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8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滇东南长安金矿位于哀牢山造山带的南段, 矿区内主要出露的岩浆岩为正长斑岩, 常与金矿体伴生, 其形成时代及岩浆演化对长安金矿研究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选取正长斑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和Hf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 正长斑岩SiO2含量为68.00%~70.43%, 全碱含量(K2O+Na2O)8.15%~8.76%, 属于亚碱性系列强过铝质岩石, 具S型花岗岩特征, ΣREE为71.52×10–6~76.43×10–6, 含量较低, 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大, 稀土配分曲线具右倾特征, 具δEu弱负异常(0.81~0.86)和δCe弱正异常(1.15~1.33), 微量元素蛛网图具右倾特征, Rb、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 具Nb、Ta负异常特征。岩体锆石发育震荡环带, Th/U比值较高, 锆石206Pb/238U分析点呈点群分布, 加权平均值为(34.7±0.3) Ma, 表明岩体形成于始新世晚期。锆石εHf(t)为–2.65~2.02, Hf单阶段模式年龄(TDM)为629.95~821.54 Ma, 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 378.52~1 801.25 Ma, 表明岩体主要由古老地壳成分部分重融形成, 混杂有少量幔源物质。岩石具埃达克岩特征, 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02.
秦岭造山带南缘存在大片的早古生代基性火山岩,荞麦冲金矿的正长斑岩脉体呈北西向侵入基性火山岩地层中。本文通过对该正长斑岩脉体中的岩浆岩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探讨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正长斑岩脉体的侵入时代可以分为2期,相对应的2件正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415±7)Ma、(477±6)Ma,前者属于晚志留世时期,后者为寒武纪到早奥陶世时期。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具较高的Si O2含量(75%),里特曼指数δ=1.59,高Al低Ti的特点,Eu和Sr具有明显负异常,为钙碱性脉体。正长斑岩的Hf同位素检测结果得到εHf(t)全部为正值,其变化范围较大(3.4~11.8),说明岩浆主要来自亏损地幔,个别εHf(t)异常,推断岩浆上侵过程中混入少量地壳物质,从而显示壳幔混合特征。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表现为稀土总量很高(∑REE=149.62×10-6~321.55×10-6),轻稀土强烈富集型,呈现出高度分异的特点。研究表明,在早古生代时期,区域上为板内裂解的构造环境,使软流圈地幔上涌冷凝形成基性岩地层,正长斑岩脉体在侵入基性岩形成过程,从地壳深部的Au带入地壳表层,为地层Au的预富集,后期剪切成矿作用提供了Au的物质来源;正长斑岩脉体形成时代的厘定,确定了该区金源层形成时代,对后期金的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霞石正长岩是一种新型玻陶原料 ,在国外广为开发利用。由于它含大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因此在玻陶烧成工艺过程中能起到助熔作用 ,加速烧成反应 ,缩短烧成时间 ,降低烧成温度 ,提高产品稳定性 ,起到节能降耗的经济效果。我省是全国三大玻璃生产地之一 ,又是陶瓷之乡 ,同时拥有矿石储量大、质量好 ,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的霞石正长岩配套资源 ,国内实属罕见。在当今长石资源匮乏情况下 ,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大力推广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促进玻陶企业进一步发展 ,振兴经济  相似文献   
104.
杨航  吴鹏  韩润生  姜龙燕  陶琴  江小均  管申进 《地质学报》2020,94(12):3726-3745
滇中老街子Pb- 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位于金沙江- 红河富碱斑岩成矿带中段,是楚雄盆地中与喜山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矿化中心,二者相距仅2km,但是矿种和矿化类型均不同,金属矿物组合差异显著。两个矿化中心同空间、不同矿化类型的深部结构不清,成因联系不明,制约了姚安富碱斑岩区多金属矿床的理论认识与深部勘查。通过岩石组合、赋矿岩体组构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总结矿化元素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认为:①老街子正长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岩体内发育脉岩;白马苴正长斑岩具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和少量斜长石。岩石组合和组构特征差异反映后者形成深度较前者更深;②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一致,均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LREE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和Ti等),系中酸性富碱、高钾的正长岩- 石英二长岩钾玄质准铝- 过铝质系列岩石组合,为同源同期岩浆演化的产物。主要差异为老街子正长斑岩稀土总量及Rb/Sr比值整体较白马苴正长斑岩高,反映其岩浆结晶分异演化程度较白马苴正长斑岩高;③对比老街子矿床深部三个中段矿化元素异常分布特征,显示Cu- Mo异常往深部逐渐增强,矿床具有浅部Pb- Ag和深部Cu- Mo- Au的元素组合分带。白马苴矿床由岩体至接触带呈现出Au- Cu矿化/异常→Pb- Ag异常的分带特征。综合上述研究,认为白马苴、老街子矿床及其深部多金属矿化是成因上、时空结构上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属于浅成低温热液- 斑岩型Pb- Ag- Au(Cu- Mo)多金属成矿系统,深部具斑岩型铜、钼、金成矿潜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Pb- Ag- Au多金属成矿模式。研究工作对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具实践意义,对区域上同类矿床成矿理论研究和矿产勘查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六合正长斑岩是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的典型代表,以发育各类深浅不一的岩石包体而闻名,其中包括了同期的花岗岩包体;主岩和包体所蕴含的深部地质过程对于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约束作用。本文以六合正长斑岩和其中花岗岩包体的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为研究重点,结合主岩主量元素、锆石U-Pb年龄、Ti温度、锆石氧逸度的对比研究,分析和探讨富碱岩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锆石U-Pb年龄所限定的六合富碱岩浆活动时限为(37.89±0.96)~(35.87±0.58) Ma;而花岗岩包体代表的同期富硅酸性岩浆活动时限为(38.21±0.44)~(36.21±0.36) Ma;两者几乎同步活动。锆石微量元素成因判别图显示主岩锆石主要位于钾镁煌斑岩范围,暗示富碱岩浆源区具地幔属性;花岗岩包体锆石大多位于花岗岩范围,两者在花岗岩范围有部分重叠,证实了主岩锆石和花岗岩包体锆石结晶时存在共同的生长环境。Ce(Ⅳ)/Ce(Ⅲ)比值估算和Ti温度计算显示,在36.42~36.41 Ma范围内富碱岩浆氧逸度和锆石结晶温度发生突变,指示在该时限内富碱岩浆及所裹挟的花岗质岩浆发生了混合作用;氧逸度的振荡降低反映了后期幔源岩浆的补充。综合研究认为,六合地区来自富集地幔的喜山期富碱岩浆底侵熔化上覆深部地壳长英质岩石形成花岗质岩浆,随即以富碱岩浆为主与少量花岗质岩浆不均一混合并同步结晶成岩形成含有花岗岩包体的正长斑岩。  相似文献   
