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2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469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144篇
地球物理   317篇
地质学   1469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73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Elana Wilson 《Area》2007,39(3):323-330
In this article, I trace the efforts of a development team working to promote a Canadian approach to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Russian North. These development workers used two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related to time and history to render Canadian knowledge mobile and applicable to a new location: (1) imagining today's Russian North as equivalent to the Canadian northern past and (2) reframing and idealising the Canadian past and present to make the governance export less discursively 'messy' for an outside audience. The relative failure of these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points to the need for richer dialogue in efforts to move knowledge cross-culturally.  相似文献   
182.
Changes in floodplain sediment dynamics have profound effects on riverine habitats and riparian biodiversity. Depopulation due to socio‐economic changes in the Dragonja catchment (91 km2) in southwestern Slovenia resulted in the abandonment of agricultural fields, followed by natural reforestation since 1945. This profoundly changed the water and sediment supply to the streams, as well as floodplain sediment deposi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agonja floodplain due to these land use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60 years. The re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dating of floodplain sediments using 137Cs profiles, measurement of actual sedimentation rates using artificial grass sedimentation mats, and linking this information to the present‐day hydrological behaviour of the river. The sedimentation mats showed that floodplain sedimentation was restricted to peak flows of considerable magnitude. Due to the reforestation, the return period of such high flows increased from 0·31 year in the period 1960–1985 to 0·81 year between 1986 and 2003, with commensurate changes in sedimentation rates. At the 1·5 m river terrace (formed about 60 years ago), 137Cs‐based sedimentation rates (1960–1986) were roughly twice the rates inferred from the artificial grass mats (2001–2003). This finding matches the increase in the return period for larger peak events during the 1986–2003 period, which caused fewer major inundations at this level. Conversely, sedimentation rates determined for the lowest terrace at 0·5 m were similar for both techniques (and periods) because the return periods of the peak events responsible for sediment deposition at this lower level did not change much over the period 1986–2003.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3.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及凝析油地球化学牲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东濮凹陷杜寨-桥口-白庙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水关系复杂,勘探难度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在80%~90%之间,甲烷δ13C1在-36.1‰~-39.9‰之间;距兰聊断层较远的井,40Ar/36Ar比值一般小于590,3He/4He比值为n×10-8,呈现典型的油型气特征;在兰聊断层附近的井,40Ar/36Ar比值一般大于1000,3He/4He比值为n×10-6,均表现为较高的值,并且40Ar/36Ar与3He/4H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有幔源惰性气体的混入,这些井的甲烷碳同位素比油型气偏重5.0‰~8.0‰,比煤型气偏轻4.0‰~7.0‰。因此,兰聊断层附近的井,天然气以煤型与油型混合成因为主,部分井天然气可能为纯煤型气。凝析油特征表现为湖相地层生成的成熟度较高的油,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明显分为两组:一组以桥口东翼桥20、桥23与白庙地区的白16等井为代表,它们具有较低的伽马蜡烷指数,可能与葛岗集洼陷烃源岩有关;另一组是白庙主体,它们具有较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和奥利烷指数,与前梨园洼陷烃源岩有关。研究认为,杜-桥-白地区天然气与凝析油为源岩热演化后期高温裂解的产物,形成的天然气藏具有多源、多阶、复合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4.
滇池水中铝的形态分布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莎  余定学等 《岩矿测试》2002,21(2):120-124
采用铬天青S光度法对滇池水中的总铝和各主要形态铝进行分析,并利用简单易行的紫外吸收表征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和颗粒物含量,初步探讨了各因素的变化对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5.
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刘庆成  杨亚新  万骏  李怀渊 《铀矿地质》2002,18(2):118-121,128
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是基于土壤矿物晶体能够累积天然辐射场的原理,通过取样测量土壤样品热释光强度进行找矿的方法,在扎吉斯坦铀矿床上进行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经济而有效的,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头部和尾部形成了清晰的土壤热释光高值异常,而在矿体正上方形成低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186.
利用物理测井曲线分析古气候变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领域。本文在对取芯井涩中6井多种气候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涩中6井GR曲线古气候反演模式,将该模式引进到盆地东部唯一贯穿第四纪的钻孔---达参1井,利用该井高分辨率自然伽玛曲线建立了盆地东部地区2.85Ma以来的时间标尺,据此讨论盆地东部地区2.85M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表明盆地气候变化在大阶段上明显受到天文轨道周期的控制,但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此外还与盆地西部大浪滩ZK-336孔进行了对比。表明柴达木盆地同时包含了高原隆升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信息,是古环境变迁的良好的信息载体。也证明了自然伽玛曲线是反映内陆干旱盆地气候与环境变化良好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7.
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文章在阐述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认为在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不但环境质量较好,而且生态旅游资源组合功能强、特征鲜明、优势显著,最后对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有关建议,即提高认识、合理开发、强化管理、突出特色、推出精品。  相似文献   
188.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气气溶胶中的PAHs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分布广泛、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和大气气溶胶中苯并(a)芘分析认为,春季样品中大气气溶胶中PAHs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排放,夏季来源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化石燃烧排放。  相似文献   
189.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0.
深部天然核反应堆——一种可能的山脉隆升动力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板块碰撞造山模式难以解释造山作用在时间上的“滞后”和在空间上的“差位”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山脉隆升的动力来自深部,因此,探索深部地质过程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及其导致的能量再分配是认识山脉隆升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若干线索表明地幔中的核反应中可能在岩石圈动力学演化过程中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分析U,Th等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在深变质过程中的行为,认为伴随板块俯冲发生的陆壳物质向地幔的再循环有可能在办流圈顶部形成富含U,Th,K等放射性亲石元素和碳质(石墨)的地质体,通过理论上的论证和对Oklo天然核反应堆遗迹的反演表明这些地质体可能有一部分具备了形成石墨核反应堆的条件。这种反应堆在亚临界状态下的断续运行有可能为其上方岩石圈中的岩浆作用提供热源,进入超临界状态时将可能导致深部核爆炸,成为地震,火山爆发和岩石圈破裂的动力来源,据此建立的山脉隆升的动力学初步模式,可以解释造山带的形成,高原的隆升,深源地震及其前兆的成因和金刚石及其相关岩石地壳浅部置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