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2篇
  免费   2696篇
  国内免费   5080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2838篇
地球物理   2255篇
地质学   8210篇
海洋学   294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985篇
自然地理   400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663篇
  2021年   613篇
  2020年   683篇
  2019年   790篇
  2018年   699篇
  2017年   655篇
  2016年   683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966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986篇
  2010年   727篇
  2009年   936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986篇
  2006年   1023篇
  2005年   907篇
  2004年   875篇
  2003年   786篇
  2002年   684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518篇
  1998年   395篇
  1997年   407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华北地台南缘燕山期花岗斑岩类小岩体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它具有类似岛弧—活动大陆边缘钙碱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分在空间上呈现极性特征。本文探讨了这种成分极性与中、新生代俯冲带花岗岩类的可比性,并根据锶、钕同位素资料揭示成岩物质的可能来源及造成成分空间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太平洋深海沉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我国对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组成、分布、形成及深海沉积中宇宙尘、海洋沉积通量、铁锰结核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太平洋深海沉积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93.
蔡开运  史中华 《现代地质》1994,8(3):273-280,T002
在冀北丰宁、沽源、赤城一带的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发现有不同形态的铁质及玻璃质微球粒。经电镜扫描及外貌结构构造的鉴定,显示有熔融、碰撞、逸气、旋纹、冷疑、收缩等特征;经电子探针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认为是宇宙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内陆表海聚煤盆地的曾想到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华北石炭二叠纪内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的突发性和事件性,泥炭沼泽化的广泛性和等时性,是划分其层序内部构成单元的良好界面。研究表明,华北石炭二叠纪内陆表海聚煤盆地的层序结构为“二元结构型”,即“海侵-高位”,缺少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由1~2个小层序构成,而高位体系域由小层序构成。体系域恰与小层序组对应,海侵小层序组表现为弱退积-加积型,而高位体系域则表现为弱进积-加积型。小层序为高精度的岩相古地理编图单位,它为解析层序格架和煤聚积规律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位于桂东北姑婆山复式岩体西南接触带的水岩坝锡钨矿田,其主要矿床在控矿因素上具有以构造控矿为主导因素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矿田内主干断裂的岩组运动学、动力学及变形岩石有限应变分析。对本区自地洼区阶段以来,燕山期花岗岩体的侵入所造成的矿田构造格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后.根据烂头山黑钨石英脉型矿床的特征,按脆-韧性剪切的原理,从递进变形的角度指出本区脉型矿床的成矿规律.模式和找矿方向,并提出该矿床为构控型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996.
对山西中条山、北京西山和安徽月山等地区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尽管后地台阶段活化的时代有所不同,但其地壳构造演化显然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即均以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大规模剥离断层作用和横向构造置换的褶叠层发育开始,然后才转换为收缩体制下面理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伸层与收缩体制的多次交替,并伴随有与之密切相关的沉积事件、变质事件、岩浆热事件和叠加成矿作用。反映了地质体由深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由韧性变形环境到脆性变形环境的总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7.
华北及其邻区块体转动模式和动力来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徐锡伟  程国良 《地球科学》1994,19(2):129-138
块体的转动是地壳中重要的构造运动形式。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可将华北及其邻区划分为3个亚板块,华北亚板块可进一步细分为多个级块体,这些不同级别的块体或多或少都显示出一定的刚体特性。根据地质构造、地震和古地磁测量等资料,详细地论细地论述了不同级块体的转动问题,即华北及其邻区的黑龙江、华北和华南等3个近东西向亚板块自老第三纪以来相对于新疆地区顺时针转动了1.6°~3.5°;华北亚板块内  相似文献   
998.
对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SiO_2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由北向南岩石中K_2O、K_2O+Na_2O、K_2O/Na_2O逐渐增加,而CaO逐渐降低;从北向南,微量元素Rb、Ba、Th、Zr、Nb、Ta、 ∑REE及Rb/Th、Rb/Nb、∑LREE/∑HREE、(La/Yb)_N 逐渐增加或具增加趋势,而 Sr、Co、Ni和Sr/Ba具逐渐降低或具降低趋势;同位素组成由北向南δ~18O、εs_r(t)系统增高,而ε_(Nd)(t)逐渐降低。这些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环太平洋带位于俯冲带上盘向陆一侧的岛弧或大陆边缘岩浆中出现的成分极性规律相一致.分析认为,大陆壳物质以不同比例的加入是影响俯冲带岛弧花岗质岩浆成分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向陆一侧岩浆中陆壳物质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而幔源物质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东部富碱侵入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模式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理刚 《地球科学》1994,19(2):227-234
对中国东部11个铅同位素省内45个中生代富碱侵入岩体测定了65个长石和全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并结合前人资料分析认为。各铅同位素省富碱侵入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模式与所在铅同位素省中生代中酸性花岗岩类岩石的长石铅同位组成特征模式完全相同,呈等值变化,这就充分暗示富碱侵入岩不太可能属于来自地幔岩浆直接分异产物,而与地壳基底岩石分层深熔或部分熔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上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合成SH波理论地震图的方法,利用SS-S走时和SS波波形资料,研究了我国上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初步结果表明,我国大陆上地幔可以分成两个独立不同的速度结构模型:一是青藏高原;另一是中国大陆东部。两部分均存在剪切波低速层,但埋藏深度不同,高原部分是100km,东部地区是60km,两部分的差异大约在350km以下趋于消失。在405km和660km深处存在剪切波的速度间断面。400km以下青藏高原和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剪切波的速度结构与北美洲、北大西洋西部、欧洲、阿尔卑斯带地区的结构一致,说明在这几个地区上地幔剪切波速度结构的横向变化在400km以下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