 2–5°C) and, consequently, relatively small changes in upstream CaCO3 loss (23–50 mg L?1) through the day. Clear sunny days, especially during summer months, produced large diurnal water temperature changes (up to c. 11°C), which in turn triggered diurnal changes in upstream CaCO3 loss of up to 100 mg L?1. By implication, the active reach of tufa deposition must advance downstream and increase in length during the evening and vice versa during the day. Given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Davys Creek waters are a function of insolation, changes in the reach of tufa deposition under baseflow conditions are a direct function of the prevailing weather.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palaeoclimatic interpretation of fossil tufa deposit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17.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analyzing sonic log data do not always yield accurate information on each velocity segment of a well. It is shown here that the velocity-depth parameters and the sections of approximately constant velocity may be more precisely defined by using an exponential spline to model the data.  相似文献   
118.
119.
地球物理测井数据格式及面向对象的数据读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处理或解释软件开发时,只有知道所处理的测井数据的格式,才能正确地进行读取、格式转换、数据处理以及绘图等工作。在对ECLIPS 5700数控测井系统XTF文件格式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内存映射文件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创建了XTF文件数据读取类,实现了大数据量XTF文件数据的快速读取,也可为其它格式测井数据的格式转换和数据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0.
本文通过对1963、1976年两次ELNino事件的分析指出:两次ELNino事件在很多方面较为一致,其主要差别是ELNino开始的地理位置(主要是经度位置)和海温分布不同。同时,又分析了两类不同型式的ELNino年对我国干旱、雨涝和登陆台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