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8篇
  免费   1237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588篇
地球物理   2840篇
地质学   2598篇
海洋学   2570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121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576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21.
本文提出河流携带入海的沉积物或沿岸剥蚀物中矿物的分布及再组合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为了确定控制鲁南两城河至白马河沉积物样品中矿物分布及再组合的主要因素,作者对该区109个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资料进行了Q型和R型因子分析。研究指出,在诸多的河流中,白马河和两城河是控制该区沉积物分布的最上要的河流;矿物的化学稳定性是决定该区矿物再组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2.
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分析了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的传播特性,讨论了多种海底浅层介质切变波与压缩波、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与Hamilton和Chen等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海底浅层介质存在切变模量,切变波可以被测量出来,切变波速为50—600m·s-1,测量频率在50—200kHz之间,用波速比可以评价海底浅层介质的应力 应变性质。研究工作有助于描述和评价中国沿海海底浅层介质声学物理性状,并为最终建立中国沿海海底地声模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3.
基于近年来有关日本海的古海洋古环境研究成果,总结概述了日本海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日本海作为西北太平洋一个主要的边缘海,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同时也发育一些由气候的不稳定性、海峡的开合与其他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的突发性快速气候变化事件。日本海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因子的变化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总体说来,目前对日本海的研究程度还不高,对它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过程、驱动和响应机制的了解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1 IntroductionHuman activitieshavebeen stronglyaffecting theworld river sedimentsupply to the oceans since the19thor20thcentury(StanleyandW arne,1993;Fanos,1995;Sm ithandW inkley,1996;Stanley,1996;Yang,Shi,etal.,2004;Yang,Zhao,etal.,2002).Thesedi-m enttra…  相似文献   
125.
利用2000年9月在杭州湾进行的原型水文泥沙测验所获取的648个悬沙粒度样品,进行了样品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杭州湾测验区域,粒径为4.00~20.20μm的悬沙出现频率最高;悬沙的中值粒径值自东向西迅速增大;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大于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  相似文献   
126.
冲绳海槽轴线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冲绳海槽位于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岛弧之间,海槽中发育着一系列平行轴向延伸的地堑型正断层。穿越海槽的地震剖面证实了海槽扩张中心的存在,扩张轴沿海槽轴线方向延伸。由于地堑构造中心的扩张速率较大,由某引起的海槽中心下陷的速率大于沉积作用的补偿速率,使海槽中心海底出现明显的下陷。在轴线的大陆坡一侧,陆源沉积占绝对优势;轴线的岛坡一侧,以火山坡碎屑、浮岩、有孔虫软泥为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27.
根据黄河三角洲五号桩海域6级大风前后现场悬沙、沉积物和实测水流资料,研究了淤泥质粉砂海岸大风过程后泥沙分布特征和运动规律。发现大风天气海底泥沙对波浪作用反应灵敏,悬沙和底沙分布规律与波浪作用吻合,为波浪作用下海底泥沙运动的理论研究以及海区工程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重矿物组合、含量变化和特征矿物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是沿海泥沙来源和运移趋势判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廉州湾南部海域海底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 ,发现该区重矿物分布以北海地角为界 ,其百分含量和特征矿物南北有别 ,可能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来源区。其中廉州湾北部南流江流域来沙是该区主要物源 ,运移趋势为自 NE向 SW;地角西南岸段、岭南侧海岸侵蚀及银滩来沙也为该区提供了部分物源 ,运移趋势为绕过冠头岭沿海岸向 N方向运移。由于缺乏北海陆域陆相地层重矿物含量等相关资料 ,暂未做物质来源区的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129.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铁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的三个柱状沉积物岩芯的铁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元素的含量及剖面变化、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征,铁族元素与主元素的关系以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了物质来源、沉积作用和古气候,并据此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物有4种来源:海底火山源、生物源、自生源和陆源。海底火山物质提供了较多的铁族元素,相形之下,自生沉积作用较弱。元素地层学研究表明,在全新世温暖期和晚更新世寒冷期铁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尤以Mn和亲生物(Ca)元素对气候的反映灵敏。WP_2孔和WP_(40)孔铁族元素特征相似,与WP_1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30.
东海黑潮热输送及其与黄淮平原区汛期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日本气象厅1956—1990年PN(G)断面观测资料分析东海黑潮热输送的变异特征,并探讨其冬季热输送与黄淮平原区汛期(6-8月)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潮通过PN(G)断面多年平均的热输送达15.74×1014W,其中冬季热输送的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别明显;冬季热输送年际变化的周期主要为对.23.4a、3.5a、和2.6a,长期变化总趋势是70年代末以前各年热输送距平均为负值,对年代末接近多年平均值,进入80年代各年距平值不仅为正且逐年增大;东海黑潮冬季热输送与黄淮平原区汛期降水具有相近的长期变化趋势,两者间存在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