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1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1574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6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厄尔尼诺与全球趋暖灾害骤增对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近 1 2 0年来全球大气温度的记录 ,进行了每 1 0年平均气温的分析 ,可以明显地划分为 3个时期即温度偏低期 (1 880~ 1 91 9年 ,至少 40年 ) ,过渡期 (温度变化起伏不大 ,1 92 0~ 1 979年 ,约 60年 )和升温期。再参照有关小冰期 (1 4 50或 1 4 90年开始至 1 850或 1 880年止 ,约 40 0年 )的文献资料 ,小冰期的气温比 1 880~ 1 91 9年时期更低些 ,因此推论温度偏低期持续了约 450年。由此可见 ,近 450年全球大气温度的变化 ,大体上是一个单向渐变过程。根据本世纪厄尔尼诺出现的情况 ,也可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时期 :从1 90 0年有记录开始至 1 940年为厄尔尼诺偶见期 ,在此时期尚未看出全球变暖 ;1 940~1 980年为厄尔尼诺中等发生期 ,全球出现微弱或中等程度的升温 ;1 980~ 1 998年为厄尔尼诺频繁出现期 ,此时全球明显升温。由此认为 1 0 0年来厄尔尼诺的出现情况 ,类似上述全球大气升温的单向渐变过程。本文考虑到海洋的热惯性 ,提出应关注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的叠加效应的新观点 ,提出今后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 ,厄尔尼诺仍将频繁出现 ,全球温度将保持偏暖状态。与此伴同发生的是各类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生物灾害等的频繁出现并加剧。应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维护农业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992.
昆明市自然旅游资源优化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区纷纷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的今天,昆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功能在减弱,而作为旅游集散地的作用在加强。如何使昆明自然旅游资源得以充分开发,提高其旅游吸引力,是昆明亟德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优化开发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贵州典型喀斯特环境退化与自然恢复速率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杨胜天  朱启疆 《地理学报》2000,55(4):459-466
喀斯特环境退化与自然恢复速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在分析贵族典型喀斯特环境主要因子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用土地覆盖、植被状况和土壤属性反映喀斯特环境退化与自然恢复过程,应用和地面观测方法对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覆盖、生物生产量、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研究区喀斯特环境退化与自然恢复规律及其相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994.
新疆艾比湖荒漠生态保护区建设条件评价及规划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李文华  郭江平  赵强 《中国沙漠》2000,20(3):278-282
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地势低洼,荒漠地类多样,是一些珍稀的荒漠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植物种群保存完整,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这里地处著名的阿拉山口大风通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艾比湖干缩引起的风沙灾害加剧了荒漠化进程,已危及北疆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划定建立生态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十分紧迫的。作者着重论述了建立保护区的依据及条件,对保护区进行了区划并提出了规划意见。  相似文献   
995.
从地域生态系统价值体系出发,探讨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综合资本测算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综合资本的测算,认识和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经济提供服务的价值量,以及人类为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所需的资本投入量。研究表明,灵武市的自然资本约占总资本的1/3左右,牧草地和水域占自然资本总贡献的97%。工矿、城镇等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巨大的自然资本负价值,其中工矿占84%,城镇占9%,显然工矿业对当地自然资本的损耗最大。  相似文献   
996.
张宪堂  高文乐  张金泉  周红敏 《岩土力学》2006,27(Z1):1045-1049
结合西气东输工程聊城至泰安天然气输气管道沟开挖工程的特点,探讨了沟槽石方爆破的设计原则和爆破施工方案。通过选择合适的炮孔布置方式及参数、分段装药结构和起爆顺序,提出了沟槽微差爆破技术以及减小爆破震动和飞石的安全措施,保证了通讯光缆和周围设施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7.
天然沸石对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研究了其负载TiO2后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探讨了TiO2与沸石的结合类型。通过对负载前后反应动力学模式变化的研究,阐释TiO2/沸石体系的光催化反应进程。从复合前后样品的AFM、IR、发射光谱变化上看,部分TiO2与沸石载体形成了新的Ti-O-Si或Ti-O-Al的化学键。光催化实验结果和动力学分析显示,在反应的初始阶段,当TiO2中引入多孔的沸石载体后,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过程由原来纯粹的吸附控制模式向反应控制模式转变,但还没有达到纯粹的反应控制的程度。沸石载体是通过提高吸附过程的速率,来提升初始阶段的光催化反应速率(R0)的。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天然水体中As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得的青藏高原部分天然地表水体(包括河水、湖水等)中As的含量,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天然地表水中As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不同区域河水中As的浓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化,尤其是狮泉河流域河水中异常高的As含量.这种空间差异可能是由地区土壤与岩石中As含量的差异造成的,而那曲河水中较高的As可能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水中As的含量高于河水,最高可高达1200μg·L-1以上.内陆湖湖水中高的As含量可能与水的蒸发浓缩有关,但注入河水的As含量也会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郯庐断裂带温泉气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断裂构造带温气体成分及同位素组成特征直接指示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及水化学特征。郯庐断裂带温泉气体成分以N2为主(多数大于90%),CO2含量较低(多数小于1%)。δCco2在南北不同地段存在明显差异,北段为-5.8‰--7.8‰,CO2主要为岩石化学成因。而中段和南段δ^13Cco2均小于-10‰,CO2有机成因。^40Ar/^36Ar为295-363,其中较低者(300左右)主要来源于大气,较高者来自地壳岩石中^40K的衰变。本文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探讨断裂带不同地段温泉气体的组成及其来源,而且有助于揭示郯庐断裂带构造-岩浆活动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在新生代发育起来的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年轻高热盆地, 其高地温场及高大地热流值主要集中于盆地中部坳陷区的泥-流体底辟构造带.因此, 底辟发育演化与热流体上侵活动, 尤其是上新世晚期的热流体活动控制了天然气及CO2的运聚与成藏特征.同时, 由于热流体上侵活动的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性侵入, 导致了壳源型和壳幔混合型CO2及烃类气运聚富集的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富集特点.总之, 泥-流体底辟作用中热流体上侵活动是控制天然气尤其是CO2运聚乃至富集成藏的主导因素, 而壳源型和壳幔混合型CO2等非烃气与烃类气运聚成藏时间及运聚通道的差异, 则是控制和制约烃类气与非烃气差异运聚及富集成藏的关键.根据本区CO2等非烃气与烃类气的地化特征及运聚规律, 可以分析和预测其运聚成藏模式, 为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