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胶订工艺是由配书、胶订、裁切、捆扎四个环节组成。着重探讨了影响胶订质量的主、客观因素:操作者的责任心和设备性能掌握情况以及热熔胶的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热熔胶粘度、硬度等。只有科学控制施工中各环节,才能有效提高书刊胶订质量。  相似文献   
32.
沉积物碳汇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沉积物的储碳机制对研究气候变化与全球碳循环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矿物对有机碳的保护作用是有机碳最重要的稳定机制,其中活性铁(FeR)在沉积物有机碳的累积作用中发挥着捕获有机碳并形成“铁锈碳汇”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关于海洋沉积物中FeR的固碳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海洋沉积物中FeR的提取方式、类型、固碳量、固碳机制、结合有机质来源及分子类型,阐述了FeR固碳的重要意义,旨在加深对矿物与有机碳相互作用的理解。海洋沉积物中FeR常通过柠檬酸盐 碳酸氢盐 连二亚硫酸盐(CBD)还原提取,主要以针铁矿、水铁矿及赤铁矿等氧化物形式存在。FeR可以结合沉积物中约80%的有机碳,结合机制包括以配体交换为主的吸附机制和共沉淀/螯合机制。FeR与有机碳的结合机制可依据铁结合有机碳(FeR OC)与FeR的摩尔比值(FeR OC∶FeR)简单判定,当FeR OC∶FeR低于1.00时以吸附方式结合,大于1.00时以共沉淀方式结合,且共沉淀相比吸附机制具有更高的有机碳结合量及稳定性。大部分海洋沉积物中FeR优先与海源类有机质结合,但在氧化还原频繁的河口及三角洲地区倾向与陆源类有机质结合。分子模拟实验、木质素氧化降解及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表明FeR与芳香碳及羧基碳等有机质具有更高的亲和性。FeR对有机质的稳定保存及减缓气候变化引起的负反馈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未来更多关注沉积物中有机质与铁矿物结合的具体过程及不同沉积环境FeR固碳的差异机制,更加关注不同结合机制的定量化及重要性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3.
VLAN现已成为当前应用很广泛也很成熟的一种以太局域网技术,其技术的灵活性、网络安全性及便于实现的特性正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文章就虚拟局域网在兴安盟气象局局域网的具体实现与应用作一具体描述。  相似文献   
34.
杨彩霞  高立原 《中国沙漠》2000,20(4):461-463
在对宁夏沙区主要植物柠条昆虫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类植物昆虫资源的生境分布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重要害虫的危害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5.
西藏日喀则流沙固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1995年首次在西藏日喀则进行固沙植物的引种试验,大多数中国内地固沙植物不适应该地的流动沙丘,沙面高温和生长季短是主要制约因素。沙木蓼和籽蒿表现最好;油蒿种子不能成熟,因此不能做后续植物;乡土植物砂生槐在播种当年出苗率低、生长缓慢,只能用做后期植物。在西藏日喀则,有效的植物固沙程序是:在保护措施(草方格沙障、砾石层)下,在流动沙丘上播种外来种沙木蓼、籽蒿和油蒿或移栽籽蒿,同时播种乡土植物砂生槐。在沙木蓼和籽蒿种群衰退、油蒿种群未衰退但不能靠天然下种自行更新时,砂生槐开始发挥固沙作用,并最终凭其适沙特性和长寿命接替先锋固沙植物有效地固定沙丘。选择乡土固沙植物应将重点放在蒿属和锦鸡儿属上。  相似文献   
36.
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 have impacts on soil detachment process through surface covering, and binding and bonding (B&B) mechanisms, which might vary with successional stages of BSC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surface covering, binding and bonding of BSCs on soil detachment capacity by overland flow in a 4 m long hydraulic flume with fixed bed. Two dominant BSC types, developed well in the Loess Plateau (the early successional cyanobacteria and the later successional moss), were tested using natural undisturbed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abandoned farmlands. Two treatments of undisturbed crusts and one treatment of removing the above‐ground tissue of BSCs were designed for each BSC type. For comparison, bare loess soil was used as the baseline. The collected soil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flow scouring under six different shear stresses, ranging from 6.7 to 21.2 P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detachment capacity (Dc) and rill erodibility (Kr) decrease with BSC succession, and the presence of BSCs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especially for the later successional moss crust. For the early successional cyanobacteria crust, Dc was reduced by 69.2% compared to the bare loess soil, where 37.7% and 31.5% are attributed to the surface covering and B&B, respectively. For the later successional moss crust, Dc decreased by 89.8% compared to the bare loess soil, where 68.9% and 20.9% contributed to the surface covering and B&B,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ar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BSCs on soil erosion and in developing the process‐based erosion models for grassland and forestland.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7.
38.
ARP协议设计使之易受到ARP缓存污染的攻击。ARP缓存污染又衍生出中间人攻击等各种网络安全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多种多样但各有优缺点。本文基于ARP缓存污染攻击规律,利用动态IP-MAC绑定算法配合交换机ARP检查功能,设计了1种适用于大型网络的、灵活易部署的ARP缓存污染解决方案。实验证明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简称HS)是地表普遍存在的天然有机物,对海洋中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铁(Fe)的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腐殖质的来源、分布及对海水中溶解态铁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做了总结,特别论述了其在河口及沿岸水域的行为。大量研究表明河口、沿岸及开放海水中溶解态铁分布的变化可以用腐殖质的浓度及其铁结合能力的变化来解释。腐殖质的络合作用不仅能够阻止溶解态铁(DFe)在河口、沿岸等水域被去除,而且能够通过洋流将DFe迁移至外海及大洋区域,此外还能增加铁的溶解度及对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并且促进铁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还发现两者之间的络合强度受到盐度、pH等理化因素的影响。盐度是影响HS与DFe配合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盐度增加,导致HS中可以与Fe配合的位点数量降低,配合总量呈现指数降低,而pH的增加可以增加HS与DFe的配合量。另外HS还能影响海水中DFe的氧化还原,并以此影响浮游植物对DFe的吸收利用。因此腐殖质对溶解态铁的有机络合作用是影响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参数,对进一步研究海水中腐殖质的浓度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Fron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was applied to characterizing the mechanism of binding of silver with sediment particulates collected from Lake Ontario, Canad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one major binding site for Ag+ in the particulates. The binding capacity ranges from 6.06 to 1.01 μ·mol·g-1, and the binding constant (lgK) from 6.23 to 7.43 M-1 in 0.005 M ion strength at pH=3-7. The binding capacity and affinity constant were found to be pH-depend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articulate surface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