106.
辽宁矿洞沟—梁屯元古宙正长岩体的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洞沟 -梁屯正长岩体侵位年龄为 2 175.4Ma ,是年代最古老的正长岩体之一。正长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与下地壳组分参予的混合源区 ,有上地壳物质的混染。该岩体是研究岩石圈发展早期碱性岩浆作用的极好标本。  相似文献   
107.
安徽冶父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冶父山岩体主体岩性为石英正长斑岩。岩体富碱,尤其富钠,贫钙,镁,镁。其铜,铅,锌,金等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现象不明显。岩石的稀土总量很低、轻、重稀土分馏显著,并具中一强的铕负异常。岩体中发育石英网脉,其网脉石英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具富CO、Na^2+等特点。根据对上述特征的综合分析,同时在与铜、金矿化有关岩体特征广泛对比的基础上,指出冶父山岩体缺乏铜,金成矿的有利条件,找矿工作的重点应多着眼于岩体周围  相似文献   
108.
从岩体的岩性、时代、产状等方面,论证了八宝山煤矿北部的正长斑岩体为一岩盖,下部找煤前景可观,可在井下实施巷探和定向钻探找煤,以延长矿井寿命。  相似文献   
109.
Whole-rock Rb-Sr, zircon U-Pb and hornblende, biotite and K-feldspar K-Ar ages areused to reconstruct the cooling history of the Huangmeijian intrusion in the Anqing-Lujiangquartz-syenite belt in Anhui. Oxygen isotope geothermometry of mineral pairs demonstrates thatdiffusion is a domin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closure of isotopic systems. Assuming the coolingof the intrusion is synchronous with a dicrease in local geothermal gradients, an emplacementdepth of about 8 km and the magma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800±50℃ are estimated. TheHuangmeijian intrusion experienced a rapid cooling process and uplifted after its emplacementand crystallization at 133 Ma B.P. with a cooling rate of 34.5℃/Ma and an uplifting rate of 0.35mm/a. The intrusion was rising until it rested at a depth of 3km at a temperature of 300±50℃about 14 Ma later. Then the intrusion was in slow cooling and uplifting with a cooling rate of4.4℃/Ma and an uplifting rate of 0.04 mm/a. U-Pb dating of pitchblende is done for the hydrothermal uranium deposit formed in thecontact zone of the Huangmeijian intrus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age is closeto the closing time of the K-Ar system in biotite. The fluid inclusion thermometry indicates thatthe mineralization temperature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closure temperature of the biotite K-Arsystem. This sugge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low cooling of the intrusion and thehydrothermal uranium mineral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10.
矿洞沟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由粗粒正长岩、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组成,其中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它们侵入到粗粒正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粗粒正长岩形成于1879±17Ma,而细粒正长岩和闪长岩分别侵位于1874±18Ma和1870±18Ma,三者在误差内基本相同,因此,矿洞沟岩体的侵位时代为古元古代。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相对均一的全岩Nd同位素。但粗粒正长岩、中粒正长岩和闪长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却不均一,分别为ε_(Hf)(t)=-2.5~ 3.0,-1.5~ 3.4和-3.5~ 2.7,明显高于辽东地区太古代片麻岩演化到古元古代时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来源于太古代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并有大量地幔物质的加入。野外地质观察、主量元素组成及岩石中锆石具有相同U-Pb年龄却具有不同的Hf同位素等特征表明,矿洞沟正长岩和闪长岩是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矿洞沟正长岩体的侵位标志着辽东地区在古元古代时期处于南北地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全球古元古代末期Columb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