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油气资源勘探的常规方案大致是普查—详查—细测、物探—地质—钻井等。本研究团队在前人研究与应用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资源勘探实践,逐步形成了油气资源的多元勘探理论。该理论体系是由受控区域构造不同地质时代构造运动叠合作用下的多构造属性单元、不同油气属性特征的目标单元、不同物源属性的多学科多尺度地球物理勘探单元,以及不同作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单元等所组构。本文以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佳伊断裂上的汤伊地堑带为例论述了该勘探理论。松辽盆地自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受控于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西太平洋构造域的顺时针以挤压应力场为主的作用,同时该应力场作用具有一定的叠合表现。由区域地球物理、精细地球物理、石油地质、岩石物理、计算地球物理等不同学科的联合研究,对深层、探查程度低的油气新层系新领域目标进行了多尺度方法技术探查,最终提出目标区的油气性新认识。上述勘探新理论的建立延展了油气勘探思路,补充了已有的勘探方案,同时这一勘探理论也有益于固体矿产资源的探查。  相似文献   
12.
当前能够分析的地球化学成分众多,如何从诸多成分中快速有效地优选出有价值的地球化学指标是长期致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安徽贵池为研究区,将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量化,探讨54种成分的土壤地球化学响应特点,基于背景对照系数、变异系数、表生富集系数、土壤类型变化系数4个关键参数,研究量化方式,采用平均值法和标度法分别讨论综合地球化学响应系数的计算方法。优选出25项地球化学响应敏感指标,其中,Au、Ag、Pb、Hg、Zn、Mo、S、Mg、F、I等敏感指标反映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Cd、As、Pb、Hg、Ba、Sb等敏感指标指示研究区土壤存在不同程度污染,I、Mo、N、S、P、Corg等敏感指标指示土壤营养状况总体较好、研究区具有富硒土壤潜力。结果表明,综合地球化学响应系数可以较快速准确地从数十种成分中优选出敏感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第四系厚层覆盖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报道了该区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来所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认为本区采用-20目的土壤样品筛分粒级、表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0~-20m、深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150cm以下及有关的采样密度试验结果都是切实可行的。发现南京地区局部表层土壤中存在两个重金属元素富集带,局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明显富集对有关农作物的安全性有直接影响。讨论了诸如怎样确定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如何检查评价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看待土壤中元素总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等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双层采样的效果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琦 《中国地质》2002,29(2):186-191
成都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在研究元素基准值及分布特征,构造、农业、环境污染的研究,天然气的预测,pH值的计算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并且判定深层样对研究深部元素分布、构造研究、根深作物发育、天然气预测、浅层样对浅层元素分布、农业地质、环境污染等研究有着特殊的作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及其双层采样方法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诚 《地理研究》2016,35(12):2273-2282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耕地面临日益严重的质量和数量安全问题,改进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并探索其在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中的应用研究,对于耕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多规合一”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融合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重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集成方法,结合耕地质量与规划城镇用地的耦合分析,探索可占用耕地与城市开发边界识别路径,并以南通为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沿江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沿海地区土壤肥力较差,西部和北部地区土壤肥沃,耕地质量较好。沿江地区规划城镇用地和耕地质量空间匹配较好,可占耕地和开发边界范围较大,北部地区相反。耕地质量评价—耕地与规划城镇用地耦合—可占用耕地选择与边界框定的方法,可以为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提供指引,但城市用地需求和耕地可占用规模确定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