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就XS—02井压裂情况谈煤层气井完井及增产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对XS-02井完井压裂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3种完井方式和3种压裂液在煤层气井中的适应性,结合XS-02井压裂施工的具体情况,解释煤层气井压裂时高滤失和高施工压力的原因,为以后各井的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52.
宽甸火山群地质遗迹的地质特征与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甸地处营口-宽甸古隆起东部北缘,在距今0.12~8 Ma间,火山多次喷发留下了特殊的火山群地质遗迹.宽甸火山群的多期喷发,产生多种岩石组成的火山岩,火山岩中含有大量上地幔橄榄岩包体与丰富的巨晶矿物以及特殊的火山群地质地貌具有追溯地质历史的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53.
自庆深气田徐深1井取得深层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以来,大庆油田步入了油气勘探开发并举阶段。2004—2010年完成123口井,平均井深4118 m、钻井周期141 d,钻井技术水平较低。虽然开展提速技术攻关取得一定效果,但仍然不能满足天然气快速增储上产的需求,还存在着固井后井口带压问题,急需深入开展钻完井技术攻关。自2011年起,借鉴国内外深层提速技术成果,分开次、分层段针对岩性特点制定提速对策,通过优化井身结构、优选高效PDC钻头、实验并自研液动旋冲和涡轮等新型提速工具,大幅度提高了深井钻井技术水平,2011—2013年完成19口井,平均井深4075 m、同比缩短钻井周期48.6 d;针对井口带压问题,综合分析其产生因素,开展系列技术研究,形成了防气窜固井配套技术,为深层天然气快速增储上产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54.
王建华  刘杰  张进 《探矿工程》2015,42(10):1-5
我国广泛分布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开发应用远景良好。通过借鉴、转化、应用常规油气开发的成熟技术,可集成配套形成页岩气开发钻完井技术系列。水平井已成为页岩气开发的主要钻井方式,结合旋转导向、MWD/LWD、三维地震和欠平衡钻井等工艺技术的集成应用可提高开发效率。水力压裂工艺已成为页岩气开发的主要技术,随着清水压裂、重复压裂、同步压裂等技术的发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更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5.
针对高分遥感影像用于滑坡智能识别缺少高清训练集的问题,在组建高清滑坡训练集过程中,为充分利用低分辨率滑坡影像,本文采用基于增强型生成对抗网络模型(ESRGAN)实现了低分辨率滑坡影像集超分辨率重建。ESRGAN模型在SRGAN模型基础上,通过移除批归一化层、加入多级残差网络与残差缩放系数,提升了生成器的特征提取性能与稳定性,并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基于毕节滑坡影像集与云南南景高速公路滑坡影像集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ESRGAN模型在峰值信噪比(PSNR)与结构相似性(SSIM)方面获得更高得分,超分辨率重建取得更优结果。本文研究结果为获取滑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绥中36-1-G43M井是我国海上油田首次自主实施四级完井的多底分支井,采用的是特殊设计的斜向器侧钻系统,即在主井眼中下入空心斜向器进行上分支侧钻作业,利用定向射孔技术勾通上下两个分支,生产管柱可实现分采.此项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海上平台槽口不足的问题,同时对一些低效井的再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对提高油田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有重要意义,在渤海油田中后期的大规模调整开发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城市地下管线竣工图绘制过程中有大量、且重复性的标注,通过编写LISP程序可以轻松、快速地完成这一项工作,从而提高作图速度,并且保证作图的工整。  相似文献   
58.
地下水同井抽回井主要应用于浅层地热能开发。细颗粒地层中地下水抽回井的比例模式多数为1∶3~1∶6,不仅增加建设成本,而且造成占地面积大、管理不便和回灌困难等问题。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利用钻探理论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同井抽回两用系统",实现了在同一口井内抽水和回灌之目的,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钻井设备选择、成井工艺及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9.
由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殊性,每个采油平台的槽口数量有限,而新建平台或者外挂槽口成本太高,因此利用低效井和关停井的槽口进行套管内开窗侧钻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QHD32—6F平台部分生产井为中177.8mm生产套管,利用修井机在Ф177.8mm生产套管内开窗侧钻Ф152.4mm小井眼,直接着陆钻水平段,裸眼段最长达1120m,平均长1032m。该工艺技术可操作性较强,工期短,成本低,为延长老油田寿命,维持老油田经济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0.
The latest eruption of Haruna volcano at Futatsudake took placein the middle of the sixth century, starting with a Plinianfall, followed by pyroclastic flows, and ending with lava domeformation. Gray pumices found in the first Plinian phase (lowerfall) and the dome lavas are the products of mixing betweenfelsic (andesitic) magma having 50 vol. % phenocrysts and maficmagma. The mafic magma was aphyric in the initial phase, whereasit was relatively phyric during the final phase. The aphyricmagma is chemically equivalent to the melt part of the phyricmafic magma and probably resulted from the separation of phenocrystsat their storage depth of 15 km. The major part of the felsicmagma erupted as white pumice, without mixing and heating priorto the eruption, after the mixed magma (gray pumice) and heatedfelsic magma (white pumice) of the lower fall deposit. Althoughthe mafic magma was injected into the felsic magma reservoir(at 7 km depth), part of the product (lower fall ejecta) precedederuption of the felsic reservoir magma, as a consequence ofupward dragging by the convecting reservoir of felsic magma.The mafic magma injection made the nearly rigid felsic magmaerupt, letting low-viscosity mixed and heated magmas open theconduit and vent. Indeed the lower fall white pumices preservea record of syneruptive slow ascent of magma to 2 km depth,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conduit formation. KEY WORDS: high-crystallinity felsic magma; magma plumbing system; multistage magma mixing; upward dragging of injected magma; vent opening by low-viscosity mag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