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广西大化新发现的透闪石玉进行了宝玉石特征、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化透闪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主要结构与和田玉基本一致,其宝石特征已经达到玉石级并已制作成雕件饰品加工销售。  相似文献   
82.
贵州省境内近期发现了新玉石矿,玉石以白-浅绿色为主,偶见糖色、青色,多呈蜡状-弱油脂光泽。通过对采自该矿玉石样品的镜下观察,配合FTIR及XRD等大型仪器分析,确定其主要为透闪石矿物所组成的矿物集合体,与新疆和田玉基本一致。SEM观测结果揭示,该矿软玉中透闪石矿物主要呈纤维状、柱状和片状变晶结构,晶粒(片)粒度小,结构致密。其中具纤维状交织结构的软玉质地最为细腻,质量较好,与新疆和田玉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83.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与电子探针(EPMA)分析对具有矿化分带的韩国春川软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川软玉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其次有透辉石、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等。矿化分带分为大理岩带、蚀变带、软玉+蚀变带、软玉带,是白云质大理岩经过多次交代与变质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84.
青海软玉的岩石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采自青海东昆仑三岔口软玉矿区的样品进行了显微硬度、扫描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定性和结晶度等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新疆和田软玉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青海软玉普遍显示出硬度较高、透闪石含量稍低、结晶度偏高的特点;透闪石主要呈毛毡状交织结构、显微纤维结构和显微片状结构,定向性普遍较好。对比两地软玉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发现青海软玉成矿母岩相对贫Mg、Si而富Ca,动力改造相对较弱,成矿温度较高,这是造成两地所产软玉在上述岩石矿物学特征上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青海软玉透明度偏高、油润度不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5.
大灶火玉石矿位于东昆仑西段,区内发现6个玉石矿群,圈定矿体24条。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金水口群中岩组地层内,呈脉状及似层状,受岩浆岩及地层层位控制,属接触变质成因。通过对该矿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对东昆仑地区寻找昆仑软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对四川软玉猫眼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软玉猫眼主要由透闪石组成。岩石薄片观察表明,透闪石主要呈近于平行定向排列的显微纤维状,显微纤维变晶结构是软玉呈现猫眼效应的根本原因。透闪石的形成有不同的期次:早期为短柱状,呈斑状变晶;中期为片状,呈集合体对短柱状交代。晚期为近于平行定向排列的纤维状。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透闪石纤维相互穿插绞合是玉石表现出高韧性和较强抗断裂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新疆和田玉以及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软玉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比,从岩石学的角度较系统地总结了两者的异同点,指出两者主要成分和主要矿物组成是近似的,但主要结构有区别,因而在外观上也有一定的差别,这对于两者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8.
对产于昆仑山、天山及岫岩的17块软玉做了红外光谱分析,主要分析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等不同颜色的软玉晶体结构中M1、M3位置中阳离子占位情况.其M-OH伸缩振动带显示,在M1及M3位置不仅有Mg2+和Fe2+,还有Fe3+.  相似文献   
89.
软玉的热谱特征与热转变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春云  张惠芬 《矿物学报》1991,11(3):251-257
本文利用差热与热重分析研究了软玉的热稳定性。通过红外光谱测定,系统地阐述了软玉的红外热谱特征,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深入地探讨了软玉的热转变机制,认为软玉热学性质的变化是其各组成矿物热学性质变化的复合,而最终的热转变产物是一种成分和结构都类似于透辉石的Ca-Mg辉石。  相似文献   
90.
"韩国料"是目前软玉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品种"玉石产品。对一批典型的"韩国料"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韩国料"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其常规宝石学特征以及红外光谱均与软玉的吻合;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其鉴定名称可命名为"软玉"或"和田玉"。同时,有部分测试结果可作为该"韩国料"样品的产地鉴别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