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奇异的波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笔者在水力压裂后砂岩产油井中进行高分辨率VSP工作时,除观测到常规纵波及转换波,还观测到来自产油层的几种奇异的慢速波至。由于该慢速波至的性质不明,按视速度从高到低分别命名为W1,W2,W3,…(W为wave的第1个字母),在顺5井裂隙优势方向,1210m深度上观测到5种反射波;反射纵波,反射转换波,W1,W2,W3波,在裂隙非优势方向上,W2,W3波没有出现,在顺4井1532m深度上观测到4种反射波;反射纵波,反射转换波,还有2种慢速波至,为了区别于顺5井中观测到的慢速波至,将其命名为W4,W5波。结合该区钻井,测井,地面地震,井间地震等资料对观测到的慢速波至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慢速波至既不属于不均匀介质产生的绕射波,侧界面产生的反射波,槽波,管波,斯通利波,也与Biot慢纵波动力学特征相悖,现有波动理论不能解释这种慢速波至现象,这意味着地球内部介质中存在人类还未认识的弹性波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72.
Seismic surveys successfully imaged a small scale CO2 injection (1,600 ton) conducted in a brine aquifer of the Frio Formation near Houston, Texas. These time-lapse borehole seismic surveys, crosswell and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VSP), were acquired to monitor the CO2 distribution using two boreholes (the new injection well and a pre-existing well used for monitoring) which are 30 m apart at a depth of 1,500 m. The crosswell survey provided a high-resolution image of the CO2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wells via tomographic imaging of the P-wave velocity decrease (up to 500 m/s). The simultaneously acquired S-wave tomography showed little change in S-wave velocity, as expected for fluid substitution. A rock physics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CO2 saturations of 10–20% from the P-wave velocity change. The VSP survey resolved a large (∼70%) change in reflection amplitude for the Frio horizon. This CO2 induced reflection amplitude change allowed estimation of the CO2 extent beyond the monitor well and on three azimuths. The VSP result is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modeling of CO2 saturations and is seismically modeled using the velocity change estimated in the crosswell survey.  相似文献   
73.
GPS RTK技术在VSP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GPSRTK测量方法,对新疆塔河油田境内S118井VSP项目地面炮群方阵进行定位,高效率地获得地震波激发点坐标,并通过炮群点坐标复测的中误差、控制点坐标复测检校的系统误差值,阐明了RTK测量在石油勘探VSP项目中的定位质量。  相似文献   
74.
因为VSP(垂直地震剖面)可在井下不同深度直接观测震源子波的变化,因此被认为是能够提供唯一有价值的地震波衰减资源的来源。利用实际地层中波的衰减测量结果,可以对VSP记录的地震波能量损失进行补偿。目前大多数VSP的反Q滤波都是直接套用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滤波方法,我们称之为VSP资料的非程变反Q滤波法。即对VSP经过波场分离和静态时移后得到的上行波分别进行反Q滤波。但是,VSP并不像地面反射地震记录那样射线是双程路径的,它的下行直达波是单程走时,而上行反射波的走时介于单程和双程走时之间,因此,VSP所记录的地震波衰减程度与地面地震资料所记录的地震波的衰减程度是不同的。本文根据VSP上、下行波各自的波场特点,推导出VSP特有的反Q滤波数学表达式。该表达式与地面地震记录反Q滤波的表达式所不同的是增加了一个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是传播路程(或传播时间)和品质因子Q的函数,我们称该方法为VSP的程变反Q滤波法。经过数值模拟计算表明,该方法对VSP的地震波振幅和频率衰减的补偿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有限元法是复杂介质地震模拟的有力工具,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地震波传播过程,比较细致地再现地震图像。但由于有限元法地震模型所需网格节点数多、数据规模大,使它的计算受到限制。采用对角化集中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变二维为一维存贮,并通过使用有限差分吸收边界条件来处理地质模型的人为边界反射问题,从而使计算所需内存降低,计算时间减少,并能比较好地实现地震声波用有限元法计算,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6.
塔里木盆地发现多个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田,随着开发的不断推进,中小型储集规模的缝洞体已经成为产能建设的主力目标。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复杂地层速度的影响,缝洞体系偏移成像、归位存在一定误差,常导致钻井的失利。笔者提出一种基于随钻VSP地震地质导向的钻井轨迹高效优化方法,首先应用VSP速度与基于三角网格的新构造模型高效率地校正原始地震偏移速度场,再联合修正后的各向异性参数场对地震数据进行快速偏移成像。其次,对新数据的全层系地层的构造特征再分析,预测优质储层的发育位置,确定最终靶点。最后,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采用最为经济的优化设计钻井轨迹,钻进入靶。应用表明,该技术在大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得到提升。调整轨迹后的储层钻遇率和钻完井直投率分别提升16%和13.2%,有效地促进了油田实施低成本效益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77.
利用VSP资料准确获取地层速度,对地震数据时深转换和偏移成像具有重要的作用。受激发接收条件变化、近源动态干扰和初至拾取误差等因素,VSP资料初至时间往往含有一定程度的随机干扰。笔者研究了当VSP资料初至时间存在随机噪声干扰和仅有深部接收数据的情况下,不同井源距VSP资料逐层递推反演层速度的误差特性。研究表明:①井源距越大,其对应资料初至反演速度误差越小;②当仅有深部资料时,井源距越小,其资料反演结果与实际地层速度更接近。为此,提出初至时间平滑后再反演,多井源距反演结果求平均的方法,从而提高层速度反演精度。利用该研究结论,在某海上Walkaway-VSP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基于伪谱法的VSP逆时偏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逆时偏移被认为是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成像的精确偏移方法,尤其是能够有效地对回转波、绕射波、多次波等各种波动现象进行成像.近几年来随着并行计算机和存储设备的快速发展,逆时偏移方法备受关注.本文采用伪谱法实现了VSP逆时偏移,该方法不仅实施简便,而且计算效率高,精度好.并运用反周期扩展法来消除伪谱法中特殊的周期性边界效应问题.对VSP绕射点模型进行试算,分析了因覆盖次数不足在近井区产生的假象问题.对地堑模型和半圆隆起模型也获得了较好的VSP逆时偏移成像效果.并分别对VSP全波波场及分离出的上行波场进行了逆时偏移成像,可明显发现直达波在炮点和检波点位置处收敛成像,也产生了很强的成像噪声.最后对某地区实际观测的VSP资料进行了逆时偏移成像,并与Kirchhoff法VSP偏移结果和地面地震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显示了VSP逆时偏移在近井区成像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79.
在VSP资料中,中值滤波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波场分离方法,主要适用于简单线性波场分离。提出并实现的径向中值滤波方法,除具有常规中值滤波方法的优势外,对具有发散状多方向线性同相轴轨迹的干扰波场,其波场分解可一次完成。通过井中地震(VSP)实例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分离VSP上下行波场,以及P波和P-SV波分解,且在压制面波或提取面波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徐闻地区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闻地区位于北部湾盆地向雷州半岛的延伸部分,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2003年至今,江苏油田在徐闻地区先后开展了重力、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以及钻探、VSP和试油测试等油气勘探工作.徐闻地区存在比较特殊的地表与地下地质条件.工区跨越半岛陆上和浅海水域,浅表层多套火成岩覆盖(出露),深层构造破碎、地震反射成像困难.因此,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研究与勘探实践,克服了单一地球物理方法的局限性,获得了较好的数据资料,减少了多解性并为该地区的油气发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